杨芳
故事主角:万玉佳 地点:大一班活动室
编者按:
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甚至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了。然而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吗?“学习故事”—— 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促进孩子的学习。本刊“学习故事”专栏,致力于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习故事,记录下孩子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以及成人给予的回应和支持。期待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同龄其他孩子的“学习故事”时,能渐渐把握住“观察”自己孩子的积极视角,学习如何聆听童声,解读童心。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懂得,才能更爱!
“小熊不够吃、不够吃……”你飞快地用剪刀把纸片剪成很多小碎片。这是大班上学期数学集体活动“小熊分饼”操作环节中的一幕。
当时,我向你们说道:“这个图片上的小熊很饿,老师准备了很多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你们每人选择一种形状剪出两份一样大的饼给它吃吧!”话音刚落,不足5岁的你几乎是用跑的速度来到操作桌边。什么原因使你这么急切?我好奇地走到你身边,只见你飞快地拿了一张纸片(饼),剪成了两半。然后你想了一下,又拿起纸片,看看老师贴的小熊图,又看看自己剪的“饼”,来回三次后,慢慢拿起了纸片,一次,两次,把纸片越剪越小。你越剪越快,嘴里还一直念叨着:“小熊,这么小的饼你一定不够吃,我给你多剪一些!”当分享环节的音乐响起时,齐齐看你还沉浸在“小熊不够吃”的世界中,连忙说:“万玉佳,快点儿,回座位了!”你抬头看了他一下,继续飞快地剪着,一边剪一边认真地说:“小熊那么大,这点饼吃不饱的。”
什么样的学习在发生?
看到这一幕,我陷入了沉思:数学活动要提倡生活化,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万玉佳年龄偏小,还基本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难怪在看到大个头的小熊很饿,但只能吃一份小饼干的看似“生活化”情境时会直观地说道“吃不饱”,并且很直接地认为剪得越多,小熊就會分得越多,吃得越饱。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我会继续和孩子们探讨“小熊没吃饱”的话题,以实物演示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讨论万玉佳小朋友到底有没有帮助小熊吃饱,以及怎样帮助小熊吃饱。另外,我还会以“露营”为引子,在户外开展买卖游戏,让孩子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更主动、更直接、更有效地理解等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