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的人才缺口不断扩大,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为此需要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化的学徒教育体系,快速培养专业的汽车人才,服务于汽车市场的各个领域。下文就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徒制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徒制体系;建设路径
1 引言
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学生毕业后需要找工作,且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的产生效能,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为此通过建设学徒制体系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工作,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汽车综合实力,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的投入工作当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 学徒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时,为了保证汽车专业学徒制体系的教育效果,需要遵循以下构建原则。第一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基本原则,在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职业兴趣,给予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权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第二是符合社会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汽车产业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革,同时带动了汽车工作岗位职责的变化,为此在学徒制体系建设时,需要满足汽车市场的基本岗位要求,确保学生就业时,可以达到社会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要求;第三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汽车教育体系改革的预期效果,需要专业的汽车维修教师与企业的高级技工进行協作,设计编制学徒制体系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第四是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采取人才定制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核心素养,以达到汽车企业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1]。
3 学徒制体系的建设方向
学徒制的教育是一个技能学习和理论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岗位中运用学习到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完美融合,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力。
通过对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市场进行调研可知,目前我国的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市场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需要构建学徒制教育体系,在该教育体系当中不仅有专业的教师,同时企业的高级技术工人也会参与其中,突出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具体学徒制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德国汽车领域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在教育体系当中融合汽车的核心维修技能教学内容、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汽车企业的各项考核等。通过将汽车维修专业的具体教学课程进行细化分解,进而得到很多的教育工作任务,逐个突破的落实教育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出学徒制体系的教育优势与价值。
4 学徒制体系包含的教学内容分析
4.1 职业素养教育
任何工作的进行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若是工作人员没有职业素养,则无法保障相关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时,为了培育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价值观进行一定的引导[2]。
在职业院校教学时,主要通过毛概理论、思政基础、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文化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毕业应聘时,企业也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通常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测评,测评通过才可以进入复试阶段,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徒制体系中的教学重要性。
4.2 基础知识引导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之前,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为了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需要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参观维修车间,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开展相关的汽车基础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汽车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有以下课程,汽车电子电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检测、汽车文化、汽车安全系统维修等[3]。
4.3 维修技能培养
在学生专业维修节能培养时,需要以汽车企业的维修工作岗位为教学导向,根据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技能考核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确保学生学习掌握实用的维修专业技能。
为了保障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的投入到工作岗位,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时,需要引导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确保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效果。由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专业任务,为此学生必须要学习其他相关的汽车专业知识,如汽车钣金、汽车喷漆、汽车装潢、汽车定损、故障诊断、基本保养、汽车评估、汽车改装等。
在具体维修技能培养时,课堂教学内容、实践课程、教学方式、考核模式,都可以依据实践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不采取一刀切的学徒制教学体系,局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合理的设计教学体系的弹性,让教师与高级技工可以进行协商调整教育进度与模式,以保障学生学习掌握实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
4.4 技能拓展教学
在学徒制个性化教育工作进行下,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在教育体系当中设计相关的汽车专业选修课程。在学生学习掌握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课程内容之后,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可以从选修课中学习到更多的汽车专业知识,相关的汽车选修课设计编制时,需要结合当下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确保学生选修课学有所用,如新能源汽车、汽车保险、汽车理赔、二手车鉴定、柴油汽车等。
5 学徒制体系的建设制度保障研究
5.1 双主体培养制度
现代学徒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挖掘出校企合作的潜力,确保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学徒制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为了不影响到整体汽车学院的教育质量,需要将学徒制的班级与整体学院的班级配置进行合理的融合[5]。
在学徒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双主体的培养制度,即由院校与企业协商制定学生的教育方案,开展工学交替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完善双主体培养制度时,可以尝试构建学徒学分制、学习考核评定、上班考勤制度、导师聘请标准制度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保障了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
为了充分发挥出双主体培养制度的教育优势,在校企合作与学生实习过程中,需要明确各自的义务与职责,三方需要签订相关的责任协议,确保学生参与学徒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可以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5.2 教育考核制度
在教育考核制度构建时,主要将其分为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在学校教育考核模式下,为了保障公正客观,需要根据学生各个汽车课程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学习能力的评定。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为了保障学生考评工作的真实性,学校则可以开展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答辩、课程总结等方式,反馈出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通过该种教育考核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全过程、全方面的考核,很好的检验了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整体学习情况[6]。
在学徒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多数的时间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考评的结果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企业需要考评该学生是否在毕业之后,达到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企业是否需要直接签约相关学生,为企业保留后续技术人才。同时企业对学生的考核结果,会第一时间反馈到学校教务处,学校会综合两者的评价结果,对学生最终的毕业成绩进行评定,真实的反馈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合理的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学徒制教育体系,给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学习效果。
课题:本文系201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汽车车身维修试点改革专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姜绍忠.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8-11.
[2]梅荣娣.五年制高职校企“两接五共”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8,36:22-27.
[3]王伟,秦学明,陈鸣.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课程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27:46-50.
[4]姜绍忠,阎文兵.基于“双元制”模式的高职本土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09:13-18.
[5]王桂珍.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六共”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25-26.
[6]邱英杰.职业能力评价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3:3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