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翰林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备受关注。现就该方面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倦怠、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作为职业教育老师,甚至是几乎所有行业,我们都有一种特殊的症状,叫做“周一综合症”——上班没劲,每到周一想起又要上班,就特别烦,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工作拖延,效率低下,一下班,不想工作上的事,情绪就好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内容本身或工作环境失去激情、兴趣,产生无法克服的心理疲倦,强烈地希望逃避工作现状。工作中容易出现冲突,想跳槽,没精打采,责任心下降等,都和职业倦怠有关。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呢?主要因素包括学生不良行为、过度工作负荷、教育改革的压力、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科层制的行政结构等。
二、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研究显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至少30%教师具有明显职业倦怠症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中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30岁以下的老师职业倦怠程度最低,30-40岁之间的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最高;学历越高,职业倦怠发生率越高;重点专业的教师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有行政级别的中职教师比无行政级别的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高;已婚中职教师比未婚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高。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普遍表现为教学程式化,不喜欢与学生接触,对待学生的疑问与探寻置之不理,不愿意创新工作方法、组织课堂纪律。对于学生关心的时事要闻不予解释与引导,有时甚至不加考虑发表偏激言辞,情绪无法自控,有强烈的挫折感、空虚感,怀疑职业的崇高,否定自我价值。
三、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
1.社会因素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大部分学校会进行专业门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招生等方面的改革,所招的老师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年轻化,对中职老师的能力、品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中职教师在应对多媒体技术变革的同时,还要应对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冲击与影响,网络教育的出现,更让中等职业教师面临职业挑战与冲击;大数据时代,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与互动,是历史对中职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与期望。更新越来越快的行业资讯、越来越多的专业新知识也给老师们带来了需要迫切学习的压力,让老师们对授课等方面产生了恐惧,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2.学校因素
当代中职院校的学生以“00后”为主体,何为“00后”?他们大都生活在稳定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开放、独立、自信的性格特点,让他们往往看上去特立独行,张扬个性、不盲从,喜欢追求非主流时尚,耳钉、脐环、夸张的妆容成了"90后"眼中最时尚的装备。他们以此为乐趣,越朋克、越搞怪、越色彩斑斓,就越能得到他们的青睐。这就与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中职教师形成了很大的“代沟”,他们在面对个性张扬、抗压力弱、网络依赖强、情绪情感调控方式不成熟的"00后"学生时,需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
3.个人因素
中职教师对社会支持有强烈需求,但近年来,有关教师师德师风的负面报道极大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导致其个人自尊得不到满足,工作热情下降。归因模式影响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习惯将行为结果指向内在,即认为事情成败取决于内在努力的中职教师,其职业倦怠感较少。社会比较方式也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通常来说,消极的社会比较方式,如上位对照和下位识别,容易引起职业倦怠,即易与比自己境况好的教师对照和看到自己与境况较差的教师的相似性时,产生妒忌、挫折,引发职业倦怠。
四、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支持氛围
学校是改善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对中职教师的关注与支持直接影响其职业倦怠的发生和程度。因此,学校要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科学客观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职级评聘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进修培训制度及绩效薪酬制度等,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召开教工代表大会,充分了解和讨论普通教师的工作、生活要求,让全体教职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学校决策,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实际能力,确立合理学术期望,帮助年轻教师及早制定职业规划,由专家型教师牵头成立专业发展小组,帮助年轻教师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制定灵活进修制度,允许教师阶段性暂停繁重教学工作,参与培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减少情绪衰竭导致的职业倦怠;
2.积极认知,促进个人自我心理调整
个体中职教师是职业倦怠发生主体,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教师群体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效率及成长。因此,教师个人要加强对职业倦怠的认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与家庭生活,面对工作、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要积极调整,通过肌肉放松、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合理安排婚姻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最大程度获得家人与朋友支持;客观自我评价,学习悦纳自我,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合理归因,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完善人格;工作过程中,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的提升自己,以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新鲜感,同时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协调自身身体状况。将正面情绪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和学生。
3.尊师重教,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中职教师福利待遇,提高其职业幸福感。利用当前较热门的新媒体因素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在师生、学校、社会之间提高教师的地位,促进教育公平,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为教师发展提供情感支持,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其次,明确教师工作职责,减少工作负荷,缓解中职教师角色冲突與角色模糊。教龄越高的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就越多,职级越高的教师承担的工作压力就越大,要努力营造理解和尊重中职教师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梁新宁.才智.2018(05).
[2]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消解途径[J].杜成星.文学教育(下).2015(03).
[3]五年制高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金英,余飞,薛宗梅.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