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中学“传承国学文化经典,创新国学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10-28 02:07魏一鹏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学传统文化

魏一鹏

传承国学文化经典,创新国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山区农村中学而言,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立足山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着眼国学文化经典的传承与国学教育的创新,将传承与创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求活求新,探索符合山区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用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师生成长,把校园打造成充满书香的文化乐园。

一、问题的提出

1. 背景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發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基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这就需要让学生走进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让学生品味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通过传承与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思想光芒。

近几年来,国内对国学文化经典的传承与国学教育的创新进行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例如,2014年贵阳市进行了传统国学“进课堂”活动,并发布《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一线教师也对国学文化经典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然而,山区农村中学对国学文化经典重视不够,国学文化经典进课堂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萌芽状态,师生国学文化经典阅读缺少应有的量和质。从国学教育现状来看,国学文化经典的传承与评价流于形式,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2. 概念界定

国学,广义是指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其内涵包括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国学文化经典是国学中的精华,本研究结合山区农村实际,将重点放在以儒学与道学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国学教育,主要是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的创新,意在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通过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激发文化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从知识层面、精神层面深入挖掘国学文化经典的内涵,在活动中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实践探索出符合山区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从山区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之中,在传承国学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在国学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求“新”求“活”,用国学文化经典指导学生人生,着力改变当下文化与道德缺失的现象。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梳理和整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国学文化经典资源。

首先,整理出课内国学文化经典篇目,包括教材中的国学文化经典篇目及中高考古诗文默写篇目。根据教材编排,整理出初中和高中各个年级国学文化经典篇目,列成表格,设计安排相关教学活动,明确重点,让教师和学生一目了然,对这些经典篇目倍加重视,加强诵读,深入挖掘,深刻品味经典作品内涵,在日积月累中渐渐接受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指引人生方向。其次,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山区学校学生实际需要,整理相关课外国学文化经典作品:反复筛选,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优秀经典作品。以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通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通道,通过不同的形式把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分享国学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得其法、享其乐。最终将精选优秀经典作品汇编成册,形成共享成果。

二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整理出课内国学文化经典篇目,设计安排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借助古典艺术经验和语言文字进行汉文化再现,感受中华文化内涵。其次,制订方案,营造诵读经典氛围,以特色鲜明的国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国学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国学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学文化素养。我们主要抓好晨读、午诵、暮写三种形式。再次,激情解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国学文化经典需要激情解读。在课堂教学中,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大碰撞中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真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拓展研读,学以致用,将国学文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课堂活动主要有诵读会演、读书笔记展示、作文大赛、课前三分钟演讲、知识抢答擂台赛、学生成果汇报、阅读指导公开课等形式。

三是设计、开展与国学文化经典相关的课外主题活动。

根据实际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主题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孝敬长辈、感恩长辈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客家“围龙屋”、长乐学宫等有地方特色的长乐文化,让学生了解客家历史文化,加深其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具体实施

1. 明确研究方向,抓准切入点

课题组按预定计划与目标,灵活调整研究策略,从初中和高中两个层面对课题进行细化,形成若干子课题。其中,初中组子课题包括“学儒家文化经典,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研究、“品读道家文化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传承小说经典文化,让真善美照亮人生”的实践研究、“走进诗词文化经典,开创诗意幸福人生”的实践研究;高中组子课题包括“学明清文化经典,做忠义诚情的现代人”的实践研究、“品鉴秦汉史学文化经典,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践研究、“品唐宋诗风词韵,升华学生智慧”的实践研究。

2. 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创设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调动师生学习国学文化经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按步骤布置具体任务并进行实践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在进一步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诵读、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成果。

3. 扎实开展研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进行形式丰富多样的课题研讨。创设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调动师生学习国学文化经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按步骤布置具体任务并进行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诵读、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总结推广经验成果。

4. 探索新路,构建“352”模式

在传承国学文化经典,创新国学教育方面构建具有山区农村中学特色的“352”模式。

“3”指的是诵读所采用“晨读、午诵、暮写”三种形式。晨读:每周利用三个早读约4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最有价值的经典,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放开喉咙尽情朗读,使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韵律美、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午诵:借助午休后至正式上课前约20分钟的时间,对指定篇目内容进行诵读,进行记忆、理解及书写,从口到心,从易到难,由浅至深,往返循环。暮写:利用晚自习约30分钟的时间,对指定篇目进行默写,或者写读后感,进行小练笔,加深对国学文化的理解,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5”指的是对于国学文化经典进课堂,教师要掌握好五种基本课型及其教学目标。激趣导读课,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阅读国学文化经典的欲望;方法指导课,教学目标是教导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讨论交流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在聆听与表达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活动展示课,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成果汇报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提升思维品质。

“2”指的是国学教育的创新,分为形式与内容两种。形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将传统的诵读与各种创作表演相结合,探索新的国学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与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相结合,传诵经典。内容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阅读国学文化经典后的“活在当下”,即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指导现实人生。这主要是指在阅读国学文化经典文化实践中,引导学生从课堂到课外,思考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以阅读文化经典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结果

1. 学生:精神积淀,指引成长

本研究注重在山区农村中学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将国学文化经典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耳濡目染圣贤的智慧与思想,与国学文化经典同行,领略国学文化经典。

学生国学文化经典阅读能力整体上提高较快,无论是在品德、礼仪 ,还是行为等方面,进步都较快。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精神、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国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体会,思维活跃,个性飞扬。在两年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生语文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2. 教师:专业成长,质的飞跃

通过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课题组教师阅读了大量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文章和论述,围绕课题搜集相关理论,相互学习、讨论,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文章、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文章等。课题组成员科研成效显著,得到领导与同行的高度评价。

3. 学校:书香满园,焕然一新

通过国学文化经典文化进课堂,国学教育的创新,我们打造了一个个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在实验学校的带动下,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成风,琅琅的书声成为山区校园靓丽的风景。五华中学、华东中学、安流中学、河东中学均被评为五华县“文明校园”,梓皋学校还评为省级“书香校园”。通过开展大型的优秀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表演等活动,创新国学教育,积极弘扬生命正能量,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以德立校。

4. 成果:推广应用,成为旗帜

课题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正成为省内山区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共发表论文15篇,国家级9篇,省级1篇,市级2篇,市级论文评比获奖3篇,2篇优秀教学课例获市二等奖。其中,课题主持人有2篇成果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课题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通过开展国学文化经典的传承、创新国学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文化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山区农村中学的教育文化底蕴亦将更加丰厚。

参考文献:

[1]曲天立. 正確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J]. 中国德育,2019(09):7-10.

[2]金发根.语文教学对国学经典的文化传承[J]. 语文天地,2013,(12):63-64.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山区农村中学‘传承国学文化经典,创新国学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6ZQJK03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学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