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创新实践

2019-10-27 14:56金德江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金德江

“家校共育”,就实施主体而言,家庭进行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共育”的前提是“共进”,需要家长和教师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指导素养,在同一认知频率上实现“同频共振”。家校双方单独某一方进步或双方进步差距较大,都容易造成“沟通鸿沟”,无益于合力共育,甚至会造成家校矛盾。从这个维度上说,家校共育可以归纳为两个核心基础问题:一是如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二是如何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家长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如果把“家长”比喻成一份职业,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上岗,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的主体责任毋庸置疑,但把责任全部强加在家长身上则有失合理。如何整体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呢?这是一个巨大的难点。东西部的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家庭与家庭的不同,要做到普及性的提高,家校共育面临困境。

“家长慕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慕课(MOOC)指大规模的、在线的、开放的课程,其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对均衡教育资源、助推教育公平具有重大作用。因为长期的投入不足,家庭教育的系统化课程研发工作几乎空白。因此,“家长慕课”致力于课程的研发,分年级课程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为蓝本进行开发,1500多集课程涵盖幼儿至高中共15个年级;同时根据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研制专题课程超过3万分钟,每周还推出名师直播课程,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家长的家教素养,有效破解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

众所周知,“慕课”也有其短板,用户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取便利,但也因“非强制性学习”等特点,导致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家长慕课”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渠道为家长提供服务,在满足其工作需求的同时,为家长学习提供“外在动力”,进而提升家长的学习参与度。这正是“家长慕课”立足教育生态的体现,也是惠及更多家长的有效途径。

“静安区自2017年起引进家长慕课平台,全区53所小学共开通26053个家长账号,共享24小时在线的网络视频家长教育平台。慕课平台针对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痛点,说实话、说白话,禁空话、禁套话,深入浅出的内容深受家长欢迎。很多家庭是全家人都在学习,最多的一个家庭达到6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俨然成为家长慕课的‘同学。平台的直播功能也极大拓宽了静安教育大讲堂的受众面,线下和线上结合,在线观众经常达到两三万人,让传统的大讲堂实现了效能倍增。”这是2018年6月《中国教育报》对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的报道,静安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互联网+的“威力”。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的建设与路径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正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国家的十三五家庭教育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和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师资培训和教师考核工作。”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赖于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的携手合作,而教师就是合作的中心枢纽,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则是其核心素养。

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很多年轻教师也缺少当家长的经验。同时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繁重,额外增加一项并不会或者不太擅长的工作,让家庭教育指导往往流于形式或效果一般。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通过学分认定破解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的难题,是当下比较可行的解决路径。既不会额外增加教师负担,因为学分是教师法定完成的任务;也不会增加财政投入,只是对内容重新进行合理分配。

政策解决了“我该做吗”的认识问题,“我该怎么做”的操作问题则离不开师资和课程的支撑。跟传统的师资培训不同,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优质专家资源非常有限,相关科研成果也非常少,要做到全员普及的教师培训,既缺专家也缺课程。在当前阶段,借助互联网是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家庭教育专业培训网”就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而问世。

在课程建设方面,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同步推进。理论课程包括《家庭教育学》《家庭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健康学概要》《家庭教育指导概论》《家庭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指导与社会工作》等,为家庭教育指导者提供了多学科视角,填补了行业空白。如果说理论课程是“道”,旨在让教师明晰家庭教育的理论根本、本源和机理,那实践课程就是“术”,是运用“道”的策略和方法,旨在让教师通过洞察和感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指导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开设的《家庭中的心理抚养》课程,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和心理学实验来分析孩子的表现,指导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预测其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开设《亲子沟通的智慧和技巧》课程,站在媒体人角度解读科学的亲子沟通技能;知名儿童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家胡萍开设的《小学生性发展与家庭性教育》课程,在十多年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指导教师和家长开展性教育的方法……平台总计两万多分钟的课程资源,基本涵盖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各个领域。

所以,推进家校共育需要互联网思维,更需要对象思维。通过互联网可有效破解短期资源供给不足和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对象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家长、教师以及每一个相关个体,本着助力每一位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创新实践,实现共育共赢。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