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71104)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特钢事业部(本部)计划2018年对电炉内泵系统进行改造,其中关键项目为50 t 电炉水冷系统。该系统主要依靠内泵房循环泵主体工作,内泵系统主要由过滤器及换热器组成,现内泵换热器经常因流量问题下线维修,工作量较大,而现用过滤器使用效果较差,反冲效果不好。因此,检修部决定自主承担内泵系统整体改造,在保证过滤器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换热器维修频次。
检修部成立项目攻关小组,由部长亲自牵头,针对该项目存在的难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利用检修前对图纸及现场情况进行确认,确认保安装尺寸及安装精度要求。
(2)项目开始前,提前落实备件,并在安装现场进行找平,确保安装精度。
(3)提前完成相关改造用工器具,专用吊装工具,测量工具设计与准备。
检修部技术人员与生产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协调研讨,在对所有检修项目进行研讨同时,对检修用专业工器具,吊装工具、测量工具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并提报计划。
(1)成立施工管理、技术、安全、作业小组:①分别设项目施工总指挥、项目副指挥各1 人;②任命2 位项目具体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施工指挥、布置、机械技术指导、环境督察、安全监督、检查工作;③由专人负责项目施工的安全指导、督察工作,并有1 位具体施工作业负责人;④其他组员负责项目的具体施工作业。
(2)全面掌控安全措施与危险源辨识。由于内泵改造及连铸过滤器改造安装作业,主要涉及到电气焊等作业,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在安全措施方面,必须做到以下7 点:①严格按照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焊接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记录;②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挂点牢固;③电焊把钳线、切割用皮管不得乱拉乱放,高空作业必须系牢固定;④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及时将焊条头、保温棉等丢弃到指定位置,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⑤施工用的电焊机、切割机等电器产品外壳接地必须设置且有专人负责。正确使用工器具,电动工具使用前必须检查接地是否良好,且必须配备漏电保护器,否则不得使用;⑥打磨人员、气割人员必须带好防护眼镜;⑦电火焊作业时,要观察作业点下方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如有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3)确定项目名称为更换“内泵换热器”,作业时间为2018年8月。该项目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为:通过更换,清洗,紧固,保证换热器不漏水。质量管控措施有:①调整每片换热片之间的间隙,采用一边调整一边测量的方法,保证每片散热片定位误差;②边紧固边注意检查各个位置的尺寸,保证间隙合理;③注意检查密封圈是否有压偏,整体试水后检查是否漏水。
特钢老区50 t 电炉内泵系统换热器采用了3 台BR120 钛制板式换热器(图1)。经过十几年的使用,效果基本可以,但是近几年来,换热器故障频发,检修频次大大增加,主要问题有2个:换热器各板片间易发生内漏和外漏;换热器各板片之间的流体通道易出现堵塞。
造成内外漏原因主要有3 个:①板片变形;②密封垫老化;③板片定位误差大。
图1 换热器结构
首先把板片送到制造厂进行重新压制,更换新密封垫,装配后,仍出现内外漏现象。最后把研究重点放到了板片定位上,板片主要是靠上下支撑梁定位的。上梁采用工字钢制成,宽度为110 mm,当板片自由挂在工字钢上时,工字钢下表面与板片AB 面之间的间隙为8 mm。下梁采用槽钢制成,其宽度也为110 mm,而板片定位槽宽度为112 mm。因此,板片与上梁在上下方向的装配间隙为8 mm,与下梁的在左右方向装配间隙为2 mm。当将活动压板压向固定压板时,由于板片与上下梁的装配间隙过大,且每台换热器的板片数量为208 片,这样就会引起板片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出现错位,造成密封面减小,从而发生换热器的内漏和外漏。
为消除换热器的内外漏现象,采取如下措施:在换热器的上梁的下表面焊接1 块长1 m、宽60 mm、厚8.5 mm 的钢板;在下梁的上表面焊接1 块长1 m、宽101.5 mm、厚6 mm 的钢板,使板片与上下梁的装配间隙均控制在0.5 mm(图2)。
图2 改造前后的换热器
电炉内泵系统是承担电炉水系统的枢纽,所有杂物都要经过电炉内泵系统来重新进行循环,而内泵换热器又是循环水的必经之地,因此,水质问题和杂物问题是影响换热器流量的关键因素。
鉴于此原因,检修部技术人员积极与生产单位人员进行协商:
(1)电炉内泵补水系统须进行改造,原电炉内泵缺水后补给自来水,硬度较高,水垢较多,现对其进行改造,新上一套软化水补水系统(图3),水量补给也采用软化水进行补给,提高水质。
(2)对过滤器进行重新改造,过滤网进一步加密,在保证水流量的前提下,提高过滤网的过滤能力,避免杂物落入过滤器。
图3 改造后的电炉补水系统
改进后的换热器,消除了板片间的内外漏现象,同时因水垢或异物堵塞的情况也大大减少,既减轻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电炉系统因换热器流量不足、漏水等情况引起的故障停机,在实际使用中获得了生产单位的一致好评。
(1)技术亮点。在换热器更换过程中,检修人员对检修用工装进行了进一步改造,使用空心千斤顶保证散热片不发生分散,然后再进行拆卸,效率大大提升。该方法具有较强推广性,可推广至其他类似设备的拆装,能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人力资源(图4)。
(2)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之后,换热器维修频率由每月3 次延长至每2月1 次,原来每次需要6 人、8 h 完成,现在仅需4 人、4 h 完成,同时换热器寿命大大提高,由原来每年2 套降至现在的预计每2年更换1 套;最后因内泵原因导致的故障停机也大大减少,自改造后未出现因内泵系统引起的故障停机。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部分。人工成本:6 人×8 h×3 次/月×12月×75 元/h-4 人×4 h×0.5 次/月×12月×75 元/h=12.24 万元。备件成本:1.5万元×(2-0.5)=2.25 万元。合计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备件成本=14.49 万元,同时故障停机时间大大缩短,保障了炼钢区域设备稳定顺行。
图4 空心式液压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