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芳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电力行业是保证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行业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逐渐上涨,所以必须要对电网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改革才可以充分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以10kV配電网络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配电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工作内容。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0kV和10kV以下等级的配电网络,在电力系统当中属于中等和低等电压供应系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小型工业生产等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它是整个电力系统直接向用户提供电力供应的重要输电网络。在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形势下,10kV配电工程在实际的施工当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实际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同时不同的用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和需求的类型都有着明显的差异。10kV配电网的施工当中很容易产生各种不同的安全隐患,对整个电力工程系统的正常输电,形成了不良影响。
1. 10kV配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 配电网开关电源施工技术
在10kV配电工程的施工之前,必须要有效的分析施工区域的地形条件以及周围的建筑状况,通过对周围地形的有效勘测,为后续的配电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上有效的配置供电电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10kV配电网络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0kV配电网工程所采用的是还行供电方式,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会将各个供电线路进行合理的分段,同时在每一个分段线路当中需要设定相应的控制开关。为了保证10kV配电网络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在各个变电站当中需要将供电的母线作为电源供应点。与其相连接的变电站,需要对应配置双向电源,同时在特殊的供电条件下,还需要设定紧急供应电源。
1.2架空走廊施工技术
10kV配电网络当中,不管是施工设计还是建设规划工作,必须要充分落实施工之前的勘测工作,通过对线路施工的勘测区域调查,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状况,依照业主的具体需求目标,通过有效的规划和整改之后得出最终的工程施工方案,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架空走廊的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充分做好架空走廊的设计以及线路施工当中的位置预留问题,并且在实际的勘测工作当中,对线路的规划工作需要加以充分的重视,相关施工单位和政府部门之间,需要充分做好施工信息沟通,对整个配电网络的施工管线分布以及线路规划状况进行明确。
第二,依照供电的实际需求目标,将10kV配电网络有效的划分成不同类型的供电区域,同时充分明确不同区域范围的供电状况,在满足工作运行需求以及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有效保证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在线路施工当中需要有效降低线路铺设过程中产生互相叠加的问题。
2.10kV配网工程管理工作
2.1对工程工作人员的管理
首先,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层次的提高,让10kV配电网的所有施工人员对配电网的相关概念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充分掌握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做到规范化操作,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10kV配电网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提高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的责任感,对工程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保证每项工程施工项目有效落实到个人身上,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还需要让工作人员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电力工程的相关管理条例,树立起安全施工和正规施工的工作理念方式,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当中,防止人为性因素造成不良的安全隐患。
2.2 工程建设材料的管理
在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工程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络工作的安全性,也可以说工程施工材料是电力工程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由于我国10kV配电网络在我国各个地区当中广泛分布,因此在工程施工当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比较恶劣的地区环境,配电网工程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多变,突发雷雨大风等,这些影响因素需要配电网的电缆施工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抗性,并且可以有效的抵御环境当中产生的腐蚀问题。在当前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配电网工程当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建设资源材料,主要来源是业主单位所提供,要想有效提高电网材料的施工质量,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材料的采购阶段来进行质量把控,充分保证配电网施工材料符合工程施工标准,为后续的电力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3.结束语:
任何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技术操控,要想充分保证10kV配电网络工程施工的有效性,需要对施工人员本身进行管理,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加以培养和提升。因此,在10kV配电网施工过程当中,电力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制度管理,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曦,何瑕妮.基于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的探析[J].电子测试,2018(20):96-97.
[2]吕宝亮,牛凯民.基于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初探[J].科技风,2018(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