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之道聚焦于“人”

2019-10-25 12:20铁铮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高校教师精神

@ 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中庸》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王阳明也说过“事上磨练”。自古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讲的都是如何激勵和造就人才。基于教育语境,笔者谈谈高校教师的激励之道。高校具有价值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的组织属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高校教师的激励之道,一是大兴尊师重道风尚,激发教师“至善”之动力,激励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成为模范践行“十项准则”的“四有”好老师。二是坚持以师为本理念,激发教师育人之能力,激励教师牢记立德树人之根本、深耕教书育人之要务,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唤醒学生成长成才原动力,培养超越自己的人。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师创新之活力,激励教师创新思维方式、创新育人模式、创新研究范式,勇于挑战、勤于革新、善于创造,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 陈鷟(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日前,候选人名单公布,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所有候选人,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功成名就之前,都没有鲜花簇拥、物质重奖,但他们为崇高理想奋斗的精神意志不曾泯灭;而功成名就之后,面对滚滚而来的名利,均是淡泊处之。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激励,不是通过外在的物质利益的刺激,而是点燃他们内心崇高的理想之光。激励之道,当聚焦于精神之“人”。真正高明的社会管理,就应该着眼于崇高境界的弘扬与引导,而不宜过分强调物质奖励。就个体而言,聚焦于“人”的激励将让人生精神自足、内心幸福;而聚焦于“物”的激励,长此以往会令人浮华虚荣、心灵空虚。就社会群体而言,过分强调物质奖励,还容易导致价值观的偏失,使社会群体浮躁功利,使人们变得短视狭隘,让社会走向异化、畸形,不可持续。

@ 孙冬梅(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激励之道聚焦于“人”,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坚持的重要理念。高校激励的出发点必须是满足教职员工的需要,激励的关键是激发教职员工做事的动力,从而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有效地实现学校及教职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每个人最大潜能和动力的发展环境,对高校人力资源队伍的激励作用不可或缺,且这种激励作用更持久、更有效。一方面,要把学校发展规划总目标分解成教职员工发展的若干小目标,给教职员工呈现出清晰可见的个人发展通道,并让不同需求层面的教职员工感觉这样的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他们才能有动力去挖掘自身潜能;同时,要找准教职员工最迫切的需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以提升激励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善用尊重激励、信任激励、文化激励等手段,使教职员工在享受精神满足的同时达到被激励的目的,最终自觉提升投身“双一流”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在激励中,物质的奖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久的力量还是来自于精神上、环境上、氛围上的激励。特别是对高校教师而言,单纯地使用经济的杠杆来激励在短期内可能奏效,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难以持久。一是激励之道在于了解人、熟悉人、贴近人,走进人的心里,成为人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二是激励之道在于帮助教师做好规划,使教师有用武之地。要让教师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从而激发出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三是激励之道在于从细节上关心、爱护教师,切实解决好教师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过生日时的祝福、过节时的慰问、假期时的看望,都能让教师们感到温暖,工作起来更有热情。四是激励之道在于让教师有主人翁的感受。现在有些学校只把教师当成管理对象,总是发号施令,而很少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未能给教师归属感。五是激励之道在于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在政策上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能朝令夕改,使教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高校教师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拿出精神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第三方对高校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树立健康理念 维护教职员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