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雯 ,章小燕 ,王常松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3.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4.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22)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统计显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约占全球的50%[1],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加重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胃癌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情志不畅等引起,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等手段[2],但上述治疗方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对人体伤害较大。现今,靶向抗癌药物的使用虽能明显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但因其价格昂贵使许多患者及其家属望而止步。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绵延至今已有数千年,对疾病的治疗有其独特性,根据胃癌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积聚”“伏梁”等范畴。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对胃癌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抗邪的同时扶助正气,减少毒副作用,从而取得一定的疗效。为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胃癌方面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文献检索主题词为“(胃癌OR胃肿瘤)AND(中医OR中药)AND治疗”,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19年4月27日,共检索到1 594篇文献。 将文献导入 NoteExpress(V.3.2.0.6992)软件,建立“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数据库,排除重复文献、报纸、会议通知、作者与年份不全及与中医学不相关的文献共50篇,最终纳入有效研究文献共1 544篇。
1.2 数据转换 将符合要求的1 544篇文献以Refworks的形式从NoteExpress软件中导出,将文本格式命名为download_.txt并保存。之后,利用CiteS-paceV软件将Refworks形式的文本转化成此软件可识别的数据。
1.3 CiteSpaceV软件参数设置 时间设置为1990—2018年,每1年作为一个时间切片;节点类型分别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且阈值设为50,分次运用CiteSpaceV软件制作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
2.1 年度文献发文量分析 按照文献发表年限对符合要求的1 544篇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由图1可知,关于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文献发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0—2003年文献发表量处在较少阶段,年均发文量约为27篇,可知该阶段中医药治疗胃癌领域的研究较少;2004—2009年发文量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年均发文量约为52篇,可看出该领域研究在逐步缓慢的发展;从201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发文量剧增,年均发文量约为111篇,较之前阶段年均数量翻了一番,说明该阶段中医药治疗胃癌受到多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以2017年文献发文量为最高,共153篇。文献发表量的增多,证明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者对胃癌的关注;同时与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增高的文献报道相符[3]。
图1 1990—2018年中医药治疗胃癌文献量变化趋势
2.2 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关键词统计分析发现存在许多意思相同或相近,表达却不一致的关键词,需进一步合并,如胃癌、胃肿瘤合并为胃癌,中医药治法、中医药疗法合并为中医药治法,胃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合并为胃癌前病变等,最终得出图2。图2关键词共现网络密度为0.04,其中还包含244个节点数,1 187条连接线,最后按照关键词频数的高低,取前20位,并制作成表1。从表1可知,中心性最强的前三位关键词为胃癌、胃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胃癌发生前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与其相关的病名都有较高频数,如胃癌前病变为243次,晚期胃癌为151次,慢性萎缩性胃炎为124次,胃癌术后为64次,可见胃癌及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疾病都是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热点。涉及中医药关键词亦出现5个,包括中医药治疗203次、中药141次、中医药118次、中西医结合80次、中医证型23次,表明目前有诸多研究从中医药层面来治疗胃癌。与此同时,化疗的频数也达到124次,一定程度上证明化疗与中医药结合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研究领域的关注[4]。
图2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关键词图谱
2.3 关键词聚类分析 根据图3所示,关键词聚类后可得出14个聚类标签,其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为0.777 5,大于0.3,可认为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为 0.745 3,大于 0.5,可认为聚类是合理的;从表2中各聚类的轮廓值均大于0.6可知,其研究主题比较集中[5],整体聚类效果较好。
表1 关于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关键词列表
图3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可知中医药治疗胃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表2中可看出,#0聚类规模最大,轮廓值为0.902,其主要提到了中医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相关内容。#1聚类中提到运用解毒化瘀健脾法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3聚类中体现中医补气药物的运用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增多;#5聚类中体现了中西医化疗与中药结合使用治疗癌症;#7聚类的规模居中,轮廓值最高,为0.990,可知治疗胃癌的化疗手段最主要分为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10聚类中间年份是2010年,芪莲舒痞方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研究较多的方剂;#13聚类的中间年份为2014年,时间较近,可见老年晚期胃癌与气血两虚证之间的研究较多,以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增加。
表2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关键词聚类标签列表
2.4 研究热点及趋势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中,当一个词的频数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大变化,可以称作突现词,其可探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6]。由图4所示,自检索年限起,最早出现且持续时间长的是胃癌患者和晚期胃癌。1990—2002年中药对胃癌治疗的研究较热,强度最大。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在1993—2004年成为热点,强度仅次于中药。2003—2012年细胞凋亡等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在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中成为新热点。近2~3年来,临床疗效和替吉奥成为突现词,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成为研究热点。综上,近些年,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热点变化较快,但总体研究方向与现代医学发展同步。
图4 1990—2018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的突现词
2.5 文献作者及机构分析 如图5所示,相关研究文献作者网络图谱中节点数为31个,但没有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这说明对于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强而有力的研究团队,均属于个体研究。其中,杨金坤的发文量最多,为6篇,其认为胃癌基本发病病机多以“脾虚毒聚”为主[7];其次为魏品康,发文量共5篇,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化痰治疗胃癌[8]。文献发文量≥2篇的作者有31人,总体较少,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5 中医药治疗胃癌文献的作者
通过对机构信息分析,将同属的二级机构合并至一级结构,如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合并至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合并至江苏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并至山东中医药大学等,数据整合后按发文量的频数进行排序,详见表3。
根据图6显示,研究机构共有65个节点数,连接线为18个,网络密度为0.008 7,各个研究机构之间有联系与合作,但这种关系并不紧密。从表3分析,发文量≥5篇的共有8个研究机构,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为最多。结合图6与表3可见,国内各个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医院是研究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主要力量所在。
表3 中医药治疗胃癌文献来源机构列表
图6 中医药治疗胃癌相关文献来源机构
本研究通过运用CiteSpaceV软件绘制以中医药为主题词的知识图谱,并整理、分析与图谱相关内容,从而说明29年来研究的总体情况;研究内容包括自1990年起至2018年末中医药治疗胃癌相应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机构。
随着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文献的逐年增多,其中以2017年为最,表明科研人员与临床工作者对中医诊断、治疗胃癌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分析原因主要有3点:①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及不良的生活方式[9-10];② 手术治疗与放、化疗对人体损害较大,而与中医药结合治疗可减缓疾病发展,减少毒副作用;③国家政策对中医的大力扶持。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词的分析,可了解中医与胃癌之间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据共现图谱可知,胃癌、胃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由上分析,当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提升,胃癌前病变研究受到中医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认为在胃癌尚未形成前用中医治疗手段阻断其癌化,从而减少胃癌带来的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胃癌的辨证也是研究热点之一,这为后续更好地运用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基础,如吴科等[11]通过使用中医辨证治疗胃癌患者,结果显示通过辨证用药提高了临床疗效。关键词聚类中多次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均属正常胃黏膜转化成癌的中间阶段[12],中医治疗对此阶段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中医药治疗胃癌从较早的临床治疗,到后来开始研究其分子生物学水平,到现今重视临床疗效、药物靶向治疗,都体现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一直处于与时俱进状态,如近2年出现的突现词替吉奥,虽不是最新的抗癌药物,但因引入我国不久,许多研究者也在尝试将其与中医药联合应用,探究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这也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相接轨。
但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人员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较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多为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覆盖面较为局限,且各个机构之间未形成较紧密的合作,这可能会造成资源不够集中,给后续相关研究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胃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黏膜异型增生疾病和中医辨证治疗指导下的临床研究受到较多关注,成为主要研究热点与方向,且始终围绕着中医理论展开,紧跟医学发展的脚步,呈现不断前进的状态。但目前,该领域内缺少稳定的研究团队,存在人员与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互相之间合作亦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未来发展应结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优势,打破“各自为政”的研究局面,以期能相互帮助,拓宽研究思路,更好地发挥中医在防治胃癌中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