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在IgA肾病中应用和临床意义

2019-10-25 08:08付双双杨伊雅梁玉梅刘抗寒陈愔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血尿牛津蛋白尿

付双双,杨伊雅,梁玉梅,殷 薇,刘抗寒,陈 莹,陈愔音,罗 逊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脏免疫科,湖南 长沙410002]

IgA肾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病,其确诊需依靠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早期观点认为IgA肾病是一良性过程,预后良好。随着研究深入和随访期延长,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程呈进展性,高达50%的患者在20-25年内逐渐进入终末期肾脏病。IgA肾病的评估方法包括病理分型、临床指标等。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IgA肾病病理分型方法。本研究探究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及病理资料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免疫科住院行肾活检术的患者共262例。排除继发性IgA肾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等),选取经光镜、电镜和免疫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70例,去除临床及病理资料不全的病例(3例),共入选67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

1.1.1收集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肉眼血尿病史、镜下血尿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临床表现等。收集临床指标: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胱抑素C、eGFR、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清C3、血清C4、血清IgA、血清IgM、血清IgG、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1.2完善肾活检,收集病理资料 在彩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取得肾组织,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厚度2-3 μm,常规HE、PAS、PASM和Masson染色;冰冻切片厚度4-5 μm,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IgG、IgA、IgM、C3、C1q、Fib、ALB;间接免疫荧光检查HBsAg和HBcAg、HBeAg。

1.1.3临床病理诊断和分型标准 按临床表现分: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1 g/d);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慢性肾炎综合征型;肾病综合征型;急性肾损伤型。

病理诊断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型:Lee氏分级和IgA肾病牛津分型。Lee氏分级标准[1,2]:Ⅰ级:肾小球基本正常,偶见局灶节段性系膜细胞轻微增生,肾小管和肾间质基本正常;Ⅱ级:半数以下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局灶节段性轻度增生,节段性中度加重或硬化,或可见小新月体,肾小管和肾间质基本正常;Ⅲ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轻至中度增生,局灶节段性加重,偶见球囊粘连和小新月体,肾小管局灶性萎缩,肾间质局灶性单个核细胞浸润;Ⅳ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中重度增生,45%以下的肾小球可见新月体和硬化,肾小管多灶状萎缩,肾间质多灶状单个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Ⅴ级:肾小球病变与Ⅳ级相似,但更严重,或45%以上的肾小球可见新月体,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与Ⅳ级相似,但更严重。

IgA肾病牛津分型标准[1,2]:(1)系膜细胞增生(M0/1):50%肾小球系膜区超过3个系膜细胞即为M1;(2)内皮细胞增生(E0/1)无或有;(3)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1)无或有;(4)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1/2):≤25%为T0,>25%-50%为T1,>50%为T2;(5)细胞或纤维细胞新月体(C0/1/2):没有新月体为C0,<25%为C1,>25%为C2。

1.2 统计学分析

病理分级和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数据采用R 4.3.2版本程序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IgA肾病患者占同期总肾活检病例的36.7%,67例IgA肾病患者男女比例为28∶39,平均年龄(36.15±11.86)岁,平均病程(19.65±29.55)个月。

2.2 临床类型分布

Ⅰ)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该型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1 g/d),肾功能正常,共27例(40.3%)。

Ⅱ)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多无伴随症状,少数患者有排尿不适或胁腹部不适,共4例(6%)。

Ⅲ)慢性肾炎综合征型: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常>1 g/d,但少于大量蛋白尿),常伴有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共26例(38.8%)。

Ⅳ)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血症(<30 g/L)、水肿或(和)高脂血症,共8例(11.9%)。

Ⅴ)急性肾损伤: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肾功能迅速恶化,很快出现少尿或无尿,病理检查为新月体肾炎,共1例(1.5%)。②急性肾小管损害:一般由肉眼血尿所致红细胞管型阻塞肾小管,常为一过性AKI,共1例(1.5%)。

2.3 病理类型分布

Lee氏分级中,Ⅰ型:2例(3.0%),Ⅱ型:19例(28.4%),Ⅲ型:27例(40.3%),IV型:7例(10.4%),Ⅴ型:12例(17.9%)。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Lee氏分级多为Ⅱ型或Ⅲ型;慢性肾炎综合征型除I型外,其它类型均有分布;肾病综合征型集中在Ⅱ型或Ⅴ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和急性肾损伤型尚看不出其分布趋势。详见表1。

表1 各种临床分型IgA肾病患者Lee氏分级情况[n(%)]

牛津分型中,系膜细胞增生:M0:5例(7.5%),M1:62例(92.5%);内皮细胞增生:E0:47例(70.1%),E1:20例(29.9%);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45例(67.2%),S1:22例(32.8%);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46例(68.7%),T1:10例(14.9%),T2:11例(16.4%);C0:35例(52.2%),C1:25例(37.3%),C2:7例(10.5%)。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患者牛津分型多为M1E0S0T0C0,C病变相对较轻;其它临床类型患者的MESTC积分尚无法完全评估其倾向性。详见表2。

表2 各种临床分型IgA肾病患者牛津分型情况[n(%)]

注:Ⅰ: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Ⅱ: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Ⅲ:慢性肾炎综合征型;Ⅳ:肾病综合征型;Ⅴ:急性肾损伤型

2.4 Lee氏分级、牛津分型细胞或纤维细胞新月体(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Lee氏分级与eGFR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或纤维细胞新月体病变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IgA肾病的发生具有广泛性和异质性,临床、病理复杂多样。多项研究发现临床指标或组织学病变对IgA肾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5-7],但结论不一。Lee氏分级系统是1982年由Lee等提出,临床应用较广泛,研究认为Ⅰ—Ⅲ级预后较好,Ⅳ级和Ⅴ级预后较差[8]。然而,Lee氏分级中模糊的术语(如绝大多数、偶尔、常见、局部)使之应用受限。2009年国际IgA肾病协助组发表了IgA肾病牛津分型,包括系膜细胞增殖(M0/1)、内皮细胞增殖(E0/1)、节段性硬化和粘连(S0/1)和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1/2)四项影响预后的病理指标。2016年的牛津分型更新版本加入了新月体病变(C0/C1/C2),认为新月体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患者Lee氏分级多为Ⅱ型或Ⅲ型;慢性肾炎综合征型患者Lee氏分型多为Ⅱ—Ⅴ型;肾病综合征型集中在Ⅱ型或V型;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型患者牛津分型多为M1E0S0T0C0,C病变相对较轻;该结果与临床预后基本相符。eGFR是评价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研究认为IgA肾病患者的eGFR水平与预后相关[9-11],本研究发现Lee氏分级与eGFR呈正相关。有研究[12-14]表明:蛋白尿与预后相关,大量蛋白尿是预后不良的表现;本研究发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C病变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C病变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过程。

表3 Lee氏分级、细胞或纤维细胞新月体(C)与临床指标的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综上,对于eGFR下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与病理分型相关,上述指标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行肾活检,明确病理分级,给予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然而,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少,致使某些临床类型的临床、病理分析困难,拟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IgA肾病病理分型与临床指标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血尿牛津蛋白尿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宅假期
尿里有蛋白,并非都是病
烧烤也疯狂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