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家票
下午5 点半,老杨已经来到位于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王家桥社区的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是一家专业助人的社会组织,由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原反家暴团队独立注册运营,同时,这里也是一个职工驿站。
“今天活计不多,所以早点过来,先看看电视,到了晚上还可以看看电影。”老杨说。
老杨从寻甸到昆明打零工,租住在王家桥附近的城中村,每天到职工驿站“打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老杨熟练地拉过一把椅子,点燃一支烟,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就像回到家中一样自然。他穿着一件印着“新概念英语”几个字的T 恤,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虽然离放电影的时间还早,但职工驿站门口已经聚集了10 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大家都在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放在几年前,这样安静的局面想都不敢想。
普吉路到王家桥路交汇处属于城乡结合部,由于房租便宜,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这片区域,慢慢地形成了一个站工市场。
每天早上,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站在路边等待“雇主”来挑选,他们自称“站工”。
活计干完后,他们又回到城中村的出租房,生活十分单调,很多人以打麻将、喝酒等方式打发无聊的时间,容易引发各种治安问题。
据统计,租住在普吉街道片区流动人口达到10 万人。
特别是吃过晚饭后,他们纷纷从出租屋走出来,面积稍微宽敞的站工市场便成了他们聚集之地。经常是两三百人一起跳民族舞、广场舞,音响的声音能传到几百米远的地方;摊贩也支起小摊,叫卖声此起彼伏。
附近的居民因此多次投诉,有关部门也进行了整治,但每次治理后,用不了几天,这里又恢复了乱糟糟的景象。
堵不如疏。
为此,五华区总工会开始积极谋划,规范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五华区总工会认为,与其取缔马路劳务市场,不如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诉求,加大对辖区内站工的服务,提供就业岗位、劳务培训、司法救助、娱乐休闲等帮助,提升他们的素质,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
于是,五华区总工会依托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这里建了一个职工驿站,对流动人口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张子浩是职工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对社会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还在郑州上大学的时候,就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个公益机构为农民工服务。
2017 年,他大学毕业后,报考了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并被录取。
去年,他来到这个职工驿站实习。
今年毕业后,他原本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但到了上海之后,他发现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各项公益措施都非常完善,而且社工类的从业人员非常多。
与上海相比,昆明才是最需要社工的地方。而且,他在王家桥职工驿站实习一年多的时间,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朝夕相处,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思前想后,他决定返回昆明,回到他熟悉的职工驿站工作。
在这个职工驿站,只有5 名工作人员,显然不能满足这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
于是,张子浩和同事开始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骨干,让这部分骨干也参与到流动人口服务工作中来。
原来放电影的时候,都是张子浩亲手操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几个外来务工人员很热心,也愿意学习,于是张子浩便教他们操作放映设备。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这几名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能熟练操作放映设备,张子浩便将放映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
张子浩建了一个微信群,在放映之前,他在群里征求大家意见,想看哪部影片,意见收集完毕后,他租来影片,交给他们播放。
前段时间,《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很火,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也很想看,知道他们的想法后,张子浩租来了这部影片,播放这部影片的时候,几百人汇集在职工驿站门口,静静地观看影片。
五华区普吉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工会主席张颖说:“普吉街道能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工会工作的创新、得益于社会化组织的服务,得益于广大志愿者的服务。”
在职工驿站旁边,有一个姓关的五金店老板,她来自五华区厂口乡,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0 年的时间。
“原来这里太乱了,一到晚上,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就聚集在这里跳舞,音响声音很大,附近居民经常投诉。但清理之后,马上又恢复了原样,没有什么效果。”关老板说。
职工驿站建起来之后,通过放电影、看书、摄影比赛等活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为慢慢得到规范,跳舞的时候,音响的声音小了很多,也不再扰民了。
看到这样的变化,关老板也积极加入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行动中来,她原来也喜欢跳舞,在她的引导下,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都愿意跟她学跳舞。
为了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她通过手机自学了民族舞、迪高等舞蹈。
在她的带领下,外来务工人员还成立了专业队和业余队,专业队每周五都要集中练习。
只要她突然有事来不了,大家都会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随着像她这样的热心人不断加入,王家桥社区的站工市场变得井然有序了。
在职工驿站门口,贴着第三届“明心杯”流动职工摄影大赛的通知。
摄影大赛活动的策划也是出自张子浩之手。
每次摄影大赛评奖活动,张子浩都请外来务工人员当评委,由他们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作品,并颁发获奖证书。
在奖品的设计上,张子浩也从外来务工人员的自身需求出发,为他们准备了电磁炉、电饭煲、大米等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
摄影大赛结束后,张子浩还把获奖作品做成影集。
在采访的当天,一位从事裁缝的老大哥送来了一幅摄影作品,这幅作品是一个人的背影,作品没有名称。
张子浩让他为作品取个名字,这名老大哥想了半天,为这幅作品取了一个“全身都是灰尘”的名字。
张子浩说:“在这里工作,自己的想法能够付诸实践,自己的理想能够得以施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像这几次举办的摄影大赛,其实就是我经过考虑之后向工会提出的计划,没想到工会非常支持,现在已经是第三届了,虽然工作辛苦,但有些事总需要人来做。”
这只是五华区总工会服务职工的一个缩影,在五华区,这样暖心的“职工驿站”还有很多。
“以前到了饭点,都是在马路边将就着吃冷饭。现在坐在‘驿站’里,有微波炉,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还能遮荫挡雨,工会想得真周到,在户外劳动终于有了歇脚的地方了。”在华山西路市妇幼保健院对面的职工驿站旁,一位环卫工看着 “职工驿站”感慨地说道。
这名环卫工人口中“可以歇脚的地方”就是五华区配套建设的“职工驿站”网点其中的一个。
这座“职工驿站”外围以温馨的红、黄工会主色调涂抹,板墙有着醒目标识牌,不足20 平米面积的驿站里,桌椅板凳、微波炉、热水器、充电插头、书籍一应俱全。
在职工驿站的墙上,还用漫画的方式介绍了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好处和相关维权知识。
考虑到广大户外劳动者劳动时易划伤,驿站还配备了一些小型医药包,以缓解户外劳动者的应急需求。
五华区华山街道纪工委书记、工会主席邱正莹说:“职工驿站建起来后,把管理权交给职工,由他们负责日常的卫生管理,并明确服务时间。”
像华山西路一样,这样的职工驿站遍布五华区中心商圈、城乡交界处、风景区、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场所。每个职工驿站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了各有特色的服务。
位于北门街的国安社区职工驿站,宽敞明亮,这里除了是职工驿站,也是职工“e 家”、职工“影院”,在休息的同时可以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上网和观影服务;位于江岸小区的莲华职工驿站,莲华街道总工会与企业联合开办“爱心食堂”,每日为环卫工人、交通协警、快递小哥和小区老人供应中餐和晚餐,每顿饭仅需8 元。
一个个温暖的“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港湾”。
除了本级工会打造职工驿站之外,五华区总工会还加大了合建型职工驿站的建设力度。
云南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公司)旗下有很多苏宁小店,为此,五华区总工会和苏宁公司在26 处人流密集的地方建起了“职工驿站”。
一走进苏宁小店,就能看到职工驿站的牌子,门店腾出专门区域,备有桌椅、方便面、矿泉水、药品、充电宝等物品。
苏宁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卢艳红说:“刚建起来的时候,刚好有一天下大雨,几名环卫工人就在门口避雨,苏宁小店的职工多次邀请他们进来坐,但他们一直不肯进店,他们觉得自己身上满是泥水,担心把店铺弄脏了。最后,苏宁小店的职工告诉他们,这里是职工驿站,就是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的,他们才安心地走了进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户外劳动者都知道苏宁小店建起了职工驿站,来休息、充电的人慢慢多起来,交通协管员、环卫工人、城管成了职工驿站的常客。
每一处暖心的细节,都体现出职工驿站的温情。
苏宁小店的店员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方便面、矿泉水、药品的时候,发现饮水机的水温泡不开方便面,于是他们更换了一台净水机,滚烫的水温不但能迅速烫好一碗热乎乎的方便面,也烫热了广大户外劳动者的心。
在职工驿站的药箱里,藿香正气水和黄连素是夏季消耗最快的物品,很多户外工作者长时间在外工作,进入店里休息的时候都会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
“考虑很周全,专门设一个让我们歇歇脚、喝喝水、充充电的地方,进门会有一阵暖心感。”一位户外劳动者开心地说。
卢艳红说:“职工驿站虽然设施简单、投资不大,但成效十分显著,苏宁小店每个月还开展职工驿站服务培训,让所有员工都知晓如何让服务更暖心。下一步,苏宁公司计划在西山区、盘龙区也启动职工驿站的建设,届时,苏宁小店的职工驿站就会达到近百家。”
一路有你更温馨。
苏宁公司不但在职工驿站上倾力相助,在扶贫攻坚上也从不缺位。
去年,有几个地方的大蒜销售困难,苏宁公司利用自己网络销售的优势,为农户免费推销大蒜,活动被中央媒体报道后,这几个地方的大蒜全部销售一空。
今年,卢艳红打电话问农户,还需要帮你们卖大蒜吗?下面的农户兴奋地说:“不用了,从去年你们帮忙推开销路后,今年的大蒜早就被预定了。”
有了像苏宁公司这样的爱心企业加入,职工驿站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截止目前,五华区总工会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已经在辖区内建成了65 个职工驿站,11 个母婴空间。
一方温暖惬意的空间里,成为了户外职工的第二个“家”,家的温暖让所有户外职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
让“职工驿站”成为连接职工的纽带,让职工找到“家的温暖”正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