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19-10-24 09:16钟华梅王兆红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推进策略协同发展体育产业

钟华梅 王兆红

摘 要: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利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采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和障碍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稳步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布局合理,职业赛事和群众赛事协同发展,协同运营体育场馆。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障碍:体育产业资源分布不均、产业政策存在地域壁垒、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大。从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5-0043-07

Abstract: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s policy for promoting sport industr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provides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the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is paper pro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bstacles of this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sport industr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has been steadily promoted, 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sports industrial base,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sports and mass sports hand in hand, cooperated closely in managing sports venues But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sport industry resources, industrial policy exist regional barrier, insufficiency in innovation in coordination, and large gap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orm obstacles to the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response to this, the study formulates the promoting strategy for efficiently and healthily developing Beijing-Tianjin-Hebei sport industry in four aspects: the three parties should share resources openly and efficiently, adjust their own polices in a mutually beneficial way, develop a mature mechanism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more positively in the program of Fitness For Everyone

Key words:Bei-Tianjin-Hebei; Sports Indust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mote Strategy

協同发展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为了使整体利益最大化(或实现某一功能目标)采取统一的策略与行动以谋求共同进步或发展的过程[1]。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刚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壮大京津冀体育产业集群[2]。2015年和2016年北京市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分别为1 0631亿元和1 1546亿元 [3],2015年河北省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总产出为8361885亿元[4],2015年天津市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产值29583亿元[5],以上数据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差距。如何缩小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差距,促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2006年,河北省体育局提出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设想,关于京津冀体育产业的研究主要以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建设展开。王志辉等(2014)、韩新功(2014)、何胜宝(2015)分析“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的资源开发、分类、项目布局和产业融合[6-8];李国强等(2012)和王志辉等(2015)分别评价京津冀都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 [9-10];李燕等(2016、2017)分析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京津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布局及协同发展路径[11-14];袁庚申等(2011)和郝秀君等(2013)分析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河北省体育产业和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策略[15-16]。这些研究分别围绕京津冀健身休闲圈的建设、京津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旅游产业、休闲体育产业和河北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展开,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障碍及致因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从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全局出发,对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现状、障碍进行剖析,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1 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至今,国家系列体育产业政策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有效促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当前,京津冀体育产业在合作机制、体育产业基地布局、赛事协同发展、体育场馆协同运营等方面稳步推进。

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机制稳步推进。京津冀体育部门于2010年8月3日在秦皇岛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签署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确定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工作机构、合作内容、目标和保障机制,明确了“梯度共进、优势互补、功能提升、产业聚集”的发展原则[17]。根据《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京津冀体育产业部门从2014年开始展开一系列合作。2014年7月于石家庄签署《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就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密切相互沟通联系等明确了体育事业协同发展的路径[18],并于2015年3月在河北省崇礼县签署《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议定书》,2016年12月于张家口市签署《深入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2017年12月以“开放、合作、共享”为主题的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在京召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京津冀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印发《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19]。京津冀三地体育部门将携手举办精品体育赛事、建设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筹办冬季奥运会、积极促进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机制已经形成。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化形态,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政府行为[20]。京津冀各省市通过合理布局体育产业基地来推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目前,京津冀已有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设立“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设立“崇礼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团泊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并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纳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命名为“北京奥园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基地的设立明确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定位并产生产业集群效应。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离不开体育产业基地政策支持,河北省于2012年出台《“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办法(试行)》,北京市于2015年印发《北京市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天津市于2016年印发《天津市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暂行办法》。

依托北京市丰富的赛事举办经验,发挥京津冀各区域资源优势,协同发展职业赛事和群众体育赛事,实现京津冀赛事产业协同发展。目前,京津冀已初步形成联合办赛机制, 2014年7月于石家庄召开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座谈会就已明确京津冀三省市将联合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全力支持天津承办2017年第13届全运会[21],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有效推进京津冀体育赛事协同发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是体育赛事的一种, 它具有体育赛事的基本属性,是以娱乐性较强、竞技性适中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22]。目前,京津冀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协同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京津冀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举办群众体育赛事(见表1),群众性体育赛事成为推动京津冀全民健身事业的协同发展和促进体育消费的动力。

京津冀拥有丰富的体育场资源。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见表2),京津冀三省市体育场馆数量共达到101 086个,体育场馆总数河北最多,大型体育场馆数北京最多,大型场馆的比例北京最高。在协同运营体育场馆方面,北京市作为推动京津冀体育场馆协同运营的领路人,打造了京津冀体育场馆实时订约平台,推行京津冀体育一卡通服务,建立京津冀体育场馆协同发展联盟。体育场馆协同发展联盟的建立和京津冀体育一卡通服务的推出有效衔接京津冀体育消费,盘活京津冀体育场馆资源,科学运营京津冀体育场馆。

2 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障碍及致因

21 产业资源分布不均

体育产业资源既包括可流动的赛事资源、消费资源等,也包括不可流动的自然资源。由于市场机制、政府作用等因素导致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分布不均,进而造成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失衡。2016年和2017年北京市每年承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分别为27项和15项,国内体育赛事为54项和27项,远超津冀两省市承办的国际赛事和国内赛事(见图1)。在职业体育赛事方面,北京市拥有NBA中国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马拉松、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多项品牌职业赛事,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等众多国内体育职业赛事的主场,天津则次之,河北省仅有石家庄永昌、河北华夏幸福基业和保定容大的主场。北京还拥有众多职业体育俱乐部,天津、河北则相对较少;在体育消费方面,2016年京津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8 2555元、28 3450元和19 1060元,河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 0790元[23],京津两省市的体育消费水平约是河北的3倍和2倍。京津冀区域可流动性体育产业资源分布结构失衡是制约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资源障碍。

京津冀区域间经济发展结构失衡造成京津冀体育赛事资源、职业体育资源和体育消费资源分布失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2015年京津冀的人均GDP分别为118 128元、114 503元和42 932元,京津地區作为直辖市为体育产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体育产业资源具有更强的虹吸效应,致使可流动性的赛事资源、职业体育资源和消费资源都集聚到京津地区,导致河北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京津地区虹吸优质体育产业资源的方式包括:设立体育产业引导基金扶持场馆设施的建设、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发展职业俱乐部的发展、体育企业经营实施税费优惠等。因此,协同发展京津冀经济,优化配置京津冀各类体育产业资源,将是破解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分布失衡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2 产业政策存在地域壁垒

体育产业政策的地域壁垒成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产业发展任务方面,京津冀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中,仅北京市将“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任务中明确要合理布局和集群发展京津冀体育产业,完善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在体育产业扶持政策方面,京津冀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地域差距较大,未起到协同发展效果。京津冀三省市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5年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京津冀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资助范围存在地域壁垒(见表3),河北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注重体育产业平台建设和体育人才培养,而京津两市的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则注重各子产业的培育。在资助方式上,北京市的资助方式多样化,津冀两省市的资助方式以资助和贴息为主;关于高新技术体育企业的税费政策,在《实施意见》中京冀两省市均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天津的税费政策措施中无高新技术体育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因此,行政区划不同而形成的体育产业政策地域壁垒是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障碍。

经济发展及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长期缺乏,致使京津冀各区域已形成独立生产系统,造成行政区域经济封闭,具体表现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时的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战、产业资源难以整合等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北京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所推行的京津冀体育一卡通服务,津冀未开展有效对接。京津冀由于难以跨越各层级的行政隶属关系,难以形成有效沟通平台,导致三地在体育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战、难以统筹协调,进而使体育产业资源难以整合,影响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至今,京津冀尚无统一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京津冀区域内未能实现错位发展和合作共赢。

北京国际大型体育品牌赛事、体育产业功能区建设、体育创意产业、全民健身服务业、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机构、体育消费和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項目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后期奖励天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场馆服务业、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体育金融服务业、体育营销会展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中介服务业、体育产业集聚区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后期补贴河北重点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和发展项目、体育用品产业品牌和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育产业重点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升级、企业开拓市场和营销平台建设、企业参加全国性和区域性重点展会、企业建设总部经济、物流平台、体育竞赛和表演、健身休闲产业链建设体育广告宣传以及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培养资助贴息

23 协同创新能力不足

协同创新要素分布不均及创新要素互惠机制难以形成造成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体育产业协同创新需要京津冀各创新要素突破区域壁垒,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创新要素互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要素包括体育产业人才、高校及科研院所、体育企业等。京津冀体育产业人才资源丰富,但产业人才分布结构失衡导致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从北京市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年鉴查阅发现,2013年京津冀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河北省最多,但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津冀两省市分别为025%和026%,北京则高达062%。京津冀2025年体育产业产值发展目标分别为3 000亿元、1 000亿元、3 000亿元,从体育产业发展的体量目标来衡量,河北省体育产业人才极度短缺;2013年河北193万从业人员创造的体育产业产值仅为19178亿元,而京津地区132万和515万从业人员创造的体育产业产值分别达到86310亿元和27568亿元,河北省体育产业人才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京津;京津冀协同创新机构分布失衡。北京市拥有众多体育类高校及科研院所,是京津冀地区体育创新能力最强区域,而津冀地区体育类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少,拥有丰富体育产业创新要素的北京与津冀地区未形成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产学研机制,难以优化配置京津冀体育产业创新资源。2016年京津冀R&D经费支出分别为1 4846亿元、5370亿元和3834亿元,河北省占京津冀的比重仅为159%,2016年京津冀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101万件、40万件和32万件,河北省占京津冀的比重仅为186%[23],京津冀在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也存在差距。因此,体育产业人才和协同创新机构分布失衡及创新投入产出失衡导致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是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障碍。

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规章制度不健全和缺乏创新要素共享机制造成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京津冀在地里空间上毗邻,但京津冀体育产业结构相似度低,在协同创新方面难以形成制度衔接。其次,河北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特征是素质低、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京津地区,河北省体育产业从业者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工人为主,体育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难以超越京津地区。第三,京津冀体育产业的政府管理方式、产业规划定位等不同,造成创新要素市场断裂,难以形成创新要素共享机制。

24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大

京津冀不仅存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矛盾,还存在着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体育场地的供给上,2013年北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5平方米,天津为212平方米,河北为14平方米[12],京津体育场地供给能力分别是河北的161倍和151倍。在人均体育场地投入方面,京津分别是河北的6倍和35倍[13]。河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质量层次和服务水平方面都与京津地区存在巨大差距,京津冀区域体育公共服务投资失衡是导致京津冀地区全民健身供给能力失衡。因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是制约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障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应成为解决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财政投入差距直接导致京津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地域差距。截止2013年,京津冀体育场地建设投资金额分别为3 912 546万元、1 724 385万元、2 424 971万元(以政府投资为主,未考虑人口及区域面积),在体育场地投资资金上的显著差异直接造成京津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差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致使体育场地的投入也产生差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能完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加大河北省体育场地投资,合理配置京津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是推进京津冀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

3 京津冀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策略

31 资源共享、互补,推进产业协同

京津地区拥有丰富的体育产业资金资源、赛事资源、人才资源、消费资源,而河北则拥有发展休闲体育的自然资源。按照突出重点、错位发展的思路,就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而言,三地的总体定位应是北京“做高”、天津“做强”、河北“做大”[24]。北京要“做高”体育服务业并实现集群发展。例如: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北京奥园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以发展体育服务业为主。天津“做强”体育产业研发并实现集群发展,如:天津团泊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涵盖体育产业门类包括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及体育科技研发等。河北“做大”运动休闲产业并实现集群发展,如:崇礼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借助崇礼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冰雪运动产业。京津冀体育产业应错位发展、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京津冀自然资源优势重视生态化开发[25],实现了区域体育产业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进而产生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32 消除政策壁垒,推进产业政策协同

造成河北与京津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落差大,而区划的行政壁垒是造成政策地域壁垒的主要原因。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缩小河北体育产业与京津之间的差距,吸引京津优质体育产业资源,提高河北体育产业发展信心。制定政策时各行政区域体育部门应加强沟通,就投融资、税费、土地等方面实现政策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土地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信息与技术市场等方面一体化,消除政策壁垒导致的体育产业发展差距。发展京津冀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突破政策和地域壁垒,增强体育产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人才、技术交流,打造跨区域的民间赛事品牌,培养体育人口,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33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创新资源共享

健全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规章制度,明确京津冀的产业定位,津冀承接北京的体育产业技术与服务输出。建立京津冀创新要素共享机制,通过共享体育产业人才、体育科研成果,优化配置京津冀体育产业创新资源,提升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体育企业应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合作,利用高校雄厚的体育科研力量来提高企业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京津冀高校和企业应建立体育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科研合作,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校企协同创新[26],推动体育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在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上,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培养目标设置、培养形式、培养规模等方面实行水平一体化战略,联合培养体育产业人才[27]。重点培养河北省体育产业人才,以满足河北承接京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产功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34 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破解京津冀全民健身协同发展障碍应从京津冀体育公共政策一体化方面着手,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给予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弱的地区更为优惠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京津冀体育公共政策制定应重点关注京津冀体育基础设施,尤其是增加河北省体育场地投资,完善河北省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创造条件,强化京津冀体育场馆协同运营,实施京津冀一体化的休闲养老制度,鼓励京津老年人到河北休闲养老。建立健全京津冀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的保障制度,协同发展京津冀民间群众体育赛事,打造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协同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4 结 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22年冬奥会、雄安新区建设、体育产业政策利好等为京津冀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当前,京津冀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政府间合作已经形成,体育产业基地布局合理,联合举办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实现协同运营,促进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但产业资源分布不均、政策壁垒、协同创新不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大等障碍制约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为推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努力打造冰雪经济、健身休闲经济、康体养老经济,为京津冀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加活力。推进体育产业与科技、金融、医疗、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体育公共服务精品工程,加强京津冀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体育器材装备制造业科技化、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宋元.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内涵、目标与意义[J].港口经济,2013(6):11-15.

[2] 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2014-10-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3]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 河北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关于联合发布2015年河北省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EB/OL].[2017-04-19]. http://www.hebsport.gov.cn/tongzhigonggao/2017/0419/7132.html.

[5] 天津市体育局官方网站. 关于联合发布2015年河北省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EB/OL].[2017-08-15]. http://www.tjtyj.gov.cn/index.php/Home/Index/content/cate/ggzq/id/21411.html.

[6] 王志辉,孙卫军,吴军霞. 申奥背景下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资源开发与项目布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4):32-35.

[7] 韩新功. 京津冀都市圈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旅游业的融合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5):525-529.

[8] 何勝宝.“环京津冀都市圈”体育旅游景观资源的分类与开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2):92-93.

[9] 李国强,王大鹏.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7(6):60-65.

[10] 王志辉,李燕. 河北省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与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13-16.

[11] 李燕,孙志宏,胡海涛.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39-44.

[12] 李燕.京津冀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的路径与措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3):247-251.

[13] 李燕.京津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9):17-21.

[14] 李燕,骆秉全.京津冀全域体育旅游产业布局及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6):47-53.

[15] 袁庚申,王昆仑,梁富银.京津冀体育产业对比分析及河北的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42-46.

[16] 郝秀君,方向丽.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与河北省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J].河北学刊,2013,33(5):230-232.

[17] 张莹莹.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黄荣张士儒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N].秦皇岛日报,2010-08-04(A02).

[18] 河北新闻网.京津冀签署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EB/OL].[2014-04-07].http://hebei.hebnews.cn/2014-07/17/content_4042939.htm.

[19] 新浪体育. 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召开[EB/OL].[2017-12-10].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others/2017-12-10/doc-ifypnsip4223171.shtml.

[20] 邢鸿,柴王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相关概念辨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5.

[21] 裴海深.京津冀签署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N].中国体育报,2014-07-16(001).

[22] 王艳,戴健,程华.论政府在上海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J].浙江体育科学,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85-89.

[23]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4] 申振刚.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体育应有的担当和作为[EB/OL].河北省体育局, [2015-12-24].http://www.hebsport.gov.cn/jiefangsixiangdataolunzhuanti/2015/1224/4674.html.

[25] 姚小林.京张地区冰雪体育资源的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3):15-21.

[26] 郑一婷,张传昌,王润斌.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2):44-50.

[27] 杨树东,刘飞.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理念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A].杭州:2015年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6:1632-1633.

猜你喜欢
推进策略协同发展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