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姗 杨乐馨
摘 要:“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根本遵循,为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体系。因此,从“三全育人”的概述出发,强调了“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三全育人”的实践要点,即从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全面落实综合改革,三是发扬红船精神展开论述。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84-02
一、“三全育人”理念概述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突出强调了开展试点工作的指导理念,一是要坚持育人导向,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为各高校精准地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到目前,已经培育建设32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20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0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三全育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可以说,此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推动各高校全面统筹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校各个体系,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有利于将高校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二)“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可见,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把握好教育的方向问题,如何培育人,把握好教育方法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做到“四个服务”。如何培养人就是要坚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六个下功夫”,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三全育人”的主旋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是谱写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正确进行时。
二、“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
(一)“三全育人”重点在“育”
在“三全育人”的全员育人中,“人”成为关键因素,而“人”则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教学关系。因此,要构建新型的育人模式,必须从这两个教学主体入手。一方面要聚焦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本质是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开展德育的自省。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机会,利用课前五分钟,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也可以开设“新时代.青年说”讲坛,选拔大a学生走上形势政策课讲坛,让他们立足自身专业背景,向同龄人讲述所学专业、所在领域的发展前景及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带来的贡献,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的“互助”。另一方面要聚焦教师,唤起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习近平同志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必须首先明道,信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全程全方位参与思政教育,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传播者。其次要以德立身。今天“德”的要求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个人的私德,也是社会应有的公德。再次,要治学严谨。大学以“大师”和“专业”而著称,这也成为高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当前我国高校正积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这自然要求人民教师既要有高尚品德,也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三全育人”难点在“全”
“三全育人”的“全”是指要将立德树人目标覆盖在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育人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形成“全”的格局和氛围。教育主体要从“单一”转向“全面“”全方位”“全员”。育人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工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教师岗、行政岗还是教辅岗的老师,都是教师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职”“本职”,因此,除了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主流教师的育人天职之外,还要注重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多个岗位老师的育人要素,虽然他们不在教学一线,但是也要开启其育人的天职,将育人职能贯穿其工作始终,实现“教”与“育”,“教”出品德高尚的新时代接班人;“管”与“育”,“管”出有理想有抱负的时代青年;“服”与“育”,“服”出高校应有的品质和目标的融合贯通。
三、“三全育人”的实践要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和坚守的首要政治纪律和根本政治规矩。要切实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必須旗帜鲜明讲政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折不扣地落实“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老师要有较强的政治素养,能有高度的政治站位,负责任的政治职责,水平较高的政治标准,以身作则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达到凝聚共识,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青年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营造浓厚的讲政治氛围。建立起多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多位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无论是显性教育上,还是隐性教育上,如校园文化等都要时刻营造浓厚的讲政治氛围。让学生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自觉,教育青年学者做新时代有大爱有大德有大情怀的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就是最重要的政治道德,也是大爱的重要内容。
(二)全面落实综合改革
以“三全育人”为主基调的改革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只有将其综合推动,才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动能。因此,在综合改革中,一是要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將问题聚焦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并以为作为综合改革的目标指向,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二是要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是不同部门的协同作战,因此建立协同机制迫在眉睫。高校要建立涵盖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思政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离退休教师等不同教师身份的“沟通协商”机制,确保不同职能的教师在“三全育人”中找到共同点,共同肩负的使命;同时可以尝试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机制等,确保各部门的各项工作能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同向,形成协同效应。尤其在大一新生入学之时,就积极启动沟通协商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彻底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更有归属感、让老师更有责任感。三是建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高校要制定评价标准,深入开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健全合乎规律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体系,努力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杠”,确保综合改革工作落地见效。
(三)发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勇担大任、开天辟地的不朽传奇,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为民为初心抒写恢弘叙事的动力源,以首创、奋斗、奉献为内涵的红船精神也理应成为“三全育人”改革坚守的时代精神,不仅要以“红船精神”滋养青年学生成长,高校老师更要强化“红船精神”的主体自觉,带头践行“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觉悟,涵养道德情操,增长能力智慧,为立德树人提供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具体来说,高校弘扬“红船精神”要发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三全育人”的改革体现了因事而为、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面对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青年学生群体,高校要在改革中不断开拓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发扬首创精神,守住高校改革的新阵地。高校在摸清学生思想状况基础上,要抓住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积极应对现代技术挑战,精心设计工作方案,形成一系列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创新路径和有效举措,保证理念目标、方针原则、任务举措、方法途径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适应时代要求。在“三全育人”的改革中要以奋斗者的昂扬姿态坚定信念,追赶时代,创业创新,砥砺前行,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发扬奋斗精神就是要砥砺奋斗,不断练就过硬本领。带头践行理想信念,破解学生中存在的方向感不强、定力不足、自我克制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帮助学生补足短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发扬奉献精神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彰显育人情怀,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落实“三全育人”的改革关键,就是要求教职工始终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恪守职责,端正态度,把教育好学生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崇高境界的事业理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 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02-14.
[2] 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02-26.
[3] 贾玉明.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带头践行“红船精神 ”[N].光明日报,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