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 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思考

2019-10-24 09:15何春蕾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

何春蕾

【摘 要】本文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进行思考,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广西中高职教育的内涵出发,针对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衔接路径狭窄、无法在专业衔接和教学对接实现有效的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构建中高职衔接运行机制、打造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中高职无缝对接专业、制订递进式分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方协同创新合作、实现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  协同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41-02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中高职衔接是指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结束后,通过参加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入学测试合格后升入相应高职学院就读的教育模式。它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其直接目的是为有意继续深造的中职毕业生搭建升学“立交桥”平台,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搭建继续教育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然而,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产业已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和层次也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创新构建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路径,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层次、不同人才规格需求,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广西中高职教育

我国对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广西的职业教育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成立的广西建筑工程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等一大批广西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建为广西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和“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此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教育体制、机制成为共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经改制、组建、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成立于1958年的广西建筑工程学校2002年改制升格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建设技工学校、南宁师范学校与南宁市教育学院、南宁市广播电视大学、南宁职业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1999年合并改制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高职院校一方面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又积极与中职学校一起联合实施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截至2014年,区内各高职院校都与中职学校建立有中高职衔接教育。

二、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搭建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西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衔接路径狭窄,不畅通的升学路径,致使人才培养出现断层。现有的招生模式无法与中职学生升学指标相对应,突出表现为招生模式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继续学习的需求。据统计,2017年广西共有11.6万名中职毕业生,其中,只有4.9万名学生能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2018年广西11.8万名中职毕业生中只有6.3万名的学生升入高职学校学习,可见中高职生源衔接的通道尽管被打开,但依然狭窄,与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规模增长形成“两头突起”“中间凹陷”的不合理“马鞍形”结构。其次,中职与高职各自独立性强,相互间缺乏沟通,无法在专业衔接和教学对接实现有效的贯通。由于缺乏沟通交流,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评价、内容标准等缺乏相关的层次性和区分度,导致不衔接的中高职专业目录和类别,不统一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标准,以及不一致的评价标准,不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样就会形成无层次性和区分度,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也就无法实现。最后,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不清晰,将导致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都不能在各自阶段发挥自身优势。

三、协同创新合作,实现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的路径

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中级和高级教育,两类学生入学的门槛不一样,录取分数也不同,文化基础、行为养成、道德水准也有差异,但毕业时拿到的大专毕业证却是一样的。因此,如何缩小这两张毕业证在含金量上的差距,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使之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素质养成、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能有效衔接,协同合作,结合广西特点,创新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衔接创新路径模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协同各方,构建中高职衔接运行机制,共享发展源泉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校、企协同办学是贯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校、企协同办学一般指学校结合专业特点与相关专业行业企业共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教学、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科学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的多方面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形式是多样的,较常见的是“引企入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师资,企业则投入生产设备资金、专业技术、企业管理人才等;学校收获专业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贴近专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活动环境、毕业生专业职业岗位训练的全真环境,为毕业生专业行业岗位就业提供“零距离”对接条件,而企业则是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企业的人才资源,并通过联合学校的科研力量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获取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例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校企协同办学“广西建工三建—广西建院数字建筑BIM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就是该校为提高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创建一流BIM技术团队而与行业优秀企业达成校企协同办学模式。在合作中,企业的BIM技术研发力量得到加强,学校获取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发挥了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实现了职业院校教学与专业行业企业的互通互融。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也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个性化需求,与企业展开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订单企业的订单岗位就业。这类校企合作模式體现了职业教育的“产学研”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打破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各自相对独立的职前模式,中高职学校教学资源相互割裂、协同办学欠缺的现状,努力构建中、高职协同一体,校企资源共享、打造中高职教育“一盘棋”,是实现中、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衔接的正能量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设计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本”教材开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