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燕
摘 要:美术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美术教育应当加强校内外的融合与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共育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顺应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美术实践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对校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美术实践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校内外一体化;实践能力;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5;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5-0040-02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实践的认知。思想家王阳明用“知行合一”来解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理论的认知来源于实践的感悟,而实践中的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理论认知的理解。美术教育是将美的思想寓于美的事物之中的教育形式,其关键在于对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审美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动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感悟和升华,促进两者的转化,达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审美情操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美术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美术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时代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学科,它不仅是绘画理论知识与技巧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想情操、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一是由传统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二是由培养单一的精英型人才转变为大众教育,三是由育才的基本功能向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完善学生人格的育人目的转变。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单单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打开校门让学生去更加广阔的天地感悟和体会。要给予学生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新奇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自然、对人生美的追求和体验。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实践教育的资金投入,购置与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相配套的美术综合教学设备,并建立校外美术活动实践基地,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美术教育实践平台。首先,建立校内的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教室,完善美术教育所需要的实践活动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美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教室要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一体化的实践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人物素描”这一主题时,学生可以在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教室用石膏制作人物石膏像,在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绘画中人物轮廓的线条和明暗的变化。其次,建立校外美术实践基地,依托一些校外的单位和机构为学生提供走出校园、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实践机会。例如,可与一些机构和单位合作,建立风景写生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这些基地感受大自然给予的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可以亲近自然,感悟真实的艺术。教师也可以将校外美术实践基地拓展为第二课堂,利用更加直观鲜活的景物,将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寓于自然之中,促使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田野的色彩”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学生基本上都见过田野,也有自己的认识和感知,教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心目中的田野,并在绘画过程中注意色彩的运用。于是,学生就会画出不同的田野风光,在颜色方面更是五颜六色。这样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还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的魅力所在,能够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发现美。
实践基地的建立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模式,学生学习的地点也从传统的课堂转变为更加灵活广阔的实践基地。现代美术教育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和探索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开自我,大胆表达。美术本身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只有不局限于理论知识,學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和创造,在大胆的想象中激荡出无限的创意。因此,学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内开展“美术创新”主题活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从原来的被动式理论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式的实践学习。例如,在学习“节日的舞蹈”这一课时,学生对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是比较熟悉的,但缺乏对舞蹈的真正内涵和具象的感受。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市少年宫的舞蹈大赛排练活动,让学生对舞者的姿态、节奏、舞步、表情有更加形象的认识。现场舞蹈所传达出的喜悦的气氛和向上的活力,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艺术体会。由此,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和线条的把握也更加准确,丰富了创作灵感。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依托校内外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教育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真实的生活提供艺术素材,只有拥有真实的实践感受,美术创作才会更加鲜活生动。教师只有摆脱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将美术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观看校外的少儿艺术画展、创新美术画展等各种画展,并在学生观看画展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色彩处理,这幅作品主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这幅作品的创新之处在哪里,等等。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刻感悟,在体会美术作品内涵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艺术体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对美术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并鼓励学生运用到实践中去。要摆脱以往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美的理念和美的思维。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是创新性教育,更是实践性教育。学校要顺应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美术实践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创新环境。要以教师为主导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感悟艺术,体验艺术,懂得美的生活,提高美术实践能力。
[1]张帷玮.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美术五环式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
[2]肖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J].教学与管理,2015(18).
[3]罗秀菊.通感审美模式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
[5]韩莹莹.论高师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
[6]罗起联.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