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乒乓球训练的理论创新与竞技实践

2019-10-24 10:52中国乒乓球协会北京0006南开大学体育部天津300300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家队竞技乒乓球

赵 霞, 李 亮(.中国乒乓球协会,北京 0006; .南开大学 体育部,天津 300300)

乒乓球运动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乒乓球竞技水平快速提升,从容国团1959年为我国首获乒乓球世界冠军起,我国乒乓球项目逐步建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领先优势。迄今为止,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共获得28项次奥运金牌、145项次世界锦标赛冠军、65项次世界杯赛冠军,其中5次包揽奥运会乒乓球项目金牌,7次包揽乒乓球世界锦标赛金牌,共115人获得世界冠军。从训练学角度来看,长时间保持竞技优势主要得益于我们对项目内在规律的准确认知和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升华为先进训练理念,从而指导乒乓球竞技实践。田麦久教授指出,我国运动员在国际竞技体育赛场获得的辉煌战绩,其背后是科学认知的训练理论的支撑。因此,对我国运动训练界在专项、项群及一般训练理论层面创立的内容丰富的先进训练理念,应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在积极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训练理念的同时,更要大力发展、弘扬和推广孕生于中国本土的先进训练理念[1]。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正处于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关键阶段,梳理和总结乒乓球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先进训练理念,对项目备战意义重大,对其他项目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体现运动项目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概述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乒乓球训练的主要理论创新与实践,包括构筑科学有序的项目发展体系,建立高效的国家队竞争机制,组织复合式年度训练周期安排,不同训练方法的创新应用,比赛制胜规律的科学认知与准确把握,彰显中国特色乒乓球训练理论及其实践成就,践行文化自信。

1 构筑科学有序的项目发展体系

中国竞技乒乓球项目50多年长盛不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冠军和优秀人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断探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乒乓球项目特点,构筑了科学有序的以国家队为“龙头”的训练、竞赛、后备人才培养、大众乒乓球运动开展等统筹协调发展的项目运转体系。这是我国竞技乒乓球运动能够长期保持优势的根本所在(表1)。

表1 我国乒乓球项目各运转体系主要特点

1.1 以长训制国家队为“龙头”的训练体系

长训制国家队是我国乒乓球训练体系的“龙头”,充分利用国家队的示范效应,带动乒乓球运动基础训练体系。其中,国家队采用长训制,固定人员编制,固定主要训练场所,对长年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周期的安排、训练过程的控制、恢复与伤病治疗等提供充分保障。针对不同年龄、水平的省市队运动员,定期组织全国优秀青少年集训,组织青少年训练营,推动全国乒乓球竞技水平的提升。同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培训工作,放开和组织部分不受注册限制的青少年赛事,吸引更多人参与(表2)。

表2 我国乒乓球训练体系的各个环节

1.2 多层次互动的竞赛体系

建立为国家队备战和选拔优秀后备人才、为更多运动员提供参赛机会的“双轨制”竞赛体系,在竞赛办法、激励机制等方面调动地方的训练积极性。例如,通过全国锦标赛提前对奥运会比赛进行演练,通过职业联赛为更多运动员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通过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既定名次,可直接进入国家队或不占名额参加上一级比赛的政策,调动地方队和年轻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等。表3是王楚钦、孙颖莎2名青奥会冠军成长过程中参加不同层次竞赛的成绩,展示出通过多层次竞赛体系打造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过程。

表3 王楚钦、孙颖莎不同年龄段参赛名次

1.3 专业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在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依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主管部门培养是基础,同时,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培养后备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涌现出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等社会乒乓球培训机构,其培养出了张继科、许昕等奥运冠军。可见,社会乒乓球培训机构已成为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1.4 多元多维的大众乒乓球运动组织体系

在群众参与乒乓球运动方面,通过全国业余锦标赛、全国会员联赛、“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等系列赛事,以及组织国家队明星球员“走进学校”“走进企业和厂矿”“走进部队”等活动,不断扩大乒乓球项目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乒乓球运动。这对推动项目发展,提高项目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各体系的发展趋于稳定和协同。青少年培养体系为国家队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国家队在国际赛事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项目引领和明星效应带动大众不断参与,良好的群众基础使更多的青少年参加这项运动,有利于各系统协调发展的各类政策起引领和推动作用,都是我国乒乓球运动长期保持优势的重要原因(图1)。

图1 乒乓球运动各体系协同发展

1.5 “三位一体”与“双轨制”发展路径

2013年,《中国乒乓球第三次创业计划纲要》出台,指出:不断完善举国体制,坚持奥运争光、全民健身、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双轨制”运行机制,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乒乓球发展道路。提出以开发乒乓球运动的多元功能为出发点,以提升乒乓球运动价值为最终目标,实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多元、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2]。这一理念对乒乓球项目各体系的协同、顺畅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前进方向。

2 建立高效的国家队竞争机制

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长期肩负的重任,具体表现在奥运会和国际重要赛事夺取金牌。培养技术、心理、体能过硬的运动员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内部竞争机制,可以调动运动员的应激状态和内在动力,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提高其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及顽强的拼搏精神等综合能力。中国乒乓球队近年通过实践形成的竞争机制,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冠军是打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通过竞争和磨砺打造超强实力,是我国乒乓球项目长期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

中国乒乓球队的内部竞争机制如表4所示。2006年,中国乒乓球队针对世乒赛,首次进行“直通不来梅”公开选拔赛。非主力运动员可以通过选拔赛争取参加世乒赛的机会,主力队员也需要通过选拔赛接受来自同伴的挑战,证明自己的实力。2019年,18岁的小将孙颖莎通过直通赛获得世乒赛单打名额。10多年来,直通赛已深入人心,激励年轻运动员勇往直前,警醒主力运动员居安思危。同时,以直通选拔赛为契机,逐渐向下延伸形成定期的国家一队和二队升降比赛机制,国家二队与省市队交流赛制度。这些竞争机制使运动员的“身份”随时可能因为懈怠而发生改变,激励年轻运动员向上冲击,主力运动员不敢怠慢,呈现出“主力层精,年轻层抢,中间层追”的良好局面。培养运动员过硬的实力,形成强势群体,为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经受严峻考验奠定基础。

江淮总捕头秦铁崖,接到手下送来的一封信,封皮上写着:“江云飞台鉴”,内页笔墨淋漓,文字很短,霸气十足:

表4 中国乒乓球队内部竞争机制

实践证明,队伍长期实施有效的竞争机制,人为地强化比赛性质,持续加大竞争力度和对抗强度,对提高选拔质量,打造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乒乓球队内竞争十分激烈,其残酷性与国际大赛非常相近。通过良性竞争打造过硬的实力,是中国乒乓球队在训练体制和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同时,这种竞争机制也在不断向下延伸,如通过比赛名次直接入选国家队,通过入队交流赛激活入队(国家队)机制,大大激发了地方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3 复合式年度训练周期安排

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通过参加比赛展现竞技能力。训练、参赛活动周而复始,根据参赛需要组织训练是基本原则[3]。不同年度运动员的参赛任务不同,训练周期安排应随之调整。在多年训练参赛实践的基础上,中国乒乓球队采用奇数年和偶数年复合式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赵霞研究指出,国家乒乓球队的训练周期安排主要围绕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亚运会),奇数年形成一个单高峰的多周期年度安排,包括一个完整的常规大周期,一个双周小循环联赛期和一个多赛小周期组合的赛事密集期;偶数年以2次微缩大周期和一个多赛小周期,以及一个双周小循环联赛期,形成年度双高峰的多周期安排特征[4]。

近年来,国际乒联不断对运动员世界排名的积分办法进行调整,通过改变积分方式促使运动员全力参赛,达到职业化和商业化发展的诉求。王春君[5]研究表明,积分排名规则改革在计算方式上趋向简单化,在排名格局上追求动态性和灵活性。通过增加运动员的参赛积分、限定有限比赛次数等,促使运动员的参赛特征从“重质轻量”转向“既重质也重量”,参赛数量对排名的影响更加显著。

为了争取更多积分,从而获得重大比赛的参赛资格或在大赛中占据有利的签位,运动员不得不全力以赴参加更多赛事,这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安排提出了新的挑战。运动员国际积分排名办法的不断改变,要求其必须高密度参赛。这一方面打破了运动员原有的训练周期模式;另一方面,运动员必须调整新形势下的积分获得和训练保证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乒乓球队的训练周期安排作出相应调整。在战略上,以世界、洲际重大比赛为必要参赛项目,以铂金级巡回赛为主要参赛项目,适当放弃一些其他国际赛事。实践中缩短大周期时间,重大比赛前通过微缩大周期达到备战预期,以不同时长的小周期组合作为平时赛间安排,突出板块训练模式的作用,重点解决某一个技术环节,使训练更加集中和有效。这一训练安排经过2019年的参赛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4 不同训练方法的创新应用

4.1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拟真实比赛环境、条件、对手等的训练方法。模拟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及针对性等。模拟训练法是中国乒乓球队常用的有效训练方法,也是我国乒乓球运动保持领先的成功经验之一[6]。

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模拟比赛对手、比赛环境、比赛条件等,达到加强参赛运动员训练针对性和实战性的效果。在对主要对手的模拟中,特别是打法类型比较别扭的主要对手,选择与其打法相同或类似的运动员与参赛队员训练,提高参赛队员适应对手打法的能力,熟练战胜特定对手的技战术,增强自信心。

表5 模拟训练法在乒乓球技战术训练中的应用

在对比赛条件的模拟中,通常使用比赛组委会指定的器材,按照比赛的赛制进行练习和比赛等。例如,国际乒联改用塑料球后,球的材质对运动员的击球质量影响较大。尽快适应球台的弹性和球的硬度,对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稳定发挥十分重要。在模拟比赛时间和赛制方面,如2019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按照东京奥运会的时间和赛制安排,使运动员适应与大赛相似的节奏,在思想上充分做好准备。

4.2 加难训练法

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对手的,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等等。通过将训练难度加大,即超出正常比赛的难度和强度,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也是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有效方法(表6)。

表6 加难训练法在中国乒乓球队训练中的应用

从表6可以看出,为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所采用的加难训练手段也不同。从对手安排的角度来说,为增加训练和比赛的对抗强度,一般采用强强对抗、“克星”对抗、类型对抗等。例如,训练或比赛中安排主力队员进行强强对抗,安排运动员感到别扭的对手进行训练和比赛,或者为适应某一打法类型而特意安排训练和比赛,从而提高运动员对付某些球路或特殊打法的能力,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从技战术角度和战局角度进行的加难训练,主要是通过减少对抗环节缩小运动员间的差距,加大运动员取胜的难度。例如,发球抢攻对抗练习(重点环节在前3板)、左半台对抗练习、防守转攻对抗练习等。从战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减少赛程的长度缩小对抗双方的差距,增大对抗的难度,同时也可锻炼运动员在比赛不同阶段的应变能力。例如,关键球对抗可锻炼运动员关键比分时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及心理承受力[7]。

从抗压角度出发进行的加难训练,主要是通过“不公平”的手段加大运动员取胜的难度,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例如,让分的比赛,对运动员实施误判、错判,对运动员输球进行惩罚等。类似手段可根据训练要求随时变化,达到加难训练的效果。

任何一种训练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灵活多变、组合而成的。例如,从对手角度出发安排的“克星”对抗,也可同时进行抗压练习的让分比赛;模拟训练和加难训练同时使用,等等。

4.3 形式多样的比赛训练法

比赛法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在不同训练阶段,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比赛,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我国乒乓球项目保持较高训练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常规训练期间,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抑或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某项能力而组织正常的记分比赛或特定规则的比赛,如发球抢攻比赛、关键球比赛等。这些形式的比赛多在训练课中进行,比赛规则可根据训练目的灵活改变,达到锻炼运动员能力和检查训练效果的双重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比赛训练法较为灵活、不够正规,运动员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在国际大赛备战阶段,通过组织队内团体赛、对抗赛、大循环赛及升降组赛,检查运动员的技战术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

训练中组织的这些比赛完全按照正规比赛形式进行,规则明确,还可与运动员的自身利益紧密相连,如队内大循环赛,一队和二队升降赛,二队与省市队的交流赛等。这些比赛的竞争性极强,运动员对比赛的重视程度很高,也更易检验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效果和心理状态。在国际大赛前,通过模拟真实比赛环境的训练性比赛,能增强运动员对比赛的感觉,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对真实比赛状况的预见性。例如,大赛前安排的热身赛、选拔赛、“直通赛”“地表十二强赛”等,通过新闻媒体向外现场直播,有的甚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赛事。通过参加这种形式的比赛,运动员得到大赛般的体验,有利于其进入比赛状态,提高其对紧张比赛情景的掌控能力。

5 科学认知与准确把握乒乓球比赛制胜规律

创新历来被我国乒乓球项目视为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创新,我们保持技术、战术、训练方法的先进性,从而牢牢掌握竞技乒乓球运动的制高点。

在政策方面,根据20世纪50 年代国际、国内乒乓球运动发展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百花齐放,以我为主,采诸家之长,走自己路”的技术政策。在以直拍快攻为主的技术打法基础上,横拍快攻、快弧、削攻等打法逐渐风行于国内乒坛,丰富了我国的乒乓球技术。这一政策至今仍在延用,使我国运动员从小就适应不同的球路,确保我国在世界大赛中的主动权[8]。

在技术方面,有转与不转发球、高抛发球、直拍横打、快撕弧圈球、反手台内拧等技术。在打法方面,有庄则栋的直拍两面攻,张燮林的直拍长胶削球,郗恩庭的直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蔡振华的反胶结合防弧全攻,刘国梁、马琳等的传统直拍结合反手横打,王皓的完全直拍横打等。在技术风格和战术理念方面,有“快、准、狠、变、转”,女子技术男性化,“小三角”突破,全台抢攻无死角等。这些创新不仅体现在“新”和“行之有效”,而且体现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走自己的路。“创新才有生命力”,其是中国乒乓球运动领先于世界的重要保证[9]。

6 结束语

我国竞技乒乓球运动长期领先于世界,不断形成具有深刻实践意义、独特、先进的专项训练理论。这些训练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实践不断更新和升华,并最终形成更先进的训练理念,从而指导乒乓球竞技实践。

猜你喜欢
国家队竞技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花与竞技少女
榜单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