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辽宁省服务业互动关系分析

2019-10-24 08:28:36马艳艳葛文博
科学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耦合度辽宁辽宁省

马艳艳,葛文博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85)

0 引言

2007—2016 年间,辽宁省服务业持续发展,推动着全省经济健康稳步提升。但是,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比东部发达地区落后,且发展速度较慢。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辽宁的服务业发展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来协调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二者之间发展,进而提升辽宁省的经济实力。

研究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从整体上把握辽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辽宁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过程,对于揭示辽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互动联系,进而推动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学者们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进,与人们的生活不断融合,并调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为了加快产业转型的进程,提出了一系列服务新政策。从整体上来看,辽宁省GDP排名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但是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依然落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说服务业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潜力[2]。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新进程的一大内容为发展现代服务业[3]。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仍存在巨大发展潜力[4-5]。闫星宇和张月友[6]建立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最终确定了我国现阶段的服务业以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运输业、餐饮业、软件业等行业为主导。邢兰兰[7]基于产业价值链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设计策略方案。王佳宁和罗重谱[8]以我国两座城市作为典例,进行现代服务业的管理结构和组成方式的试行,为我国其他城市提出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建议。张晶敏和林荫[9]针对我国现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现有研究多侧重比较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不同[10],但很少关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推进两者相互促进,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专业性,也会提高生活服务业的质量,共同促进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客观分析辽宁省两种服务业系统的整体功效和协同作用,对辽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

1 概念界定

服务业是国际标准下的第三产业,是指一个生产或销售服务性产品的企业或部门[11],其发展的水平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标尺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具体可分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两大类。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都属于服务业,其中为客户提供基本需求的行业属于传统服务业[12]。这里所说的传统,可分为需求与生产两方面。在传统服务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满足消费者的生产、生活需要的程度密切相关,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对于传统服务业来说,现代服务业是指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和其他能增进和改善人体智能的服务,包含两种形式,其一是指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出现的新兴服务业,其二是凭借新的服务方式或新技术进行改良和优化升级的传统的服务业[13]。现代服务业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等,通过在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来提供服务,其发展的本质由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等因素决定。所以说,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现代服务业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2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在对服务业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将运输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教育业等行业划为传统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软件业等包括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业划分为现代服务业,从整体上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二者的内在耦合机制。

本文从发展量、行业前景、服务能力程度与产业集聚水平四个方面对辽宁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整体分析,从理论层面分析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耦合关联模型

2.1 发展量

发展量代表着服务业的数量与规模,是发展水平的体现。数据显示,2007—2016年,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规模都实现了倍速增长,其中现代服务业增速更是达到了1.68 倍。在岗职工人数方面,现代服务业人数稳定在传统服务业人数的3.5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GDP 总额的25%和20%。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关的服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服务业借助新技术平台的创新发展,扩大经营范围,延伸经营长度,如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从传统的线下市场零售转为灵活的线上分散式网络终端售卖,进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14],与此同时,当传统服务业行业发展水平提高时,也会刺激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促使更高端、更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产生。

2.2 行业前景

行业前景主要指的是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十年里,辽宁省根据自身服务业的发展状态对产业经济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和在岗职工人数不断升高,但是增长速度在不断降低,使得服务业的发展逐渐趋近于饱和状态。但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服务创新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其中传统服务业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其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型,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传统服务项目,并刺激着社会消费与需求;传统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带动了社会经济流动,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供给均衡,形成良好循环,从而为辽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服务能力程度

2007—2016 年,辽宁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服务业占有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并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达到了最高点。从这可以看出辽宁省的服务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辽宁省的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并围绕着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得以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技术促使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又可以通过不断吸收技术创新的成果,引发新的技术创新,明确了现代服务业创新的方向,进而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形成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互相促进和协调稳步的新格局。

2.4 产业集聚水平

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一般可由区位熵衡量[15],其计算公式如下[16]:

式中,qi和Qi代表某个区域内第i个城市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和全市总就业人数,q和Q代表这一区域全部城市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利用区位熵对辽宁服务业的聚类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辽宁传统服务业区位熵较小,而现代服务业区位熵较大,产业密集度较高,具有明显的集聚现象。在二者内在耦合关系中,密集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质量持续增进,进而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重心已从服务能力转移到产业集聚水平之上,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更为突出,进而完成辽宁省的产业转型目标,从而使得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3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现代服务业系统与传统服务业系统内的指标数据间存在量纲。为消除因各指标单位的不同而产生的系统性误差,首先要对系统内各指标的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具体处理公式如下所示[17]:

正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大,所代表的系统评价越有利,负向指标与之相反,根据指标的性质选取相应的标准化公式。其中uij(i,j ∈N+)为构成“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耦合系统的第i 个系统第j 个指标无量纲数值,xij表示系统i 中指标j 的原始数据,uij的有效性始终处于区间[0,1]之内,其中mij为xij的最大值,nij为xij的最小值。

3.2 评价指标系统选取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客观数据,建立对应的耦合模型,成立专家分析组对辽宁现阶段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辽宁省服务业系统的一级指标是由发展量、行业前景、服务能力程度和产业集聚水平四部分组成;二级指标是由辽宁省服务行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岗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等八大方面组成,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耦合度以及协调度。

3.3 熵值法进行权重的确定

在建立“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协调程度评价指标系统后,再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进而得出该评价系统的总得分。主观赋权法一般是研究者通过个人分析进行判断,这一方法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相较之,客观赋权法以原始数据本身为依据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科学客观性,所以熵值的定值工作是通过客观赋权法来完成的。在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时,某项指标的离散扩大时,对应的信息量就会扩大,系统的权重也会随着扩大,反之占据的比重就会越小。熵值法步骤[18]如下:

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分别确定出各指标j下,子系统i的比重Pij: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计算各评价指标j的信息效用值gj:

计算评价指标j的权重λj:

通过以上步骤,对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逐步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耦合指标权重

在应用熵值法,计算各级系统指标的权重λj后,利用数据集成方法可以确定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子系统中的各项指标对于总系统的贡献程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3.4 耦合度模型构建

借助物理学中耦合数据模型来构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函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9]:

公式中C表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度,其值的大小始终处于区间[0,1]。C值越小,表明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协调程度越低,反之,二者越协调。

D 代表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T 代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综合协调评价指数,其数值表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对协调水平的贡献值;α、β 表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对耦合协调关系的权重。通过主观赋权法和熵值法将α、β 分别取值为0.73 和0.27。

耦合度C 和耦合协调度D 的划分标准[20]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耦合度评价标准

4 研究结果

4.1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综合水平测度

通过构建辽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辽宁现代服务业系统的评价值U1和传统服务业的评价值U2以及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结果如表5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耦合度和耦合体协调度逐年上升,耦合度从开始低水平耦合发展为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到2013年左右也达到了基本平稳发展。两种服务业在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从而加快辽宁省的产业转型进程,由传统的单一服务模式向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方向转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表4 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表5 辽宁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评价得分及其耦合协调度

4.2 系统间耦合协调度

对U1与U2进行具体对比分析,可将辽宁省2007—2016年的现代服务业系统与传统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分为三种类型:U1<U2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小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对整个服务业的发展的促进效应高于现代服务业;U1=U2,表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产生的效益相同;U1>U2,表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已经低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整个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效应也低于现代服务业。

由图3 可知,辽宁省的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在2009年、2012年和2015年达到了U1=U2,实现了两种服务业发展同步。并且在2012年之前辽宁省的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对辽宁省整体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高于现代服务业,2012年之后,现代服务业得到有效开展,并且在对辽宁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的贡献上超过了传统服务业。原因可能在于:2011—2015年国家实行“十二五”政策以及国家新兴技术的产生,加速推动了辽宁省服务业的振兴发展。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在界定区分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后,本文从四个不同层面对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协调关系进行内在机制的理论分析,进而使用熵值法分别对2007—2016年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两个系统中的4个一级指标8个指标分别进行赋权,实证分析方面,构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这十年时间里,辽宁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使得现代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得到主导力量。第二,辽宁省传统服务产业逐渐疲软,产业经济发展逐渐趋于滞后。第三,随后不断增速发展的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的转型,逐渐形成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第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在2007—2016年的互动关系从开始的濒临协调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并且耦合度从低水平耦合发展成为耦合磨合阶段,辽宁省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取得了高质量的成效。

5.2 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为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设性对策:首先,辽宁要跟随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使互联网技术逐渐地融入到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当中,特别是传统服务业,使之与互联网平台加速融合发展,对传统服务业进行业务扩宽,进行模式创新,使线上与线下良性互动结合,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第二,保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地方政府可成立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彼此促进专家领导组,做好各项工作协调,促进辽宁省服务业稳步发展。第三,辽宁省应该加快服务业的升级转型,让原本较为落后的传统服务业逐渐向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从而完善辽宁省的经济结构。第四,加强辽宁省创新能力,如辽宁高校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政府制定创新优惠政策,进行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例如,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等将辽宁老牌制造业同服务业融合,形成共赢、共享的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推动辽宁经济稳步提升。最后,大力发挥区位优势,推行开放政策。当地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进行优质合作,形成协调的新型协作模式,利用辽宁自然禀赋和老工业基地优势,一同与周边地区进行服务往来,扩大辽宁服务业规模范围,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繁荣发展。

图2 辽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水平测度

图3 辽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水平测度

猜你喜欢
耦合度辽宁辽宁省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干旱气象(2022年5期)2022-11-16 04:40:24
辽宁之光
新少年(2022年3期)2022-03-17 07:06:38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3:58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生产力研究(2020年5期)2020-06-10 12:01:36
辽宁舰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8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