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垂省
《史记》的问世
《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辛劳力作。司马迁生于西汉景帝刘启中元五年,卒于西汉武帝刘彻征合三年(即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享年55岁,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谈之子。司马迁在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38岁时当上了太史令,从此,他立志要写一部祖国的历史典籍留给后人。
经过几年的搜集和整理,正当他全神贯注准备投入写作中,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又派李陵押运辎重,战斗结果李陵被俘投降。武帝曾因李陵英勇而大佳赞誉,如今做了俘虏非常生气,指责他的罪过。武帝问司马迁对李陵的评价,此时司马迁一面安慰武帝,一面痛恨那些见风使舵贬低李陵的人,他提出李陵在家孝顺老母,在外对人讲信义,善待士兵,李陵只率五千步兵深入敌穴,孤军作战,在强敌下他不想死,而是投敌,一定是要寻找时机反攻。不料司马迁的秉忠直言却激怒了武帝,认为他在为李陵投敌辩护,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此案落入酷吏杜周手中,司马迁在酷刑中不屈服不认罪。不久有传闻说,李陵带领匈奴兵攻打汉朝,武帝草率地将李陵的家人处死,并牵连司马迁也被判处死刑。
汉朝对死刑有两种减免处置: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因司马迁官微家贫,拿不出钱赎罪,只有接受酷刑,面对“腐刑”司马迁想到了自杀,但司马迁的志向是要完成老父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要完成史书的写作,他忍辱负重,带着屈辱活了下来。
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41岁的司马迁动笔开始写史书,历经13年的严寒酷暑,终于完成了《史记》全书,130篇,25万余字。因受腐刑,又逢政治环境的险恶,他对自己的著作能否印成书传世非常牵挂。为此,司马迁让自己的女儿司马英将《史记》手稿另抄一份作为“副本”,留在京师长安,遇机会呈给武帝审查,而将原手稿的“正本”秘密送往女儿未婚的夫家——“华山脚下”杨家收藏。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将这种做法隐晦地阐述为“藏之名山”。后来,上呈给武帝的“副本”据传惨遭武帝焚毁,而后世流传的《史记》,则是根据司马迁藏匿于亲家的那部手稿“正本”印制传世的。
司马迁并没有等到《史记》问世的那一天,而是经过他的女儿司马英的次子——杨恽,才将他外公的不巧之作公梓于世。
杨恽自幼聪慧,跟随母亲熟读外公的《史记》手稿,并将史典牢记于脑中。
杨恽的人生转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告密。西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光之子霍禹意图发动叛乱,欲推翻宣帝另立他人。杨恽闻知,密告给侍中金安上转呈奏宣帝,宣帝采取果断措施,将霍氏灭门,杨恽与金安上密奏有功,二人皆被封侯。杨恽被封平通侯,食邑博阳,后升任中郎将。
因杨恽得到宣帝的信任便呈上外公司马迁的《史记》手稿“正本”,希望得见天日,公之于众。宣帝并没有因曾祖父武帝而诋毁此书,当时只对个别几篇做了删除,并允许公诸于世。
此时距司马迁离世已过二十九载。幸运的是,被宣帝删除的《今上本纪》等篇后来均被补充完善。
《本草纲目》的问世
李时珍是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生于明朝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18-1593年),享年75岁。李时珍字东壁,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出身行医世家。李时珍从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烈,对八股文毫无兴趣,专心医学,并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医学古籍,经过细心的临床实践,发现古籍医书上存在许多错误。于是他决心亲自实践,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他阅读了上万卷医书及历史、地理、文学著作,又到各地采药,虚心向当地人请教,搞清了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案。在他60岁(1578年)时,历时近30年《本草纲目》初稿才算大功告成,而后又经过潜心修改、润色,三易其稿,才成为一部惊世的力作。71岁的李时珍只有一个夙愿,就是把自己花费近40年的苦心著作流传于世,造福后人。
为了出书,他遍访出过书的人,了解出书的全过程。经人指点,方知要出书,首先要去衙门备案,将书的所有情况都要在县志上记录,再把书稿送到州府的文馆进行审核,通过后才准许出版,如果审核走运,政府可能出一部分费用。
了解情况后李时珍立即行动,带上书稿先去蕲州衙门备案,然后带上干粮踏上赶往蕲州府文馆的路程,经文馆负责出版人把《本草纲目》手稿审阅后说:“此书属医药学,恐出版后不易发行,所以文馆不能出资协助,但你自费出书还是可以的。”
李时珍沉吟后问,像他的书印刷出来得需要多少钱?听到回答后,李时珍犹豫了,他多年来靠治病救人,并无多少积蓄,家中无力印书,万般无奈,只好背著书稿返回家。
回家后,李时珍经过反复思考,又重新游走,为人治病,又经3年的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钱,再次带着书稿赶往蕲州府文馆,文馆人员告诉他,就是自己出资,书也不能印了,原因是前些天,万历皇帝刚杀了一批妄议朝廷的儒生,已下令不准出书了。李时珍只得垂头丧气把书稿又背回了家。
等了一年后,禁止出书的风头过去了,李时珍仍渴望把书印出来,又因家乡闹农民起义,再去找文馆,已经寻不到管事人了,李时珍出书的梦想再次落空。已是75岁的李时珍,整日眼望书稿,仰天长叹,带着他那一腔哀怨离开了人世。
在李时珍病逝后的三年(1596年),他的家人为了完成老人家一生夙愿,凑够了出书的钱,把钱和书稿再次送交到文馆过审,半年后,这部伟大的医药著作共52卷,收录药物1892种,附图1109种的巨著,在南京问世。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巨著,书中涉及的内容极广,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及至历史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