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祖贻
玉山县信江上游耸立着三座大桥——南门
大桥、三里街大桥和金山大桥,它们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其中三里街大桥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且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是玉山县人,在玉山读书长大。1956年,我在师范学校念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玉山县县委书记尉德山同志的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描绘了玉山县的发展蓝图,他说玉山是个农业大县,地理位置优越,由于受水旱灾害影响,粮食歉收,需要兴修水利以确保农业旱涝保收。他还提到,玉山鸡头山的石灰石质地优良、储量丰富,是国家建设急需的原材料,但受交通制约,远不能满足各地的需要。县委决定在三里街建座钢筋水泥大桥,与玉山火车站相衔接。这个大工程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
听了报告后,我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将县委决定在三里街建大桥的喜讯告诉了我的三亲六眷和左邻右舍,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靠到鸡头山拉石灰石为生的,桥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鸡头山离玉山火车站约15里,且往返要经过三里街浮桥,浮桥两岸坡高路陡,一下一上有百余个石阶,石阶全用青石板砌成,一车石灰石一般有千余斤,全凭人力下坡上坡。这不单单凭力气,还得有一定的技巧。车过浮桥时,两个车胎就像在平衡木上行走,桥宽仅2米左右,没有护栏,桥在车的重压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难以负荷。三九严寒、下雪结冰的日子拉石灰石过桥更是令人胆战心惊,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每年都有连车带人坠入江中的事故发生。就在我师范毕业的前夕,班上一丁姓同学的父亲拉石灰石过浮桥时不幸跌入江中致残。我得知此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尉书记写了封信反映这一情况,并表达了渴望大桥早日施工以解民忧的热切心愿。事后,丁姓同学告诉我,尉书记走访慰问了他父亲,还说三里街大桥即将开始施工。
1958年,尉书记动员全县人民群众支援大桥建设,我也有幸参加了一个暑期的建桥义务劳动,虽苦虽累但心甘情愿。尤为突出的是那些以拉石灰石为生计的人,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经过全县人民一年多的努力,三里街大桥于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胜利通车。桥长300余米,宽约15米,桥距火车站不到500米。
三里街大桥建成后,玉山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玉山的石灰石、水泥、大青豆、茶油及黑猪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鸡头山先后办起了上饶地区水泥厂、江山水泥厂、南铁水泥厂、万年青水泥廠和玉山水泥厂。我的好几个邻居都进了水泥厂工作,一个年龄偏大的周姓邻居还在水泥厂当了炊事员,大家都很羡慕。
三里街大桥建成迄今已有60年,紧挨着大桥的沿河路如今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人们晨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面对大桥,我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时代变了,但我与三里街大桥的情缘永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