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红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陆续推进,多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学习领域的学科,每个板块的知识点表面看相对独立,但实质上又存在一定关联。因此教学时,教师若能适当运用思维导图提炼学习手段,攻破教学难点,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等,教学实效性肯定会很高。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小学数学知识的优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8-0175-01
小学数学是一个相对完整逻辑性强的体系,知识点独立与关联并存。针对这一特征,教学时,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就能有效改进教学的质量,大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热情,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锻炼学生数学分析归纳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让人可喜的局面。
一、有利计算课优化算法
我们的教学应提供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的舞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人性化管理模式。基于这样,我们小学的数学课堂就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科学的教学手段,合理整合知识框架,最大限度地探讨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内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思维导图集关键词、图形、线条、符号为一体,框架就像人大脑的构造图,遍布着很多“沟”“回”,有效突显内容的主次与关联,化空洞为具体。一方面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帮助存储信息,延伸知识,优化学习;另一方面全方位整合小学生左脑的逻辑顺序、抽象概括以及右脑的空间想象、形象具体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发散思维,造就创新。因此,思维导图教学法正能满足以上的教学要求。
比如,在《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先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再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游泳圈每个12元”“皮球每个18元”“泳镜每个16元”的信息,引出“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留出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和交流“12×3”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算法多样,所以教师在学生汇报完后,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算法的归纳总结,以便对比算法,找到计算的通法。
二、便于几何图形课区分模糊概念
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理解那些抽象模糊的概念比较吃力,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便于理解记忆。
比如《三角形分类》的教学是学生在认识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缺乏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教材素材“这个船形图是由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角形分类》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学生光凭视觉和听觉是建立不起空间概念的,必须通过动手实验才能逐步形成。就此,教师设计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探究出按角和按边两标准进行分类。
本节课涉及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因此,教师为让学生能在一节课时间内消化与区分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可将上面两种分类标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分类的概念,避免混淆。
三、有助學生梳理单元知识能力的提高
“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知道,老师无所作为”“复习课最难上”这都是许多数学教师发出的感慨。如何上好复习课,很好地解决老师的教学困惑?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单元知识,一改往常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比如,《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复习课,知识点很多,很散,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相互交叉的联系,学生能掌握,但易混淆,不便记忆储存。尤其是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因为方法都可用乘法的列举法寻找,表面上看方法一样,实质上结果不同。
教师在复习时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易混淆的知识,提高梳理单元知识的能力,区分概念,明确特征,寻找关联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总之,基于小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和不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引进课堂教学,可很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有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学习本领。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要继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分析,创造更多更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争取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学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教师,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