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中,向老人尽孝,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陪伴。我的母亲性格开朗而坚强。在我未成年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们,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五人养大成人。如今老人退休在家独居,她非常开明,不愿意到孩子们的家里住,怕给我们添麻烦。我平时忙完自己的工作,就尽量抽空回家陪伴她,想方设法让老人开心,平时的做法是:老妈喜欢吃甜食,我就常给她买各类瓜果梨桃,同时引导她少吃甜点,健康饮食;有时候,我会故意让她给我做我喜欢吃的,并且当着她的面狼吞虎咽,老妈每次都特别高兴;有時我陪她聊天,回忆过往那些有趣的事情,每当老妈发出开心的笑声,我的心里就无比地快乐!老妈最喜欢的,就是出去旅游了。这些年,我带着母亲先后去了新疆、河北,福建、广东、海南等地,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妈妈在美丽的风景中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遇到特殊的日子,比如老妈的生日和我的生日,我更是特别重视。这些年来,每当母亲生日,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听听老人对晚辈的叮嘱,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孙辈们现在也都参加工作了,每年都会给奶奶发生日红包,表达自己的孝心。到了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我会带上礼物去看望妈妈,感谢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把我抚养成人,成家立业。
我想,对于每一位老人而言,其实儿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儿子挣了多少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
其次,我觉得遵循孝道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我的母亲经常教育我,对岳父母要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不能厚此薄彼;对待身边的其他老人,也要礼貌有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多年来,我时刻遵循母亲的教导,孝敬岳父岳母,善待身边老人,赢得了周围人的口碑,也给家人做出了榜样。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妻子、孩子对老人也非常孝顺:每年冬天我会把母亲接到我家里住上一段时间,我妻子虽然性格大大咧咧,从小在优越的家境里长大,不太会做家务,但对婆婆尽心照顾,一日三餐想尽办法让老人吃得可口,每天晚上给婆婆倒洗脚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兄弟姐妹的称赞和尊敬。我的孩子,每次从外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买好礼物去看望健在的奶奶和姥姥,孩子说,回家看到奶奶和姥姥健康快乐他才安心!
以上就是我在敬老孝亲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心得。我们要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社会,在我们曾氏家族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让我们这个传统的美德永远熠熠生辉,开花结果!
曾凡丽,1970年3月29日出生,今年49岁,她并没有什么伟大的职业,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心伺候公婆;作为一个母亲,她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位家庭妇女,让我们懂得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百善孝为先,她的种种事迹,可以让她称得上是曾氏好女儿。
曾凡丽与黄明军于1992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早期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独自抚养儿女照顾公婆,而且她的婆婆在她大女儿五岁时双目失明,这使她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沉重,后来多亏有乡亲邻里的帮助,才使她的生活轻松了一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在与丈夫的商议后,他们决定一起去城市打工。在这期间,他们辗转好几个地方找了许多亲戚和朋友,终于让孩子的学校有了着落。她的孩子们也很为父母争气,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大女儿已经结婚了,而且丈夫也在附近有稳定的工作,小儿子现在正在上大学,还有两年就要参加工作了。
2017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曾凡丽的老母亲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摔倒了,导致一只手臂骨折。由于她的父亲早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当时她的老母亲是一个人住的,这使得老人的生活全都要靠自己。当她知道这件事时,主动承担照顾老人的重任。在医院时,她尽心尽力照顾老人。每次吃饭时,她都在给家人做完饭后先给老人送过去,并且让老人吃完,自己再吃剩下的。在老人出院后,她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养伤,尽管她当时还在照顾自己的家庭。但是每次劳累了一天后,她都先准备热水袋照顾老人睡下,自己再休息,此时都已经快晚上12点了。为了让老人的手臂恢复得更好,她还每天坚持给老人按摩。由于照顾的好的缘故,老人的病很快就好了。虽然老人的病好了,但是她还让老人在自己家多待了不少时间。直到老人的身体完全康复,才让老人离开。本来她是想让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但是老人并不想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于是就自己住在老房子里。为了让老人住得的更好一点,她还把老人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这让她的家里又增加了一大笔开销,使得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让她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2019年,曾凡丽的公公病情恶化,使得病情加重。她丈夫的几个兄弟都距离太远而无法照看,当时她的婆婆早已双目失明,两个老人都被送到她家,于是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即便这样她都没有说什么。由于老人年岁已高,再加上重病在床,所以必需有人24小时一直照看,这让本就身子弱的曾凡丽的身体更加沉重。每天不仅要照顾老人洗漱,还要帮老人清理身体、接屎倒尿等。老人意识不清楚经常会失禁,但曾凡丽不嫌脏、不怕累,毫不嫌弃,替老人清洗衣物,她一个女同志却要做这样的事情,可见她对公公的孝顺。可是天不遂人愿,公公最终还是过失了。
一滴水里也有太阳的光辉。曾凡丽同志是一个孝敬父母,为了家庭无私奉献的人。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曾凡丽同志正是用言行诠释着这一切。她的事迹虽然都很平凡,但是这更提现了她的伟大。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关心老人的起居,更要全心照顾好病榻上的老人。曾凡丽同志的事迹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启迪,中华民族的美德代代相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她发扬光大!
平淡无华感天动地,至孝至善教育众人。这是传遍光山县罗陈乡家喻户晓的真实故事, 有这样一对古希老人,他们宽厚仁慈,善良贤惠,对母亲孝道,对亲戚奉献爱心,热心,对邻里团结友爱,对晚辈爱心满满!他们待人永远都是那么真诚,没有一点做作,在平淡的生活中彰显着人性中朴实的孝善,永远都感染着、教育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传遍乡里乡村的佳话美谈,更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关怀,每年都要给予一定救助,大力帮助因病至贫的他们。这既是对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对他们至孝至善、数年如一日行为的褒奖,以及对他们孝道文化的倡导、发扬、传承上的肯定。
他们就是老曾家曾昭运、阮详秀这对夫妻。一提到他们一家,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二人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顾90岁高龄的老母亲,直到老母亲去逝,给晚辈树立了尊老爱老的榜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8年的春天,阮详秀老人突然胃出血、胃穿孔,在她住院的日子里,由于女儿曾风梅的内风湿病严重得不能行走,她的女婿程明厚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守候在医院里,忙上忙下,端屎端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当老人病情有点好转时,老人想吃什么,女婿总会尽量满足,为了给病中的老人增加营养,他就每天天不亮在池塘里下鱼饵,将钓上的鱼给老人炖鱼汤滋补身体,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在女婿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总算康复出院,一家人又回到平静幸福的日子里……
生活的顺逆进退总是让人始料不及,或许是命运无情,或许是积劳成疾,就在一家人期盼日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时,阮详秀老人和她的女儿曾风梅的内风湿病日趋严重,手脚肿胀,四肢逐渐变形,无法行走,一家人陷入了艰难的时刻。老人家的女婿程明厚又挺身而出,独自承担起全家的责任。靠给别人打零工赚钱给岳母、妻子治病,又要在工作之余照顾无法行走的岳母、妻子,以及年迈的岳父与年幼的儿子,在这灰暗的日子里艰难前行……
一个朴实的农民默默的践行仁孝义举,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冲动的举动。父母家人生病期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一天,白天在外当临时工挣钱养家,再重再累的活中午也要赶回家照顾有病的岳母,哪怕几十里开外的路程也不耽误,下午才放心离家接着干活。夜晚更是从来不在外留宿,哪怕深夜只要听到生病的岳母有一点动静也要起床看看。就是这样细微的照料使得年迈的岳母幸福活过了一天又一天。或许是曾家二老的坚忍,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品质在女婿的头脑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而且一直引领着晚辈们效仿、前行!上行下效的结果是全家人团结一起,向病抗争!
行孝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兴起,而是长久无怨无悔的作为。20多年里由于严重的风湿病不能见一丁点儿的生冷,程明厚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水缸挑满水,为她们做好一天的饭菜,怱怱忙忙出門干活,经常深夜回来后还要在田地里劳作,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岳母和妻子治病与生活打拼。望着被累得头发稀顶的明厚,岳母与妻子心疼得几次想早点死去好为明厚解脱出来,但每次明厚都跪求在岳母面前说,“妈,我所做的都是作为儿女应该做的,我不该让你在病中总是为我操心……”这是多么补实的真情,多么无华的言行!一位女婿担当起比儿子更感人的尽孝义务。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这根柱子一刻也不能坍塌。再强的人也有生病的时候,何况明厚自己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有一次在外务工不小心摔伤了腿,在卫生院包扎一下回家了。他瞒着家人怕有病的岳母担心,依然给岳母送去热水洗脚,不料腿力不支,一盆水泼到包扎的伤口上,伤口遇水必然发炎,他忍痛也不让岳母知道。由于腿伤无法外出务工,他更有时间陪护在病人身边。他知道岳母年轻时候讲究卫生,老了依然如此,于是带伤为岳母洗了澡,然后将家人所有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他忘记了自己伤痛。别人以为他在家是养病半月,只有他岳母和妻子知道他在家忙了半个月。洗衣做饭陪护家人,把家里所有角落都清理得干干净净。只要看到家人幸福的笑颜,他就忘记了自己所有的苦,这是连亲生儿女也难以做到的。
今年4月初,素不相识的曾西教授闻知二位老人的善良品行和其女婿程明厚多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的孝善之举,带信让程明厚收拾好岳母、妻子的衣物,带上身份证,来到郑州。曾西教授无偿地为她们提供看病的开销。一连三个多月,他一直守在岳母、妻子的病床前,照顾她们的起居,由于早中晚餐都要花钱买,钱不够时,他就自己少吃或者不吃,只为让岳母、妻子多吃点,有一点点空闲就到医院外面找临时工做,能挣多少是多少,为她们增加营养,从来没有怨言,他只盼望岳母、妻子早日康复 !
他知道岳母年轻时是个讲究人,爱干净爱漂亮,年老了也不能马虎,为了给岳母买到合适的衣服,他买来卷尺量尺寸,给岳母买来合适的新衣服 …… 在尽孝路上的艰辛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常人所念叨的,但明厚在常年累月从不停息的尽孝路上他反而觉得幸福,从没半点怨言。这是何等朴实高尚的幸福观。二十几年来只要听说哪里能治内风湿,就会背上岳母牵着妻子去那里就医,他的孝心孝道让许多人感动!他常说:“老人多开心一刻,当晚辈的就会多幸福一刻!”当很多人向他竖起大拇指时,他说:“一个好女婿顶上半个儿子!这是我应该做的,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孝敬老人就是遥望自己的未来!”尽孝,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敬老,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程明厚就是这样一个善始善终的孝女婿。
在利益和孝道之间的选择,很多人会选择利益,因为人人都有充足的理由要过上小康日子,然后再尽孝,这是迟到的孝道观。程明厚完全有机会选择利益。他弟弟在广州创业,看到他家里贫穷想拉他一把,提出要他加盟,但是明厚不想,他毅然回绝了弟弟的好意,选择了孝道。他知道外出创业一定可以富起来,也可以活得扬眉吐气。他知道如果他富起来,他岳母、妻子一定没法活下去,这个家太需要他。老人没有他的细心照料活不下去,离开这个家他心里不安。没有人有资格去评说他家的贫寒,他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是金钱买不来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这个普通家庭中蕴藏着尊老敬老、友爱亲戚邻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看似平淡中蕴含着深深的艰难,数年如一日的坚忍、不离不弃的决心、乐观应对的精神、相融共生的亲情……都是值得每一个家庭学习的!作为曾氏宗亲理应总结好、宣扬好、学习好、普及好……并以此教育好曾氏宗亲家庭、曾氏后人,发扬和传承好孝道文化,正己修身,光大宗族。 让曾氏宗亲人人以敬老为光,家家以爱老为荣!知感恩,尽孝心,羔羊跪乳尽孝感恩,行孝道,懂回报,乌鸦反哺孝亲敬老!
俗话说,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让我们一起为这个特困家庭敬老爱亲的故事点赞,也为“半子优胜亲生子,孝善之举住心根”的程明厚点赞。
我叫郭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媳妇,我的丈夫叫曾祥鑫,长期在外打工,家中事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十几年来作为曾家儿媳我深知“百善孝为先的家族族训”。我和公公婆婆奶奶住在一起,从刚结婚时的陌生发展到相濡以沫,其实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公婆与媳妇的关系那样难处,只要你用心、真诚、有爱必定能够打动老人的心。自从我嫁到曾家,我从公公婆婆对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明白了何为百善孝为先,我一直觉得公婆也是爹妈,生活中有了什么矛盾,我会给自己的爹妈计较什么吗?生活中爹妈说我们几句我们会一直放在心上吗?公婆也是爹妈,那我就要像对待爹妈一样对待他们,做好爹妈的又一个儿女。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的家庭和和睦睦,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家庭很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陪公公检查身体的时,公公被查出患了脑瘤,医生告诉我们最多只有一年的时间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对公公来说更是如此。经此打击,他已经放弃希望,情绪极不稳定,轻则拒绝治疗,重则对我开口即骂,对公公的行为我不委屈、不沮丧,当时我就想着他是病人,如果自己的亲爹也是如此,我该怎么做?望着日日忍受痛苦折磨的公公也在日渐消瘦,想想他曾经是多么坚强的汉子、家中的顶梁柱,现在却躺在床上无助地呻吟,忍受着疼痛一遍又一遍对他的折磨,甚至在他并发症出来时,看着他与病魔做斗争时的坚强,我真的很心疼,也很佩服他。他第一次犯病时像癫痫病一样,整个身体在发抖,四肢控制不住乱舞,口吐白沫牙关咬得也很紧,失去了意识,从未经过事情的我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哭着喊着:“爹,你醒醒,我是郭茹,你能听见我说话吗?”见他没反应,想起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晕倒后掐人中,经过几次努力尝试,终于听到他长呼一口气醒了,可是坚持5分钟都不到又发病了,这样持续了好几次。掐人中也没用,一会儿四肢乱舞又开始了,嘴巴乌黑,脸是黄白色,牙关咬得更紧,吱吱作响,我怕他咬到舌头,没办法强行把他的嘴巴掰开,我把左手的食指伸进去,又用右手不停地给他按摩四肢,希望能减轻他的痛苦那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的眼睛模糊了,当时我就是希望我的泪水能冲走一切恶魔,甚至替他受过的想法都有。直到120救护车过来,教我一些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具体措施方法,我心里才安稳些。第二次犯病时我在给他喂茶水,突然不知怎地,他开始瞪大眼睛,大口大口往外吐血,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床边的纸就整张整张地拿着擦,两三张并起来也不管用,我赶紧打急救电话告诉他们具体的情况,递纸后看着他我就想哭,心里难受,就是想哭,也很害怕。急救车来后,他的眼睛看着我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不”,我知道他不想去医院,我就:“没事的,现在医学水平高,到那儿咱做个检查,输点液就回来。”在抬他上单架时,他手搬着床就是不撒手,不肯去,我拉着他的手说:“爹,你把手松开,你看你都吐血啦,有病咱要治,听话,我也去。”他松开了手,一路上他都握着我的手没松开过,这时我感觉我的心好痛,也好心疼他,我才明白,我是真心的。暑期里的一天,儿子在看他爷爷,我因腿部肌肉拉伤休息,谁知一会儿功夫,儿子喊:“妈,妈,快来!”儿子捏着鼻子溜走了,爱人不在家,那个难闻的气味,那满身的大便真是无从下手,我忍著腿上的疼痛,咬牙坚持,用一盆一盆的温水清洗着……此时公公已经没有语言功能,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不停地摇头、流泪。看到他哭,我也哭了,后来,我大小褥子做了十几个,夏天房间天天通风换气,勤打扫卫生,勤换洗褥子,尽量减少异味产生。由于长时间卧床,为了防止生疮,每天定时给他翻身、洗脚,用指甲花泡的酒就给他洗腿、揉腿脚,因为实在浮肿的厉害,特别是清洗下身,看着如此憔悴、不能动、想说又说不出口的他,我的心里像刀割一样。同时又恨苍天无眼,多好的一个人,村上不管什么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曾是多么好强、乐观,人人夸赞、评价极高的人,偏偏被无情的病魔折磨。我眼睛又湿润了,如果能替,我好想替他承受这一切病痛。尽管这样精心的照顾,最终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公公是含笑闭上眼睛的,我扪心自问,我尽到了做晚辈的义务。在公公有生之年,我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但是我不会因公公去了而忽略婆婆,我要像女儿一样对待婆婆,不,我就是妈妈的女儿,要承担我应该做的义务和责任。有人曾问我:“你公公走了,照顾你婆婆是应当的,为什么还要你奶奶也住下一同照顾呢?”我说这是应该的,虽然我爹不在了,还有我们在。一天婆婆拉我到边上说:“你爹卧床期间多亏有你,他走得很安详。你照顾你爹的同时,还要给你奶奶洗头、洗澡、捶背、洗脚,晚上还要揉腿揉脚,每到夏天,你让奶奶睡你床上,你和孩子打地铺,奶奶不能吹风扇,你打扇子让奶奶午睡,你不嫌弃她是老人,脏吗?”我说:“从我进门起,你干活都已经很累了,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微不至关怀和照顾奶奶,你嫌弃过她吗?还有我做手术、住院期间,都是你照顾我的一切生活起居,你嫌弃过吗?”当时婆婆说:“没有。”我说:“你一直对奶奶都那么用心,我也可以做到”。一天晚上半夜听到奶喊:“郭茹,你快起来。”我赶忙到她床前问:“奶你怎么啦?”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做了个梦,鞋子找不到,怎么穿?去买鞋子怎么都找不到卖的,是不是到时候了?”我说:“没事儿的,邪不侵体,寓意身体健康。”奶听了我的话,过了一会儿拉着我的手说:“那你等我睡着了你再睡。”我说:“好,我在这儿陪着你。”这时儿子醒了说:“妈妈你睡吧,我陪着老奶。”我说:“没事儿,你睡吧。”儿子坚持跟我一起陪着。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奶说:“你上班去吗?今天能不能不去?”她像个孩子似的,我说尽量早点下班回来陪她。下班我着急忙慌往家赶,远远就看到村口拄着拐杖孤独的身影,我知道那是奶奶等不及来接我,看到我她笑了,我却心里很难受。我的奶奶92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容易胡思乱想,一次他问我:“你嫌弃奶奶活的岁数大吗?嫌我多余吗?”我说:“你不要多想,家中有一老,如有一宝,你是我们家的福星、大宝贝”。奶奶笑着说:“不嫌弃我多余,那我就再多活几年。”今年7月4日下午我外出办事,儿子女儿在家陪奶奶,刚到地方儿子给我打电话说妈你快回来,我老奶摔倒晕过去了,我吓的赶紧就给村卫生所打电话让他们先到家里看看情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到家看到已经醒来的奶奶半身躺在儿子怀里,女儿握着她老奶的手,外甥女拿纸在给老人擦去呕吐时嘴角残留的脏物,三个小人哭成一团,奶奶见我回来哭着拉着我的手:“郭茹,奶奶这次恐怕扛不过去了,多亏你和你妈照顾了,可奶奶舍不得你们啊!”听奶奶这样说,我哭了,同时也很内疚、自责,我要是不出去,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事情,虽然卫生所医生说奶奶头部无明显伤痕,骨头也没事,但我还是赶紧陪奶奶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别的没什么大碍,老人年纪大了,这次是由脑萎缩引起的眩晕,回去后尽量身边不要离人,多陪陪老人,让她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当晚奶奶就说头痛,我一直没睡,陪着她,突然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你抱着我,哄我睡觉。”我搂着她轻轻地拍着,像哄孩子一样哄她入睡。看着熟睡的奶奶,我陷入了沉思。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行孝就是我们一代一代的接力棒!我们在做,孩子在看,我们怎么做,将来孩子也会怎么做,我觉得我拿出自己一份真心对待老人,让他们高兴,是我最大的快乐。家庭也是这样,社会亦是如此,只有活得有滋有味才能兴旺发达。家和万事兴,我唯有在地里拼命干活,不怕苦累,在生活和精神上给奶奶和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我会安孝守己,尽己所能让奶奶和妈妈安度晚年。我用一首诗结束我的发言,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豪车洋房不算富,家有父母才是福,万爱千恩满街唱,行动报恩有几人。
赵澳琪28岁,1992年出生,人民教师,丈夫曾坤宇是退役军人,俩人曾经是同学,也都是中共党员,育有一双儿女,公婆健在。
婆婆杨贵玲自2002年患脑血栓病至今已有17个年头,2012年患上全瘫整日卧床大小便都在床上,生活上一刻也离不开人,当时我和丈夫还没结婚正在恋爱,丈夫的家庭出现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改变了原本25岁时再结婚的计划,因为爱情我决定和丈夫一起面对和承担这种现实,年底我们结婚了,21岁的我从娘家来到了婆家。婚后第二天下午婆婆因喜事吃油腻了闹肚子身旁没人屎尿满床,我来到婆婆身边看到床上的情况一阵恶心差点吐出来,什么味都有,难以下手,结婚前只知道婆婆得病的事,并不清楚如何伺候病号,可是现实摆在眼前我不能退缩,我是共产党员又是人民教师,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照顾公婆又是丈夫和我的义务,服务公婆是自己的任务,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任务就是战场,良心是本能的动力,公婆也是亲爹娘,人都有老的时候,身为共产党员更应该遵守孝道,想到这些,我鼓起勇气把婆婆的床擦洗干净,然后带婆婆去县城澡堂为她冲洗搓背,修剪指甲,回到家后把婆婆该洗的衣服一件件都洗了,躺在床上时已是深夜十一点,第二天又早早为全家准备好了早饭,喂婆婆吃完早饭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定,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清理完屎尿盆之后再做饭,冬天每周日、夏天每天给婆婆洗澡一次,怀孕期间也没有耽误过,婆婆大小便失禁,每天尿湿的裤子至少四五条,阴天下雨就更多了,当天的衣服当天洗,再苦再累也没有给婆婆甩过脸子,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为婆婆做康复训练。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由全瘫恢复到现在能下地行走,推着小车能走几公里,不推车也能走上几百米,说话从一字不會到现在会说简单的生活用语2019年4月20日,太康县城关镇第三届城关好人评选我获得“好媳妇”称号,如今儿女双传统美德,更是曾氏家族兴旺的根源。
我叫曾宪杰,来自有“天下之中”美誉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是当地曾氏孝文化委员会主任。今天非常荣幸跟各位分享我市曾宪军宗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
我和曾宪军认识并了解。她今年63岁,一家7口人,上有父母,下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俗话说“三岁看老”,宪军宗亲从小就懂事,作为家里的老大,面对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在校年年都是“尖子生” ,可她还是含泪主动弃学,用双肩与家人共同扛起家庭重担。她十一二岁就当童工,油过漆、打过煤、卖过菜、拎过泥巴兜。那些年,父亲身体不好,为了给父亲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当别的孩子还在睡觉的时候,她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已经起床,顶着寒风,冒着大雪,步行到十几里外的奶场帮父亲取牛奶。脸被冻皴得裂开,手被冻得红肿,一到晚上在被窝一暖,红肿的冻疮痒得钻心。她白天干活,晚上还要给针织厂加工,做针线活缝围巾。当时一条围巾缝四面才两分钱,为了维持家里的开销,为了供养弟弟妹妹上学,她不知道缝了多少,什么苦都能吃。
她结婚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丈夫常年出差在外,她一个人不但要带孩子,支撑整个家庭,还要妥善照顾双方老人。
她退休后,为了让母亲开心,经常带老人旅游。她说:“趁老人还能走动,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带着母亲去洛阳看牡丹、去开封看清明上河园、去上海看东方明珠、去南京看中山陵、去无锡游太湖、去苏州看园林、去杭州逛西湖、去青岛日照看海。她听说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她没有时间陪同的情况下,她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几千元钱,让两个妹妹陪同老人去看山水。除了陪母亲出游,她还带老人到KTV去唱歌,KTV的工作人员都乐了,说:“还没见过这么老的人来过”。前些年婆婆病了,住院检查身体的时候,她生怕耽误时间影响检查结果,根本等不及申请轮椅,就背着婆婆去,累得满头大汗。她忙里忙外很多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但是却每天早、中、晚三顿饭,自己在家做好婆婆喜欢吃的饭菜,冒着大雪骑车几里地送到医院。她怕饭在送去的路上凉了,就在保温盒的外表用毛巾裹了一层又一层。每顿饭都是那么细心。陪护的时候,她就拉个小板凳在床边坐着,陪婆婆聊天;晚上累的时候,就在床边打个盹;平时出去散步、去洗手间都是她陪着。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其他病人误以为她是女儿,婆婆说:“俺媳妇不是闺女胜似闺女”。婆婆病情刚刚好转,祸不单行,母亲又骨折住院,她又急急忙忙去照顾母亲。老人由于股骨头摔断手术后行动不便,她就给母亲洗脸洗脚,擦屎端尿;因为老人体内有钢板和钢针固定会痛,她就每天小心翼翼给老人擦洗身子,定时翻身按摩,以防长褥疮。在一次坐公交车送饭的过程中,公交车前面遇着状况,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她站着的腿冷不防劈个直叉,为了不让饭撒掉,她右手高高举起饭盒,左手扶地,等她从地上起来后,腿痛得都快要没法走路,一连痛了很多天,但她还是坚持送饭。由于老人长期卧床经常出现便秘,吃药也没有好转,她就用手给老人抠出来,解决了老人的痛苦。一个多月下来,老人身体渐渐好转,她却憔悴很多,瘦了好几斤。老人出院后,为了让老人晚上上厕所方便,她又买了座椅便池。另外,还给老人买了轮椅,经常推着老人晒太阳散心。
宪军宗亲自己家里并不宽裕,但为了老人健康,这些年她几乎倾其所有。双方老人都有慢性病,她就常年出钱给老人买药,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双方哪个老人病了,她都是第一个跑去帮忙照料。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宪军宗亲几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不管是数九隆冬,还是三伏盛夏,她都坚持给老人送饭送药,为两家老人奔波劳顿。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孝道之歌。
常年的体力透支,劳心劳力,宪军宗亲终于累倒了。去年她诊断患上了癌症。当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她担心的是老人。当她做完手术后,醒来的第一话,就是:千万别给老人说,免得担心,又失眠睡不好。当她出院后,虽然由于化疗引起白血球减少、身体无力,需要营养和休息,她却因为怕老人长久没见面担心而第一时间拿上营养品,去看了老母亲。老人看着她日益消瘦的身体说:你这段时间去哪了?怎么不见你来了?怎么这么瘦啊?宪军宗亲身子一颤,百感交集,从死亡线挣扎着回来的她强忍着眼泪,对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撒了个谎说:“妈,我没事,这段时间想着减肥呢。”很长一段时间老人都不知道她患癌症的事。周围的亲朋好友看着她日益消瘦的身影,望着她因长期化疗而引起的脱发,都心疼得直掉泪。大家都说:“宪军太不容易了,真是个好人(孝子) ”。我有时候碰见她买东西,就急忙帮她提着,跟她讲:“您天天这么累,身体又不好,家里还有其他人,您就不知道歇歇?”她说:“我这辈子没啥本事,能够趁着老人还在的时候多尽尽孝,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有人说:生活不易,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尽管命运波折,可宪军宗亲总能咬紧牙关度过。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中,她无怨无悔,坚强面对,用孝道体现人间大爱。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的语言。在她的影响下,兄妹几个都特别孝顺老人,整个大家庭和睦相处,老人生活得很幸福。由于她平日的精心护理、照顾,现在年近90岁的老母亲身体还算健硕,心情状态也非常好。
曾子云:“人之行,莫大于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曾氏家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曾氏宗亲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曾宪军宗亲不忘祖训,以心事亲,用她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华孝文化,展示了我们曾子后人以孝为根、以孝为本、以孝为先的良好形象。希望各位宗亲能记住曾宪军这个平凡的名字,也希望曾氏宗亲以后能涌现出更多像曾憲军宗亲这样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的好儿女。
曾氏宗亲一脉相承,同气连枝,荣辱与共。借此机会,我也真诚祝愿曾氏宗亲们,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长寿、事业兴旺发达、万事称心如意。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曾氏家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宗旨,在这一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我村涌现出很多对老人孝道方面的楷模,曾宪英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曾宪英诚实守信、忠厚老实,他本分做人,与人为善,言谈举止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特别在孝敬老母亲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说起他侍奉老母亲的事迹,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虽然他没有做过感天动地的大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感人故事,但是他带给我们的影响与感动、震撼与孝道数不胜数,之所以平凡之中见真情,朴素之中显孝道。
可能因解放初期的成份原因,今年72岁的曾宪英终身未找到人生的伴侣,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老二因叔叔家无儿女过继给叔叔家,老三多年前也因疾病早早离世。如今他一直同95岁的老母亲刘福平住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也见证了我村的发展。
据村民们讲,他从小就是一个孝顺的人,经历过解放初期的艰苦生活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虽然没有文化知识,但他懂得做人的准则,兄弟之间,村里村外相处得都很和睦,在生活中他不善言语但老实本分,很懂礼貌讲孝心,如今年过古稀还要出力干活养家糊口,年轻时他出力干活靠庄稼收入来维持生活,如今靠种植青菜来补贴母子二人的生活需要,每次外出卖菜,他总是不忘把95岁的老母亲安排妥帖之后再出门,现在他老母亲刘福平是我村年龄最长的一位,起居生活仍能自理,在儿子曾宪英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与人言谈交流思维清晰,每次说到儿子曾宪英老人都满含热泪,总感到对儿子有太多的歉意,他经常对邻居说宪英这辈子太苦啦,受的罪太多如今还是单身,很孝顺,要不是儿子宪英我也活不到现在。
老人因岁数大生病是自然的,人都说女儿是老人的贴心人、说话人,但老人无女儿,一生育有3个儿子(曾宪英排行老大,老二成家因叔叔无儿女过继给叔叔,老三因疾病已经过世),这时候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儿子的关怀,虽然曾宪英本人也年岁已高但精心赡养老人他做得非常到位。在多年前老人就检查出冠心病,经常吃药看病,去年又患病一场,他把母亲住进了医院,照顾老人的事情由他一人全部承担下来,为了母亲的早一日康复,曾宪英放弃了所有的家务农活一心一意服侍着母亲。在服侍母亲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母亲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母亲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曾宪英从不跟母亲计较,相反他千方百计为老人买来补养身体的营养品,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如今已能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劳动,在老人面前每次谈到她的儿子曾宪英老人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他孝敬老人的事迹也深深地影响着全村的每一位老少,大家都向他学习,平时村里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曾宪英总是早早到场,帮助打扫料理,大家对他非常敬重,有时知道他的生活难处也纷纷慷慨解囊,但曾宪英总是婉言拒绝,他说我有一双手,能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收入,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曾氏家族成员,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声名显赫的名声,但有一颗赤诚的孝道之心,他懂得百行孝为先,养育之恩当全心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