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飞
高中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善于提出问题,主动收集资料,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一、从实践中提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获取地理信息,从而总结认识规律。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与区位因素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的企业进行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学生也可以先通过教材掌握区位因素的含义,分析某个地区区位因素的形成。区位指的是人类生活的各类场所,是一类地理空间概念。在具体的区位中,人类是活动的主体。随着人们社会实践范围的扩大,学生应该站在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区位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布局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区位因素,提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
二、采用综合法进行教学
地理事物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综合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教师要结合地理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对地理事物的层次进行系统性把握。
例如,在关于四季更替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轴的方向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时,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形成四季的更替。四季更替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将四季更替的规律介绍给学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合理设计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地理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大气污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将一些关于大气污染的视频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教师通过将视频、图像和音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使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播放视频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的研究结果也会存在差异。在自主研究环节,学生完成了个人研究,可以进行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学生通过研究深化个人的认知。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在研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当学生在自学方面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并且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如果学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进行指导,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实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