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可 赵义红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然后再将观察组基本痊愈、显效患者定义为A组,有效、无效患者定义为B组。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确切,其疗效受病程、脑卒中次数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针刺;针灸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094-03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1]。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如未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该后遗症极有可能伴随患者终生,
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探索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神经内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偃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4];②符合运动性失语的诊断标准[5];③病情基本稳定,无意识障碍且合作性好;④自愿针刺或针灸治疗。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即有智力障碍、语言功能异常、构音器官器质性病变等;②合并严重的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状况较差;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刺治疗,方法如下:选用百会、四神聪、廉泉、金津、玉液、风池、通里、足三里等穴位。常规消毒腧穴局部,选用华佗牌28号2寸以及1.5寸毫针(批号:苏械注准20152270970)。百会、四神聪穴:采用2寸毫针沿着帽状腱膜向左平刺0.3~0.5寸,以150次/min的速度捻转3min,留针30min;廉泉穴则采用齐刺法,即采用2寸毫针先于廉泉穴斜刺向舌根大约1.0寸,再在其左右两旁1.0寸处斜刺1针,得气后均匀提插捻转5~10 s,留针30min;金津、玉液穴则采用1.5寸毫针点刺出血即可,不留针;通里、足三里穴:采用2寸毫针直刺1.0~1.5寸,平补平泻法30s,留针30min。1次/d,15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温和灸方法如下:选用百会、廉泉、足三里等穴位。点燃艾条一端,对准腧穴局部,距离皮肤2.0~3.0 cm进行熏烤,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温热感为宜,每个穴位灸10min直至皮肤潮红。1次/d,1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及各指标赋值 疗效评价结束后,将观察组患者中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显效的患者定义为A组,疗效评价为有效、无效的患者定义为B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指标,其赋值方法如下:①性别:男=1,女=0;②年龄:>65岁=4,56~65岁=3,45~55岁=2,<45岁=1;③后遗症期:是=1,否=0;④脑卒中次数:≥2次=1,1次=0。
1.4 观察指标①失语评分:根据汉语失语症检查法[6]进行评分,其总分为100分,得分越低,失语症越严重。②疗效评价标准:言语基本流利、说话自如,思维正常为基本痊愈;言语比较流利、偶有口吃,思维基本正常为显效;构音、发音比较清楚,言语功能有一定恢复但是言语不能连贯为有效;言语功能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疗效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失语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期(P<0.05)、脑卒中次数(P<0.05)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P>0.05)、年龄(P>0.05)、体质指数(P>0.05)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后失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诸多药物主要是预防脑卒中病情恶化,但是这些药物对已损伤的语言中枢功能却难以发挥恢复作用[8]。尽管现代医学主张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该病,即通过开发尚未损伤的语言中枢达到代偿其语言功能的目的,但是目前诸多研究认为该方法的有效率较低且疗程偏长[9-10]。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从传统医学角度出发探索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两类,前者临床以实证居多,临床治疗原则多以醒神开窍、清热化痰、平肝潜阳为主,实际治疗时多采用针刺法泻邪,较少使用灸法[11],而后者临床以虚证居多,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滋阴潜阳、益气养血、化瘀通脉为主,实际治疗时多采用针灸互补,从而发挥扶正祛邪之功效[12]。考虑到本研究的治疗方案为针灸合用,为保证其适用性,因此选用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此外,目前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中医辨证分型大多为气虚血瘀型,其对应的现代医学分型即为运动性失语,由于其具有缺血性脑卒中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13],因此本研究选用运动性失语作为进一步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失语评分、疗效的改善效果更好。分析其治疗机制,针刺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之功效[14],本研究选用头颈部及舌部腧穴为主穴,更易发挥促进经气运行之功效,而气行则神行,神行则脑明,进一步发挥改善失语作用。从灸法角度进行分析,其具有通经活络、固本培元、温散寒邪、醒脑安身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脑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清除自由基,调整内环境等诸多作用[15]。由此可见,针刺、温和灸两种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均有一定的疗效,两者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佳。
在进一步分析过程中,笔者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显效的患者定义为A组,疗效评价为有效、无效的患者定义为B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见,临床分期、脑卒中次数对针灸疗效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尽量选取初次发病的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关红丽,丘卫红,武惠香,等. 中文版脑卒中后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2):97-101.
[2]孫慧慧,卢艳华,李岩.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4):117-120.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医药学报,1986,1(2):56-57.
[5]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1993:265-280.
[6]张红豆,刘晓加,艾佩莹,等. 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6):519-523.
[7]李祖剑. 体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45例[J]. 四川中医,2001,19(7):75.
[8]张红,李贺,李若金,等. 注意训练在脑卒中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235-237.
[9]刘晓丽.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41-142.
[10]黄芳. 脑卒中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6):465-467.
[11]李兰卿.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2009,31(11): 1378-1379.
[12]朱红霞,肖晓华,易本谊. 益气消栓颗粒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肌力障碍的疗效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62-6764.
[13]汪晗. 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17,10(6):650-653.
[14]于学平,孙晴. 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1-23.
[15]田岳凤,陈猛,王军,等. 艾灸对中青年人群机体亚健康状态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3):351-353.
(收稿日期:2019-06-03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