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的论在交替传译中的运用

2019-10-23 03:44夏仲君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目的论

夏仲君

摘要: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口译可以说无处不在。诸如外贸、谈判、招待会、外交等场合,交替传译作为口译行为的一种形式可以说是备受推崇。目的论作为20世纪兴起的西方理论对于口笔译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口译工作者要发挥异语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鉴于口译活动的目的以及其本身的交际特点,本文从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翻译纲要视角分析其在交替传译实践中的运用和意义。

关键词:交替传译;目的论;三原则;翻译纲要

一、引言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更多中外企业借此契机到异国进行各领域交流,不同语言间的频繁沟通造就了口译行业的兴起,尤其是交替传译方式,译员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外交政策方针的开展,我国与全球大家庭各成员的多层面往来愈加密切,“引进来”的构想成为现实,“走出去”的愿望也得以实践,催生了大量的外交、商务口译活动。口译行业人士的作用愈加重要,成为搭建中外语言信息沟通的重要载体之一。译员的翻译水平和质量对业务成败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译员在开展交传前若能清楚了解判断业务双方想达到的预期目的,帮助自己的语言服务和目的相向而行是十分必要的。

蒋凤霞、吴湛(2011)认为研究口译可以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成熟体系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进而开阔眼界拓展范围。大体来看,笔译理论的成形早于口译理论,虽然口笔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翻译行为,但就语言转换而言,很多地方是有融通之处的。因此围绕在笔译领域率先实践验证过的目的论探讨交替传译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从目的论内涵、原则角度分析其在交传实践中的指导价值。本文从目的论内涵、原则角度分析目的论之于交替传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运用分析,最后一部分为总结。

二、目的论与交替传译

(一)目的论

目的论作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成就,经历了20世纪的长时打磨,最终由弗米尔在七十年代将其定型。其定义为“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刘军平,2009:377)不难看出,这一理论更倾向于让译者在目标语场域发挥创作。弗米尔鉴于希腊词skopos本身具有的目的、功能等多重含义将其选定为目的论的命名。skopos 这个术语普遍意义指交际目的是译文文本的最终目的。因此不论就其理论定义还是字面而言,“目的”是贯穿该理论指导下行为的核心。“换句话说,就是目的决定方式。”(邸明、敖练,2013:118)在目的论者视角下翻译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受译文文本的预期目的支配。在翻译实践中应该遵循三个总体原则:目的原则(行为服从“目的”)、连贯原则(目标语友好型的交际连贯)、忠实原则(源语和目的语间的“互文连贯”)。

(二)交替传译

作为口译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通常情境为译员在某固定场合边听源语发言边记笔记,当发言者结束或停顿(完成一个意群或句段),口译员用准确流畅的目的语,完整重述转换后的全部内容,就像其自身处在“演说家”角度。从consecutive interpreting顾名思义可知其对译员的长时记忆要求很高。听取长达5-10分钟不间断源语更是译员的基本资质,基于优异的演讲技巧,准确完整译出其全部内容。可见译员自身耐力、双语知识储备、注意力、文字转换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能力是适应交替传译要求的关键因素。让持不同语言的双方实现即时沟通,并促进信息传递契合完美即是交传的核心目的。区别于坐在室内解码的同声传译,交替传译体现出的即时性更强(要同时应对转换语听众和源语传递人,现场感更浓),规模更小(如常见的外交会晤、小型研讨会等仅涉及两种语言的场合)。

三、交替传译中的目的论运用分析

(一)翻译纲要的运用

口译项目发起者出于某种目的而发出要求,邀请口译员从事口译实践活动。一般来讲口译发起人应提供一份详细翻译纲要(发起原因、口译受众、口译场合、口译员应具备哪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如何着手等)。因此口译员需建立翻译纲要机制,确定目的口译对象、项目行业、背景知识、传递媒介等要素,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口译员以翻译要求为指导,從特殊的翻译任务中总结出译语的交际目的,交际目的则使口译员决定如何完成翻译任务。”(蒋凤霞、吴湛,2011:80)如此即便无法得到类似原文发言稿这类辅助信息,译员也可根据扎实的经验判断交付项目概要和预备语料措施等,做到有的放矢。按照目的论,纲要机制可行与否在乎译语文化,而非源语。从某种程度上讲翻译纲要是为了实现口译的目的原则而准备的,但译员具体工作开展、策略择用仍决定于译员自己的经验、能力、思维方式及责任心等来完成。

(二)目的原则的运用

“目的原则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一切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刘军平,2009:377)换言之,是译员开展语言服务期间的一切行为都译这个最为首要的原则为规范。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转换,也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目的。而且,一种行为会导致一种结果,一种新的情景或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新的事物。”(转引自张美芳,2005:62)因此基于这种前提下的语言转换不可能是单一的绝对的结果。因此译员在开展交替传译实践时应按照项目具体要求,结合口译项目目的、目标听众人群属性等对源语进行有选择的适当的转换。译员可以采用如下手段和策略实现项目目的,诸如“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等”(黄忠廉,2002:108)。故此交替传译实践中的口译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读者对象、客户的不同要求、目的进行调整翻译标准,采取为达到目的的所有可能手段”(陶友兰,2010)比如很多中文中的较口语化的“口头禅”(“呵呵”在特定语境译成“how interesting”)、“网络新词”等翻译成易于听众理解的话语或是直接音译过去再加入注解阐释。译员把赘余表达同一层含义的多个词汇、短语直接译成主体含义。再比如译员根据源语和译语双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影响,选用恰当词汇进行转换发言人信息,避免双方引起不必要的误解等。

(三)忠实原则的运用

由于翻译是通过对源语言进行信息加工给目标语读者提供“信息源”,译员应采纳忠实性原则实现源语和输出译语间的“互文连贯”,即“转译语忠源语”。因而此“互文”与强调不同文本间的“互文性”相异。汉斯·弗米尔所说的“互文”着重强调源语和译语间的忠实。目标语目的以及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能否实现“互文”,即译员对于发言源语的理解和转换的译语目的是实现交传忠实性的关键。譬如译员在特定语境的口译实践中将一些异语文化中均有的概念或者信息(如“煽风点火”)进行直译而非再插入意译,是因为按原意的概念直译就已经完整传达其反映意义了。即无须意译的绝不意译(体现忠实原则),否则会让源语的文字意味大打折扣。实际操作中该原则能否实现,核心在于源语发言人想表达的真正原文本信息,重点在于译员的解读和转换再编码水平。

(四)连贯原则的运用

文内连贯是翻译连贯原则的关键,视译文内容和译语文化的联系而定。文內连贯强调面向译语文化读者的“译语交际场域连贯”。这一原则一定程度上与纽马克的异化论是具有相通之处的。目的论视角下的文本只起“信息源”作用,故此译者应基于目的原则有选择性的取舍信息再进行语言处理,使之成为译入译语后新的“信息源”。只有当译者遵循文内连贯才能在翻译时实现这种信息转换(比如正式文本中的加注解、即兴口译中的替换策略使生僻词在译语环境有意义等)。“对于源语中的一些信息及文化内涵,如果用直译的策略进行翻译,听众是不能理解的,因此译员必须打破目标语与源语间的连贯,从而产出对听众来说是有意义的目标语。”(谢一铭、王斌华,2011:80)譬如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新词(将“背锅”替换译为“替罪羊”)和中式表达在欧美文化中是没有的成分,若要转换语接收方明晰对方话语意图,难免采用替换、解说等手段实现这一原则。

四、总结

综上,交替传译可以归纳为一种费时、费脑、双语储备高的口译行为。在实践中,对三原则的运用通常是无意识的而非刻意挂靠,这源于译员自身的理论内化程度。掌握多种理论知识能够帮助译员在实际操作中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做到省时达意,更好服务于目的。有了翻译纲要译员可在实践中对相关交际情景进行适切的语用分析。在功能翻译论下,翻译问题的解决出路主要体现在语用层面,即更注重交际功能的灵活处理方式。Nord(2001)认为开展翻译行为时候应在翻译目的功能确定前提下,区分须按源语重现的功能和根据接收者角度(如背景知识、交际需要、媒介条件、指示需求等)调整的内容。不违背目的原则可促进整个口译行为过程不跑偏;遵循连贯原则可让听众理解更清晰,实现交际连贯;遵循忠实原则,双语转换可实现选词达意契合发言宗旨。总而言之,一切行为服务于整个语言服务(交替传译)的整体目的。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邸明,敖练.试论目的论三原则在商务口译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18-120.

[3]黄忠廉.变译的性质及其宏观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5):108-110.

[4]蒋凤霞,吴湛.口译的跨学科理论概述[J].外国语文,2011,27(2):79-84.

[5]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6]陶友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10(4):2-8.

[7]谢一铭,王斌华.目的论连贯原则在汉英外交口译中的体现——基于现场口译的语料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3):16-19+53.

[8]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1):60-65.

猜你喜欢
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石油贸易文本中从句的特点与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英语翻译探析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段在经贸新闻外宣翻译中的渗透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商标零翻译研究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