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化语型式和意义研究》述评

2019-10-23 03:44常钰炫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本族语著者型式

常钰炫

摘要:强化语学习尤其是其搭配用法对中国学生而言是英语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化语型式和意义研究》该书系统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强化语型式与意义特征。此外,该书还将其与本族语者强化语使用特征进行对比,就对比结果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强化语学习提出教学上的建议和学习上的启示,促进了强化语研究及英语教学的发展。本文首先对该书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对该书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化语型式和意义研究》;强化语;型式特征

强化语(intensifiers)是对句子中另一成分的语义起增强或减弱作用的副词(Quirk et al.1985:589)。英语强化语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如今,从搭配视角研究强化语越来越受到学界青睐,且强化语也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知识点之一。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王春艳副教授出版英文专著《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化语型式和意义研究》,从搭配视角出发,细致入微的分析中国学生的强化语型式和意义,并系统地提出了教学建议。本文旨在对该书进行简要述介,以引起英语教育者和中国学生对强化语的关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强化语使用精确度;同时促进强化语研究的发展与普及。

一、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Introduction)介绍了该研究的研究背景,即论述了搭配(collocation)研究的重要性及强化语搭配(intensifier collocation)研究的意义。著者认为,单词搭配的正确使用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提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强化语搭配是其中的重难点,因此需进一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化语的使用现象及原因。此外,著者也对该研究的目标及意义进行了介绍,该研究旨在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化语型式和意义特征,并找出学习者的错用原因。在研究方法上,该研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代表性;在研究理论上,该研究使用了Sinclair的扩展意义单位(extended units of meaning),该理论极具新意;在教学意义上,该研究可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第二章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总结了强化语搭配相关的理论背景及国内外前人研究现状。该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著者探讨了强化语及强化形容词的定義,强化语即是对邻近词语义起增强或减弱作用的副词与副词短语,强化形容词则采用Biber et al.(1999:508-509)的分类分为描述形容词(descriptors)和分类性形容词(classifiers)。第二部分是对理论的阐述,包括搭配(collocation)、类连接(colligation)、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语义偏好(semantic preference)、型式(pattern)和搭配与语言习得(colloc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第三部分是国内外搭配研究与强化语研究的前人综述。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 dology)列举了理论框架和语料来源。首先,著者认为强化语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词的意义层面,还应从搭配、说话者态度、语用等层面入手,因此本书采用了弗斯和新弗斯学派的意义理论(Firthian and new-Firthian theory of meaning)、Sinclair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与Hunston的型式语法为框架展开研究。之后,著者主要选用了CLEC与LOCNESS两个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前者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库,以学习者英语水平为标准共分五个子库(ST2-ST6),每子库约20多万词数,共计110万。后者为英语本族语者作文语料库,总词数约26万。两个库之间的词数相当,可用于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著者还将FROWN、FLOB、BNC和WECCL四个语料库作为补充语料库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最后,著者明确了本次研究的分析步骤。

第四章数据分布(Data distribution)多角度全面探索中英两个语料库中强化语的数据。首先,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强化语词符(word token)使用总数是英语本族语者的三倍,词类(word type)却比本族语者少一倍,且高频词都是由very和so组成的强化词组,著者认为,很大原因是中国学生能力不够及倾向于汉语强化语直译导致,如很高兴,很好,很重要,太多等。同时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都更多使用强势词(amplifiers)而非弱势词(downtoners)。其次,著者将强化语按频数分为高频强化语(frequency>10)、中频强化语(1

第五章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强化语型式特征(Patterning features of intensifiers in Chinese learner corpora)通过两库对比重在探讨中国学生使用的强化语搭配的型式与意义特征。著者将所有的强化语分为三类:极性强势词(maximizers),增强词(boosters)和弱势词,每个分类按频数各选出4-5个典型强化语进行深入分析,观察每个词的搭配与类连接。极性强势词中频数最高的5个强化语分别是:totally, entirely, completely, absolutely和fully,研究发现这些强化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搭配型式,那就是neg MAX adj,即强化语前加否定成分使句子变得委婉。但对比发现,中国学生强化语的搭配能力较弱,搭配型式单一,且不同型式的近义词随意互用。增强词中著者重点研究quite, very, so, too和more and more的搭配。研究表明,在增强词这方面,中国学生有独特的型式特征,如quite常用来增强或减弱说话人态度,本族语者则用would, might等词缓和句子语气,中国学生却爱搭配must, really等词加重语气;中国学生常用very very adj这一型式而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却找不到这一搭配;中国学生常错用so many/much和too many/much,用many修饰不可数形容词,much修饰可数形容词;相对于本族语者,中国学生过多地使用强化语more and more。弱势词研究对象为:almost.,rather, a little, hardly,但由于中国学生不常使用因此弱势词的型式单一,且中国学生存在过多依赖个别固定型式,缺乏型式变体等问题。基于上述现象,著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学生不太了解强化语的语域,学习教材与受教方式有问题等原因导致。

第六章强化语的语义偏好和语义韵(Semantic preference and semantic prosody of intensifiers)细究中国学生强化语使用的语义韵和语义偏好,并探讨其缘由。按照频数的标准及中国学生不太能掌握近义词的原因,著者选取的强化语分别为:极性强势词(completely, entirely, totally, fully和absolutely),增强词(very, so和too),减弱词(a little, a bit和a little bit)。经过对比发现,中国学生减弱词语用效果与本族语者相似,强化词却与本族语者大相径庭。例如在极性强势词方面,completely和totally的语义韵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呈消极义,而语料显示中国学生并不知其消极语义韵,中国学生也未将absolutely用作积极义,entirely的语义偏好使用情况也与本族语者不同;在增强词方面,中国学生错将very作消极义使用等。著者认为,中国学生将这些强化词视作近义词因而随意使用,所以导致语义的错用、乱用等情况发生。与此同时中国学生的搭配能力有限,因而可选择的语义范围也就相对较少。

第七章结论与启示(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英语教学启示。研究表明,本族语者有很强的语言形式共选(co-selection)能力,而中国学生却有独特的型式特征、语义偏好及语义韵。究其原因,著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1)汉语与英语的语言不同;(2)英语学习者教材中的知识点缺乏语用性;(3)中国学生爱错用、乱用近义词;(4)中国学生缺乏语域知识;(5)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缺少实用性技巧。就此著者提出了以下五点教学建议:(1)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应多涉及型式特征;(2)英语教学应多注重形式及搭配;(3)语料库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工具;(4)英语教学应多注重语域知识;(5)英语教学应多加强语用知识教学。

二、简评

该书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论基础坚实,分析循序渐进。著者整合了弗斯和新弗斯学派的意义理论、Sinclair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与Hunston的型式语法的精髓,为该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该研究特别重视强化语的搭配特征和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功能。著者认为,一个词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分析才能探索出词的意义特征,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此外,本次研究分析也很全面,著者借助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工具,先多角度入手分析强化词的整体分布趋势,再探究频数前20的强化语的搭配特点,最后再具体细分个别强化语的型式与意义特征,框架主次分明,同时能通过两个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能让读者详细清楚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第二,研究针对性强,教学借鉴性大。本书从强化语搭配这一角度出发为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传统的英语教学分开侧重词汇和语法,因而导致学生都只按语法规则组合单词造句,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所造句子虽无语法错误却不地道的问题出现。因此,本書细究本族语者的强化语搭配特征与中国学生的强化语搭配不足之处可为英语教学提供启示,同时也可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搭配意识,保证其英语表达的流畅度与准确度。

本书虽然颇具研究价值,但也并非没有瑕疵,主要有以下两点不足:

第一,研究仅从强化形容词角度出发,分析不够全面。众所周知,强化语不仅可修饰形容词,还可修饰动词及介词短语。著者只分析了强化语修饰形容词时强化语的型式及意义特征难免不够全面,影响研究结果。因此,若著者将这两方面研究也涵盖在内的话,强化语的型式及意义特征则会更加具体,更具说服力。

第二,语义韵及原因分析较为主观,理据性不强。首先,该研究中所有强化语的语义韵都有著者人工判断并归纳分类,这一研究方法难免含有主观色彩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其实,如果能借助一些判断方法来辅助研究的话,结果会更具有真实性,如Dilts和Newman(2006)就曾通过计算公式来判断单词的语义韵。其次,著者对其原因分析也缺乏客观证据,如在中国学生常用very very adj这一型式时,著者认为是中国学生为凑字数所致,这显然是作者主观判断的结果。

但是,瑕不掩瑜。本书系统、细致地探讨了中国学生的强化语使用现状,全面分析了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另外本书注重读者友好,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具有前沿的观点,理性的建议。因此本书不仅对词汇学及英语教学学习者来说值得仔细研读,对语言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Biber, D., S.Johansson, G.Leech, S.Conrad, E.Finegan &R.Quirk.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Cambridge, MA: MIT Press,1999.

[2]Dilts, P.&J.Newman.A note on quantifying“good”and“bad”prosodies[J].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2006(2):233–242.

[3]Quirk, R, Sidney G, Geoffrey L&Jan S.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 Longman,1985.

[4]Wang, C.Y..Patterns and Meanings of Intensifiers in Chinese Learner Corpora[M].New York: Routledge,2017.

猜你喜欢
本族语著者型式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军持的型式分析与年代分期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6-APA裂解过程搅拌型式的研究及改进
论文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著者的署名
论文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著者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