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养理念下幼儿体育教育内容指南

2019-10-23 01:57胡碧升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9期
关键词:动作身体素养

宁 科,胡碧升

(1.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2.贝玛积木教育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是幼儿发展的基石,是幼儿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桥梁。体育教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幼儿通过体育运动获得动作经验、感官刺激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使幼儿获得生活世界的体验,享受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身体素养理念下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本,从发展阶段的初始要引发幼儿的运动好奇心,通过积极有趣的游戏互动,让幼儿不断探索动作活动,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重复动作练习,熟练基本动作技能,建立运动自信。游戏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动机,让幼儿有信心参与运动并成功完成活动。不断积累的动作经验、成熟的基本动作和协调发展的身体又会再次激发幼儿运动的好奇渴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运动生态。

1 身体素养在幼儿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从幼儿早期身体素养发展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动作学习、动作习得与动作发展是影响身体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大部分专家同意个体动作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速率,受到许多内部(心理、动机、认知、社会性等)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动作发展研究是一个容易被幼儿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工作者所疏忽的领域。在学前期和小学期间,幼儿的运动能力开始发展并渐趋成熟起来。身体的发育状况和幼儿的活动经历在影响动作模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动作发展方面的缺陷得不到有效识别和补救,幼儿可能终身都存在运动能力方面的问题。

从国外的研究进展来看,2014年美国对国内K12教育标准进行了修订,明确指出从学龄前到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身体素养的人,培养学生享受终身健康的身体活动的知识、能力和自信;同时指出了“具有身体素养的人”所具备的5项标准。2017年英国就将身体素养的培育和研究应用在了婴幼儿的年龄阶段,并颁布了《学龄前幼儿身体素养研究架构与指南》,将身体素养在婴幼儿中研究的年龄阶段划分为0~11月、8~20月、16~26月、22~36月、30~50月和40~60月等。

在中国,部分学者对身体素养进行了概念辨析,提出了身体素养在体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真正的实践应用研究还未展开,尤其是在幼儿体育中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

2 身体素养理念下幼儿体育教育内容指南

2.1 3~4岁幼儿需要具备参与各种身体活动的动作模式

2.1.1 动作概念(1)幼儿集体游戏玩耍时,使用移动性动作进行走、跑、跳、钻等活动,并能在一般活动空间内躲避同伴无身体碰撞、不摔倒,身体保持稳定平衡。(2)幼儿对信号做出反应,表现出能改变身体向前或向侧的移动方向。(3)幼儿使用移动性动作技能时,能表现出对时间快慢感知的区别。(4)幼儿使用手、胳膊、躯干、脚和腿的各种组合动作时,创意出高、中、低层面的动作表现形式。

2.1.2 身体控制技能(1)幼儿对弯曲、扭转、摆荡、蜷缩等非移动性动作有身体感知,能用肢体表现出这类动作的形状,并在连续完成此类动作时具有一定的节奏协调性(动作节拍)。(2)幼儿能用1~5种身体姿势(睁眼直立双脚、单脚;闭眼直立双脚、单脚;身体非站立姿势下的双脚、双手支撑等)做出平衡动作。(3)当幼儿在一定高度的、较窄的平面上向前、向侧行走时能保持身体平衡。(4)幼儿在移动身体或在操作物体的活动中,能表现出“在物体的上面与下面、在……后面、下一个、通过或穿过、左与右、上与下、向前与向后、在……前面”等关系。

2.1.3 移动性动作技能(1)幼儿能手脚伸直完成身体测滚动。(2)幼儿能沿着直线、弧线和之字形等不同线路行走或跑动。(3)幼儿能向前向后、一边另一边的动作模式,跳过地面固定的低矮障碍物数次。

2.1.4 操作性动作技能(1)幼儿能用手、手臂和脚击打固定的皮球或气球。(2)幼儿能使用下手抛球的方式将球向上抛起,在落地反弹后能将球接住。(3)幼儿能使用踢的简单动作模式,踢一个固定的物体。(4)幼儿能使用单手或双手连续的拍球。(5)幼儿能完成连续跨、跳、钻一定数量的障碍物,能连续操作搬运一定数量、推拉一定距离的物体,表现出身体对物体较强的操控性。(6)幼儿能伴着口令和音乐节拍操控各类轻器械时表现出身体、器械和节拍的协调一致性。(图1、图2)

图 1

图 2

2.2 4~5岁幼儿表现出对动作概念、规则和练习策略的成功经验,能在学习基本动作技能和参与体育活动时成熟运用

2.2.1 动作概念(1)幼儿通过身体能清楚表现“在……上面和在……下面”“在……后面和在……前面”“下一个和通过”“上面和下面”“向前和向后”“向侧面”等动作概念。(2 )幼儿能识别并独立使用个人空间、一般空间和边界的概念,同时能分辨出它们各自的重要作用。

2.2.2 身体控制(1)让幼儿识别并描述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肩、颈、背、胸、腰、臀、手臂、肘、手腕、手、手指、腿、膝、脚踝、脚和脚趾。(2)教师给幼儿解释双脚作为基础的支撑作用,幼儿可以在动作活动中感知。

2.2.3 移动性动作让幼儿练习走、慢跑、快跑、单脚跳、双脚跳、侧滑步和前滑步等移动性动作技能。

2.2.4 操作性动作技能(1)教师向幼儿解释用手、胳膊和脚击打物体时眼睛的作用是什么。(2)教师向幼儿解释把皮球沿直线踢出时,踢球在什么位置。(3)教师向幼儿描述在连续拍球时,手臂与皮球的跟进动作中手指的具体触球部位。(图3、图4)

图 3

图 4

2.3 5~6幼儿能保持相应的体能水平,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健康和运动能力

2.3.1 体能概念让幼儿经常参与集体性体育活动,确保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在体育活动中对力量、努力和限制等概念产生感知。

2.3.2 有氧能力让幼儿每周3~4d都参加“中等到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促进呼吸和心脏机能水平,提高幼儿体育活动参与的有氧能力。

2.3.3 肌肉力量/耐力(1)让幼儿抓握头顶的横杆保持身体悬空,增加上肢肌肉力量耐力,并保持一段时间。(2)让幼儿手脚并用攀爬绳网、立体方格铁架或者其他组合攀爬器械,进行空间探索。

2.3.4 柔韧灵活性让幼儿能自如放松的拉伸肩部、大腿、胳膊和背部,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拉伸产生感知。(图5、图6)

图 5

图 6

2.3.5 动作稳定性让幼儿参与“中等到中高强度”体育活动,能保持连续不变的动作模式练习一段时间,让幼儿感知因体能下降继续保持动作不变的努力意识。

2.3.6 评估教师明确幼儿体能发展的游戏练习指标,帮助幼儿积极参加多样“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在活动观察中评价幼儿体能发展的水平。

2.4 6岁以上幼儿对体能的概念和体育活动中的集体意识

2.4.1 体能概念(1)教师应明确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适当增加竞争性游戏。(2)教师向幼儿描述水作为基本营养成分对身体的作用,并在运动中教会幼儿如何少量多次饮水。(3)教师向幼儿解释营养食物对体育活动后提供能量的作用。

2.4.2 有氧能力(1)教师让幼儿触摸心脏在身体上的位置,解释心脏是一块肌肉并不断的跳动,让幼儿感知体育运动中心脏跳动的变化。(2)教师向幼儿解释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心脏跳动速度(心率),跑动越快,心脏跳动越快。(3)教师让幼儿感知肺在身体上的位置,解释肺在体育活动中收集氧气作用。

2.4.3 肌肉力量/耐力(1)教师向幼儿解释肌肉强壮能帮助身体去攀爬、悬挂、推拉和托举,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2)教师向幼儿感知肌肉在骨骼的表面,并向幼儿讲述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会让身体运动。

2.4.4 柔韧灵活性教师让幼儿感知柔韧性练习时,身体具体哪部分肌肉受到了拉伸,并用正确的方式让幼儿明确感知肌肉拉伸的部位。

2.4.5 身体组成教师向幼儿解释身体由肌肉、骨骼、器官、脂肪和其他组织构成,经常运动让这些部分一起工作,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2.4.6 自我责任(1)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和体育活动后身体的各种感受。(2)经常用各种方式提示幼儿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培养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习惯。

2.4.7 社会交往(1)幼儿表现出在体育活动中合作、交流、尊重和分享的品质特征。(2)教师给幼儿描述在体育活动是集体活动,通过游戏设计让幼儿感知怎样和同伴积极的交往互动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3)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既能作为领导者,也能作为服从者遵守游戏规则,表现出友善、平等和包容的品质。(图7)

图7

3 结 语

本研究以身体素养所包含的相关要素作为幼儿体育内容指南,既可以从国际认可的标准来审视我国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身体活动与运动参与情况,也可以为我国探究幼儿阶段养成体育习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以动作发展为基础建立丰富多样的体育教育内容可以强化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认知思考和探索能力;趣味化和教育性的体能练习目标不断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感知身体、认识身体,通过体育教育的过程让幼儿逐渐理解身体锻炼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机制,为今后养成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因此,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指南、标准化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实施内容,从宏观上为探索中国幼儿体育生态的实施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具体实施层面,为幼儿全面发展与园所体育教育质量提供了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动作身体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下一个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