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忠 张海 王丽
摘要:近年来,公立医院重心主要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强业务发展水平上,对于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重视不足,很多医院经济管理和运营效率低下,导致部门预算资金执行进度不力,效益不高。本文分析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意义,梳理了目前公立医院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就公立医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对策和需要抓好的重点环节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好绩效考核工作任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 预算管理 绩效
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
(一)国际环境背景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资金规范的重要方法和举措,目前,国外有近50多个国家和政府不同程度的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加,亦对资金的绩效管理提升了重视程度。长期实践证明,虽然绩效预算在有些地方推动较难效果不明显,但吸引力仍然很强,的确能改善政府治理能力和财政保障水平,切切实实给政府建设管理带来好处。
(二)国内政策依据
2009年财政部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对财政支出明确了绩效考评原则、办法和程序,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一步修订,强调了预算资金范围、把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纳入国法规定。全面推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建成全面覆盖、全部过程和全体方位的预算绩效体系进行部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拓展了绩效范围和考核办法,不仅对财政预算资金要提绩效,对预算支持的医疗业务质量和效益亦要提出绩效要求。
(三)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原因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财政收入放缓,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完善预算绩效机制,解决绩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实施预算绩效首先是公共服务责任体现需要,是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是经济压力与财政收支有限间的矛盾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方位格局,形成包括政府机关、部门单位和专项项目预算的全面绩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全过程链条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将政府收支的预算、执行、考核与监督全过程纳入绩效管理;三是健全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各级政府涉及所有财政性资金,延伸至政府投融资等活动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四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推动健全制度体系,建立标准科学、程序规范、方法合理、结果可信的绩效管理制度规则。
二、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立医院的所有资金均已纳入财政部门预算全面管理,其资金既有单位年度预算资金,也有上级财政拨款的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补助,还有横向合作科研类资金,公立医院的预算经费主要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升技术质量水平,着力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问题,在落实预算绩效改革任务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绩效认识还不够,绩效管理理念不足,有些医院“重争取、轻管理,重使用、轻考核,重执行、轻绩效”的意识尚未改变,缺乏医院花钱必须讲究效果效益的自觉;二是绩效管理范围和深度不足,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整,医院缺乏相应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没有覆盖医院所有财政性资金,也未监管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有些项目资金甚至没有绩效管理;三是绩效管理缺乏内在动力,效果监督都有赖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考核管理,缺乏主动自觉意识;四是有些医院绩效管理奖惩力度不够,约束激励作用不强,对医院资金绩效考核结果与来年预算资金安排挂钩机制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对提高医院公共服务效能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有限。
三、公立医院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建立现代国家财政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是深化醫改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院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注重结果导向,创新管理方式,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主要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普及性、公平性,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率的有机统一。
(二)完善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加强医院党委对全面预算绩效工作的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级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参与,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完善相关议事程序和内容,预算绩效管理全院一盘棋,各司其职落实职责,推动建立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将绩效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医院具体部门科室、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开展定期和专项检查绩效考评制度,确保每笔资金有人用有人管有成效。
(三)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确保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贯彻执行的前提,也是做好全面预算绩效的关键一步,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医院的发展实际,研究制定规范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医院预算绩效制度和实施方案,明确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考评的具体细则,围绕医疗业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完善涵盖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绩效目标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着力抓规范、建制度、提质量。
(四)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
医院依法依规组织收入,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所有收入(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收入、教学收入及其他收入)要纳入预算绩效统一管理,全面统筹预算安排。编制公立医院的年度部门预算要遵守支出标准和财务管理等相关规定,重点做好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编制,项目的绩效目标设计要清晰、科学、务实、可操作具有引导性,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任务数量、成本代价、工作产出,还要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四、抓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环节
(一)预算编制环节突出绩效导向
公立医院要加强事前绩效设计,明确拟达到的任务目标,并将绩效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预算申报的必要条件,从头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对为通过绩效评估或评估效果不佳的,可以暂缓安排预算,把资金调整到医院更需要地方。公立医院要重点论证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的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科学性、融资合法性等,对重大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绩效评估。
(二)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监控
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全过程监测督导,完善用款计划管理,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把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统一起来,同时监督,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提出解决办法进行纠正。
(三)决算环节开展全面绩效评价
公立医院对年度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要进行评价全覆盖,认真进行开展项目评价,或依托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考评,以如实反映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对项目任务没有完成、目标没有实现、绩效没有展现的要分析原因,对执行不力要改进优化,对绩效目标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的要进行说明改进。
(四)强化绩效评价刚性约束
医院对项目资金要综合考量资金使用效果。强化评价结果反馈和问题整改制度,形成项目执行有考核、考核结果有整改、优化完善有反馈的良性循环,对预算执行有力、任务完成及时、成绩效果显著的部门和项目要激励和进一步支持,对绩效成果低的要督促改进,对低效无效资金项目一律消减或取消,把资金调整到其他需要的医疗服务上,促进建立“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的良好管理氛围。
五、结束语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迫切要求公立医院创新预算管理方式,突出绩效导向、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医改资金效益,通过全体方位、全部过程、全面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做到“花錢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实现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资源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防止浪费损失,确保公立医院每一笔钱花的安全、用的高效,不断提升医院“救死扶伤”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治疗技术水平,解决服务好患者病人需要。
参考文献
[1]周丽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19(10):102-107.
[2]陈廷栋.发达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实践评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22(006).
[3]刘小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应对之策[N].中国财经报,2019-03-30(00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N].四川日报,2019-03-27(001).
[5]张娟.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绩效应用的探讨[J].会计师,2019(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