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社区公共场所或居家环境不太适合老年人,一方面是老年人更倾向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实际,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多项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的举措,推动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和农村。
在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说,意见提出制定医养签约服务规范,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据悉,通过签约合作,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可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急救、诊疗服务等。
意见提出,要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和养老床位。
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已实施近4年的医养结合工作,已让很多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受益。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说,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工作是一个“短板”,特别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者居家的健康养老服务还不够多,质量不够好。
王海东说,国家卫健委将着力补上“短板”,加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在农村统筹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村卫生室和农村幸福院的资源,统筹规划,毗邻建设,让它们建在一起,融合医养结合服务。
此外,国家卫健委将研究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指南,对它们进行监管和考核,同时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持,形成一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健康养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重点向居家和社区倾斜
王建军表示,社区和居家养老,既符合养老的传统也符合我国的实际。“十二五”以前,国家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主要考虑到机构的建设。在机构建设上,按照国际的标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养老床位已经达到千分之三十的床位。
从现在来看,最主要的还是居家和社区养老问题。“十三五”期间,在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方面就进行了调整,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都重点向居家和社区倾斜,在这方面,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财政部、民政部已经进行试点,重点还是朝居家和社区努力。在医疗卫生方面,也是重点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尤其是这个文件下发以后,将使社区和居家的老年人在医疗服务上更便捷,更能直接受益。
王海东介绍,意见出台以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会同民政部等相关部门抓紧开展政策解读,指导各地尽快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同时,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开展一些工作:
第一,加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工作。在加强社区这一块,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在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养老机构,内部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是为社区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者居家的健康养老服务。
第二,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一是深化医养签约服务,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本着相近、相邻和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签约合作,签约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急救、诊疗服务。二是加强医养结合机构本身的质量管理。要研究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指南和服务指南,还要对医养结合服务进行监管和考核。三是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持。要利用现有的健康和养老信息资源,通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形成一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健康养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加大对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的支持力度。意见中有很大篇幅来讲这方面的政策,一是优化投融资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指导各地严格执行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符合社会办医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当中的医疗机构,要给予社会办医的支持政策扶持,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二是减轻税费负担,特别是对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的机构,只要是符合条件的,要给予价格方面的优惠,要给予水电气热方面的价格优惠,以及税费的减免、资金的支持等。三是加强土地供应保障。意见有个突破,就是在不改变规划的条件下,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充分利用城镇闲置的商业用房、校舍、办公用房等闲置用房,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同时,给予五年的过渡期,五年之内可以不改变原来的土地用途,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对使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予以无偿或低偿使用。
未来将采取哪些举措让医养结合落到实处?王建军对此谈到,医养结合主要是指面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这些年医养结合发展比较快,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从中普遍受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民政等部门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将医养结合融入国家战略。将医养结合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已经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纳入了《“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纳入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慢性病防治规划以及癌症防治等專项规划,都特别强调和突出了医养结合。正是因为突出了医养结合,使现在传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是相关配套制度相继出台。加强康复治疗中心、护理中心以及安宁疗护中心的标准规范建设,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等,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引导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养结合领域。
三是各地工作积极推进。现在在全国设立了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省级实施意见,22个省份设立了省级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也就是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达到2万多家。
四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养结合服务面向居家和社区老年人,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控力度,会同工信部、民政部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行动计划,利用智能化手段和信息技术产品,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选出了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和示范基地。
五是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一是医养签约合作,二是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三是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四是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实现了融合发展。
(本刊综合自中国政府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