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丽
内容摘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实现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便捷,更好的实现三全育人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 学生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与发展,建立大数据信息管理,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利用大数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要求,现实的需要
2018年9月,首批“00后”正式人驻大学,开启他们的美好新生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刮起了“空手到”的旋风,学生一身轻便,行李包裹快递到校。90后、00后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大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从小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喜欢在网络上表达思想。他们线上活跃,寻找构建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高。然而若干不良的“网虫”式生活,一方面导致精神世界匮乏、无目标、无信仰,另一方面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化、毕业困难,最终大学荒废。
根据腾讯社交洞察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优握的家庭条件帮助00后接触到不同的兴趣领域并最终找到自己的契合点,并促使他们寻找更多、更深度的资源提升自己。”90后、00后大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中摸索前进,而网络的传播速度之快、内容之广泛,导致很多不良信息趁虚而入,大量的虚假、有危害信息很容易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引人歧途。
2.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辅导员除了参与学生的奖助贷补工作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团会、心理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班团建设、发展党员等等。在所带学生过多的情况下,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交心谈话,难有余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面临的学生群体的变化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在应对高校学生工作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建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以信息化为支持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积极探索新时代“互联网+”学生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利用大数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1.有利于因材施教,以点带面,增强学生工作的预判性
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以万计,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普遍性,也有着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7后的学生“怒刷微博玩贴吧,QQ红包轮流发,点赞狂魔萌萌哒”,99后、00后的“二次元”“666”“skr”,稍有不慎辅导员老师就“out”了,仅仅是网络流行词便如此强大,更何况是其他。以浏览QQ空间为例,久而久之的观察中,辅导员不知不觉会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文件夹,活跃的、爱打游戏的、文艺伤感的、兴趣班的、失恋的……每天不一样的动态,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这个同学的认识,并且在评论、点赞中加深印象,形成该同学的初步画像。假如学生A的空间动态经常有B的留言和评论,转发以及互动,不难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亲疏。甚至在这个常规浏览空间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对心理问题同学、家庭突发变故同学进行早期的干预和帮助,辅助前期的排查摸底工作,在谈心谈话中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关注,另一方面科学地引导干预下不至于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建立大数据中心、网络育人平台,小到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运动轨迹,大到可以覆盖寝室、班级、学院甚至全校同学的数据信息,由此单元格与单元格之间形成更大的网格。这样一个网格数据信息的建立,有助于全面、有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利用数据化分析学生群体、个体的行为特点、思想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为不同特质的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套餐,从而优化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干预,增强对学生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
2.有利于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整合资源
“高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及师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必将受到大数据时代的深刻影响。”[1]作为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在一对多的关系中,不管是“5+2”“白+黑”,还是“千根线,一根针”,“万能”的代名词背后也有“不能”的时候。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地将辅导员从繁琐的学生事务中解脱出来,精简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以便更多的精力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与学生的日常交流、谈心谈话中。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数据化生存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背景,大数据时代开展学生工作需要具备理性化决策、精确化预测、个性化服务。”[2]大数据信息的共享可以更加充分地整合学校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大的中心信息库,便于学生管理科、资助科、财务处、教务处等机构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数据信息之間的无缝对接,便于各部门进行工作。
三.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众多,协调困难增加。运用大数据布局高校“一体化”育人平台,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统筹安排,学生的数据化信息进系统、群体化信息相互关联,形成的个人画像、群体画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万事开头难,数以万计的数据信息处理起来任务量庞大,信息的采集、录人更是需要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个人信息建档、信息更新、维护等工作,有赖于技术性的支持和各级部门的相互配合。假如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共享、反馈,数据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只有把这个大数据平台建好了才能更好地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造“一体化”育人平台,也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一些问题,告别“表哥”“表姐”的工作常态和层层的人工审批。
大数据信息来源广、数量大、种类多,信息处理庞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需要一段时间上的转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图文表信息的分析能力也有待增强。大数据库的运行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和维护,另一方面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培训,增强各部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大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建立大数据库在便利了工作方式的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的泄露埋下了隐患,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将给学生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保护学生的信息安全,是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育人的主动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一体化育人,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教育环境、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培养目标等在时代的发展中日渐变化,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应该早日将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全面铺开,让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2]胡晶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