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反思

2019-10-22 04:06梁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反思

梁叶

内容摘要:传播中国文化是孔子学院的两大职能之一,而文化活动是其重要的办学形式。本文以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本部2018年度的文化活动举办情况,从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主体、活动对象以及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等不同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其文化活动开展的现状,总结其着力打造品牌文化项目、不断走出大学校园、发展多元社会参与力量和争做文化活动“孵化器”等成功经验,以及活动主题缺乏深度性、现当代文化缺失、缺乏评估反馈机制等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旨在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孔子学院 文化活动 现状 反思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世界也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国,于是2004年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汉语学习热潮。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推广汉语,包括汉语教学、汉语考试等;二是传播中国文化,以文化教学和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孔子学院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迅速走完了如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等老牌语言文化机构数十年甚至近百年才走完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最鲜活生动的窗口。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框架蔚然形成[1]。

二.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在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王学松(2014)把文化活动定义为配合文化海外传播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配合教学的文化活动和以文化大众传播为目的的文化活动[2]。可以理解为一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线,主要涉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另一种是以文化大众传播为主线,而不一定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场地。本文研究的是第二种狭义的文化活动。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3]。而文化活动是孔子学院重要的办学内容之一,更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此进行研究和反思,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有助于促进其文化活动乃至整个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样本——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及开展文化活动的情况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农大孔院。泰国农业大学在泰高校中综合排名第三,农大孔院于2008年7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中方合作院校为华侨大学。农大孔院成立11年以来,在文化活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2018年为例,仅农大孔院本部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就有27场,塑造了“中文歌曲大赛”、“走进中国大型文化展”、“中医养生讲座”、“中国文化夏令营”等一系列连年举办的品牌文化活动,走进当地中小学和社区,深入泰国上议院和立法议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孔子学院总部新闻中心网页中农大孔院相关新闻和泰国华人媒体泰华网的相关报道,结合自身在泰国文化传播的工作和调研经验,统计分析了农大孔院本部2018年度(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文化活动举办情况,列举如下:

2019.1.25-2.2,农大孔院第七届“走进中国”大型文化展;2019.1.31,农大孔院与泰国上议院秘书处联合举办“保健与养生”中医讲座;2019.1.29,农大孔院与泰国上议院秘书处联合举办泰国立法议会中医养生讲座;2019.1.26,农大孔院与曼谷集善善堂联合举办第二届“健康与养生”中医讲座;2019.1.25,泰国农大孔院与泰国四所大学联合举办第七届四校中文营;2019.1.23,农大孔院与农大中文系联合举办新年联欢会;2019.1.21,农大孔院和泰国上议院秘书处联合举办迎新春活动;2018.11.30,农大孔院第三届“神农杯”中学生汉语歌曲大赛;2018.11.28,泰国立法议会议员书法体验活动;2018.11.24,农大孔院与农大中文系共同举办中学生中文营:2018.11.17,农大孔院第五届“华语新秀杯”卡拉OK大赛;2018.11.7,农大孔院开展“中国信息技术”文化讲座;2018.10.20-10.21,农大孔院泰国教育部民教委文化活动培训;2018.10.10,農大孔院手绘团扇文化体验活动;2018.9.15,农大孔院孔子学院日活动;2018.9.12,农大孔院中秋联欢会;2018.5.19-6.1,农大孔院大学生赴华团中国印象之旅;2018.3.28,农大孔院“汉语桥”大学生演讲选拔赛;2018.3.18-3.26,农大孔院“印象·泰”书画展;2018.2.16,农大孔院迎新年书画展;2018.2.14,农大孔院与中文系联合举办新春联欢会;2018.2.12,农大孔院与泰里拉中学新春联欢会;2018.1.26-2.3,农大孔院第六届“走进中国”大型文化展;2018.1.24,农大孔院和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中文导游就业指导讲座;2018.1.14,农大孔院在曼谷社区举办中医穴位专题讲座;2018.1.11,农大孔院与中文系联合举办校园开放日;2018.1.9,农大孔院举办“泰里拉书法比赛与汉语知识竞赛”。

四.农大孔院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

1.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着力塑造品牌项目。

分析农大孔院2018年度举办文化活动可以发现,其涵盖了中国歌曲、舞蹈、乐器、书法、国画、茶艺、剪纸、中国结、团扇、陶瓷、灯笼、中医药、中华美食、传统服饰、中国文化知识等众多文化元素,涉及民俗、美术、中医、武术、音乐、饮食、手工等多个领域。既有节日习俗等传统文化,又有信息技术等现代文化,既有琴棋书画等雅文化,又有舞龙舞狮等俗文化,既有中国文化系列展览等综合呈现的方式,也有中医专题讲座等专项呈现的方式。总之,农大孔院力求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时,对于一些精品活动深耕细作,打造了一系品牌文化项目。比如“走进中国”文化展连续举办了七年,每届为期九天,每天通过一个不同的活动主题,如年画、团扇、香包、青花瓷、传统服饰等,使上千名农大师生、附近居民有机会近距离体验中国文化,形成规模效应。再比如每年定期举办的华语新秀杯卡拉OK大赛,经过五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在农大成为具有认知度的知名赛事。

2.活动形式纷繁多样,不断走出大学校园。

将农大孔院2018年度的文化活动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分为讲座、比赛、展览、节日、体验、表演、夏令营、培训共8种类型。可以看出,农大孔院的文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樣的,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动手体验,动静结合。其中体验活动是最多的,在27场文化活动中就有8场采用体验形式。这是因为体验形式的受众参与度高,动手操作的机会多,学习效果也更好。其次讲座的频率也有6场,这种一对多的方式虽然较为传统,但是受众广,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同时农大孔院的文化活动不局限于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孔院内部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学汉语的学生,而是走进政府部门,走向片区中小学,深入附近居民社区,不断地“走出去”。比如农大孔院将中医讲座一边开到了泰国上议院秘书处和泰国立法议会,为政府官员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一边也开到了曼谷华人社区,为当地居民普及中医保健疗法,从高层到基层,拓宽活动对象的范围。再比如农大孔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学生中文歌曲大赛,参与比赛的选手来自曼谷市一区二区31所中学;联合农大中文系举办的校园开放日接待了400多名泰国高三学生的文化参访;在泰里拉中学举办的书法大赛和汉语知识竞赛有超过20所的曼谷中小学的学生参加。这些都可以看出农大孔院注重走出固有的圈子,将中国文化带给更多的人。

3.借势合作,发展多元社会参与力量。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从文化活动的主体来看,农大孔院非常善于借势合作,与当地高校、政府、中小学、华人社区、媒体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形成多元的社会参与力量。在借势方面,农业大学一年一度的农展会是泰国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展会,每日流量过万。农大孔院利用这个契机,举办自己的中国文化系列展,借助平台资源,将中国文化活动与当地活动结合起来,在节约宣传成本的同时,扩大了受众面。华人是泰国促进中国文化推广的重要社群,农大孔院借助当地华人的力量,与华人社区如曼谷集善善堂和华文媒体如泰华网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农大孔院文化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农大孔院积极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文化传播。比如和泰国法政大学、正大管理学院、泰国商会大学等四所高校联合举办第七届大学生中文夏令营,超过100名大学生参加;和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印象·泰”书画展览;邀请泰国商会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来农业大学主讲“中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讲座。在政府方面,农大孔院与泰国上议院有着频繁的高层互动,将书法体验、新春联欢会、中医讲座开到了泰国上议院秘书处和泰国立法议会,争取到了政府官员对中国文化推广事业的支持。农大孔院更专注于将各类文化活动带到片区中小学,从小埋下一颗文化友谊的种子,比如邀请曼谷地区6所中学89名学生到农大参加中文夏令营,邀请卡新通双语国际中学师生体验手绘团扇文化活动。最后,农大孔院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也有密切的交流,追求文化活动的专业性,力求给受众带来最高质量的文化体验。比如中医讲座由国内中医专家张弘焕先生主讲,中文歌曲大赛邀请中国音乐协会会员、女高音歌唱家赵宝珍老师担任评委,泰国上议院新春联欢会邀请著名书法家贾庆老师和第四届国际古筝大赛金奖得主古筝演奏家陈湘汶老师现场表演。

4.努力实现“本土化”,做文化活动的“孵化器”

农大孔院“因地制宜”,在设计文化活动的时候重视“本土化”,注重受众需求。比如泰国人都比较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注重审美,农大孔院就经常开展一些如灯笼、中国结、年画等手工活动和传统服饰体验活动,以及中文歌曲大赛,深受学生喜爱。再比如农大孔院关注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联合人文学院举办导游就业指导讲座,分析中文导游行业形势,传授就业经验,学生们感到非常实用。此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农大孔院在做好自身文化品牌的同时,努力承担文化活动的“孵化器”的职能,授人以渔。比如农大孔院协助泰国教育部民教委教师培训,无私地分享自身的精品文化活动,努力帮助参训的汉语教师提高中国文化活动项目开展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比如协助泰里拉中学举办中文歌曲大赛、书法大赛、汉语知识竞赛、春节联欢会,帮助片区中小学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动。

五.农大孔院文化活动的不足之处

1.浅层文化元素多,活动主题缺乏深度。

泰勒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按照文化的内容,常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4]。农大孔院文化活动涉及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琴棋书画、剪纸、中国结、茶艺、武术、中医、瓷器、传统服饰、中华美食、中国概况等;涉及的行为文化主要有春节、中秋等节庆文化习俗;几乎很少涉及到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属于浅层文化,观念文化包括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属于深层文化。很明显农大孔院的文化活动更多停留在物质的浅层文化层面,活动多以展览、表演、体验的形式呈现,流于形式,热热闹闹但却犹如蜻蜓点水,容易导致受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刻板印象。没有充分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度,文化活动的效果就难以长久维系。

2.传统文化元素多,现当代文化缺失。

统计分析农大孔院2018年度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其涉及的文化元素分布并不均衡。在这27场大型文化活动当中,传统文化元素远远多于现代文化元素。只有3场涉及中国故事、中国旅游、中国信息技术等当代中国文化,有且仅有中国信息技术讲座这一场介绍了腾讯、阿里、京东、小米、共享单车等当代中国科技文明、经济文明。在宣传中国文化的时候,过于倚重中医、武术、书画等传统文化,但有时我们自己中国人对此都不太感兴趣或者似懂非懂,比如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很少喜欢京剧。那么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就不能代表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现当代文化的缺失是中国文化国际推广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农大孔院只是正好体现了这一痛点。

3.重传播轻互动,缺乏评估反馈机制。

和大多数孔子学院一样,农大孔院的文化活动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播,忽视了中泰文化的互动、交融,更像是单向的文化輸出和推广。在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中国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缺少与泰国文化元素异同点的对比、交流。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歌德学院每年项目中,纯粹介绍德国文化的项目只占20%,而中德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占80%(吉颖新,2009)[5]”。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和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6]。所以,文化交流应是双向的、交互的,才能达到真正的、深入的融合与发展。此外,当文化活动结束后,缺乏从专业传播角度的评估方案和标准,也缺乏后续的反馈评价机制,不利于文化活动的深入发展。

六.针对农大孔院文化活动的反思与建议

1.注重活动深度,加强文化内涵建设。

虽然物质文化更容易被感知,引起受众兴趣,但是观念文化才是文化的精神内核,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设计文化活动时不能只注重参与度和体验度,更要有意识地深化其文化内涵。在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多做文章,可以多向受众展示中国“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价值,“以和为贵”的和平发展理念,以及“仁者爱人”的仁爱思想等。因为,虽然文化具有民族性,但是人类文明是共通的,是可以相互理解的,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价值,有助于受众深刻地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创新表达方式,可以采用直观体验加深层讲解的方式,采用西方媒体常用的“讲故事”的方法,以“微角度”切入,展示中国价值、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寻求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

2.重视宣传当代中国文化,关注世界热点问题。

我们生活在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当代文化,因为当代文化更加贴近当今生活,更容易引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孔子学院在弘扬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重视宣传当代中国文化,在文化活动中介绍中国最前沿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科技文明,关注现代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可以宣传中国快速发展的奇迹,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梦”;介绍中国数字化的消费习惯,如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经济文明;展示中国高铁、云计算、量子卫星等科技文明;关注气候、环境等引人思考和共鸣的世界热点问题。

3.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健全整体运行评价体系。

文化的共存需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建设性的道路是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7]。对于不同文明的共同点,孔子学院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加强交流和互动,注重深层次的合作与磨合,避免以“我”为中心,陷入单向文化输出模式。对于不同文明的差异性,举办文化活动时应该尊重其文化的民族性,注意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平衡,坚持孔子学院“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追求文化的和谐共生。同时应建立健全孔子学院整体的运行评价体系,尤其是文化活动的前期评估和后续反馈机制。建议孔子学院建立文化活动档案,从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涉及文化元素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地调研和评估,有助于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艳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活动设计探究[J].文教资料,2019(4).

[2]王学松,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刍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5).

[3]张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王沪宁主持[N].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4]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19.

[5]吉颖新,歌德学院向中国输出什么[J].中国企业家,2009(8).

[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新华网,2014年3月280.

[7][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刘排、张立平等译.新华社出版社,1998:369.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反思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和谐社会发展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