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家长似乎都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种莫名的好感,认为孩子成绩好一定很聪明,成绩不好的肯定是笨,不开窍。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关于人类聪明的分析可以从8个范畴来看待: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仅凭成绩判断一个同学聪明与否显然有失公允。
成绩只是每个同学在学习知识方面表现如何的一个衡量标准,不是全部。因为只要有成绩排名,就总得有同学靠后。事实上,考试不擅长的同学,可能体育很好,或者很有音乐天赋,或者人际交往能力很强,大家都喜欢他。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大家也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扬长避短,才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
实锤,又叫石锤,字面意思是实实在在地一顿锤击,引申义为关于某件事情的强有力的证据,或者说因为证据的出现而使得某件事情的定性变得不可更改。实锤的由来是跟娱乐圈八卦紧密相关的。娱乐圈向来是非多、传闻多,但很多牵动粉丝小心脏的事情都是扑朔迷离、难辨真假。大家真希望有更多的实锤出现,帮自己的“爱豆”正名或者锤死别人家的“爱豆”。
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因为遗忘了一项作业而遭处罚,他便写了一首悔过诗交给老师,但老师并没有完全消气。这名同学便重新改写,于是悔过诗2.0版出世,全文如下:
庸生前夜不当绩,作业总是漏三题。
七情六欲乱心智,走火入魔入歧途。
次日江公良多火,怒吼群雄聚笕实。
本庸心中一抖擞,初闻涕泪满衣裳。
三步并作两步走,马上下跪拜江公。
今日立下军令状,三题不做提头见。
不知江公意何思,能否赦免三宗罪。
权当博君一媚笑,我想再活五百年!
中国的方言种类繁多,通俗来讲,全国方言分为七大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为不同的片区。但随着教育的普及,人口流动的增加,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日渐式微。有数据统计,江苏几个城市6~20岁人群中能讲方言的比例普遍不高,其中南京较高,为52.8%,扬州为49.7%,但苏州不足5%。方言的缺失与家庭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在南京市区调查的数据显示,只爸爸是本地人的家庭,与子女对话使用南京话的比例为57.7%;而只妈妈为南京人的家庭,与孩子对话使用南京话的比例是45.8%。更不乐观的是,在这些受调查的父母中,81.4%的人认为没必要和孩子交流时使用自己的方言。方言不等于土语,它里面有非常多的内涵表达是普通话所达不到的。可惜的是,方言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不是吗?
我刚刚去买药,走进药店突然忘记要买哪一种药了。
药店的导购一脸自信地说:“我卖药三十年了,你只要说出来药名里的两个字,我就能知道你要买什么了。”
我想了半天,说:“我只想起了最后俩字。”
导购很期待地说:“什么?”
我说:“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