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作军
文古作军
例1如图1,∠CAB=∠DBA,∠C=∠D,E为AC和BD的交点。△ADB与△BCA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图1
【错解】△ADB≌△BCA。
∵∠C=∠D ,∠CAB=∠DBA,∴∠DAB=∠CBA,∴△ADB≌△BCA(AAA)。
【知错】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是对的,但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条边对应相等。因为角决定三角形的形状,边决定三角形的大小。
【正解】△ADB≌△BCA。
∵∠CAB=∠DBA,∠C=∠D,AB=BA(公共边),∴△ADB≌△BCA(AAS)。
例2如图2,已知△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CD=BE。△ADC、△AEB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图2
【错解】△ADC≌△AEB。
∵AB=AC,BE=CD,∠A=∠A,
∴△ADC≌△AEB(SSA)。
【知错】错解在于把“SSA”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这是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中最典型的错误。实际上,“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附加条件才能成立。
【正解】△ADC≌△AEB。
∵AB=AC,D、E为AB、AC的中点,
∴AD=AE。
在△ADC和△AEB中,
∵AB=AC,AD=AE,CD=BE,
∴△ADC≌△AEB(SSS)。
例3如图3,已知AC、BD相交于点O,∠A=∠B,∠ACD=∠BDC,AD=BC。试说明△AOD≌△BOC。
图3
【错解】在△ADC和△BCD中,
∵∠A=∠B,∠ACD=∠BDC,DC=CD,
∴△ADC≌△BCD(AAS),
∴△ADC-△DOC=△BCD-△DOC,
即△AOD≌△BOC。
【知错】错解将等式的性质盲目地用到三角形全等中。实际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只有“SAS”“ASA”“AAS”“SSS”“HL”,此题不能利用等式的性质直接求解。
【正解】在△AOD和△BOC中,
∵∠A=∠B,∠AOD=∠BOC,AD=BC,
∴△AOD≌△BOC(AAS)。
例4如图4,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BD=CD,DE、DF分别垂直于AB、AC,垂足为E、F。求证:BE=CF。
图4
【错解一】由图可知DE=DF,
在Rt△BDE与Rt△CDF中,∵DE=DF,BD=CD,∴Rt△BDE≌Rt△CDF(HL)。
∴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错解二】由图可知AD⊥BC,通过证明△ABD≌△ACD,得AB=AC。再由Rt△AED≌Rt△AFD,得AE=AF,从而得到BE=CF。
【知错】证明过程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是题目的已知条件;据是证题的依据,即书上的公理、定理、定义等,不能想要什么条件就写什么条件。错解一中认为DE=DF,并没有经过证明,就直接作为已知条件应用,因而产生错误;错解二中,把AD⊥BC当作条件,没有经过证明,因而也产生错误。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证题不严谨,推理过程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正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DE、DF分别垂直于AB、AC,∴∠AED=∠AFD。又∵AD=AD,∴△DAE≌△DAF。
在Rt△BDE与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
∴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5 如图5所示,在等边△ABC中,D、E、F分别为AB、BC、CA上一点(不是中点),且AD=BE=CF,若将几个全等的三角形看作一类,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类。
图5
A.3 B.4 C.5 D.6
【错解】A。
【知错】部分同学审题时过于简单,不细心推敲,没有灵活运用所给条件,再推出新的结论,只是直接运用了已知条件就做出简单判断。
【正解】∵AB=AC=BC,AD=BE=CF,∠BAC=∠ABC=∠ACB,∴△EBA≌△DAC≌△FCB。
∵BD=AF=EC,AB=AC=BC,∠BAC=∠ABC=∠ACB,∴△DBC≌△FAB≌△ECA。
∵∠BAE=∠ACD=∠CBF,AD=BE=CF,∠AEB=∠ADC=∠BFC,∴△ADG≌△CFN≌△BEM。
∵ ∠ABM=∠CAE=∠BCD, AB=AC=BC,BM=AG=CN,∴△ABM≌△ACG≌△CBN。
∵∠AGD=∠EGC,∠FNC=∠DNB,∠BME=∠AMF, ∠AGD=∠FNC=∠BME, ∴ ∠EGC=∠DNB=∠AMF。∵BD=AF=EC,∠DBN=∠FAM=∠ECG,∴△DBN≌△FAM≌△ECG。故选C。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全等三角形易错题的研究,寻找错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在改正错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