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进行分析,有42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全部患者中显效病例是25,显效率为59.52%;有效病例是14例,有效率是33.33%;无效病例是3例,无效率是7.15%;共有92.85%的患者治疗有效。出现了4例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率是9.52%,2例肠道症状,肠道症状几率是4.76%;白细胞下降1例,占2.38%;头晕1例,占2.38%。患者的SLEDAI、ESR和C3补体水平在治疗后有很大的差异性,SLEDAI评分和ESR水平在治疗前比较高,C3补体水平比治疗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改善,不良反应率比较低,临床中安全性和稳定性比较高。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羟氯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 治疗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患者的器官和组织功能受到了损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主要是育龄女性发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皮肤炎性反应,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传统方式是糖皮质激素作为主药药物治疗,可以让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改善,具有抗敏抗炎的作用[2]。根据临床研究显示,羟氯喹是新型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对免疫紊乱引起的皮肤损害起到治疗作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促进受损皮肤修复[3-4]。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研究表明,患者的发病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分泌增加,免疫物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关联,这些状态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抵抗作用,影响了器官功能,使器官受到了损伤。此次本院就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对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分析,最小15岁,最大55岁,平均(31.29±5.28)岁,全部患者临床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强的松0.5mg/(kg·d),5 mg/片,4~12片/d,饭后口服,连续治疗2周。观察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皮肤症状和表现均完全消失,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有效:患者的症状大部分小时,偶尔有不适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有不良反应出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2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比较
患者的SLEDAI、ESR和C3补体水平在治疗后有很大的差异性,SLEDAI评分和ESR水平在治疗前比较高,C3补体水平比治疗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42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全部患者中显效病例是25,显效率为59.52%;有效病例是14例,有效率是33.33%;无效病例是3例,无效率是7.15%;共有92.85%的患者治疗有效。出现了4例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率是9.52%,2例肠道症状,肠道症状几率是4.76%;白细胞下降1例,占2.38%;头晕1例,占2.38%。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研究表明,患者的发病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分泌增加,免疫物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关联,这些状态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抵抗作用,影响了器官功能,使器官受到了损伤。
ESR和C3补体是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诊断的主要指标,C3补体水平高则表示患者的肝肾功能较好。此次研究中,全部患者中显效病例是25,显效率为59.52%;有效病例是14例,有效率是33.33%;无效病例是3例,无效率是7.15%;共有92.85%的患者治疗有效。出现了4例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率是9.52%,2例肠道症状,肠道症状几率是4.76%;白细胞下降1例,占2.38%;头晕1例,占2.38%。患者的SLEDAI、ESR和C3补体水平在治疗后有很大的差异性,SLEDAI评分和ESR水平在治疗前比较高,C3补体水平比治疗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和头晕是羟氯喹的主要不良反应,在为患者进行治療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病史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降低羟氯喹的剂量,积极的预防不良反应,采取应急处理方式,防止药物使用不当,对患者的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和损伤[5]。
总而言之,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效果理想,对患者的病症表现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不良反应率比较低,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比较高,两者能够互相补充,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6]。
参考文献
[1] 饶慧,肖嫦娟,曾清华,等.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8和IL-10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74-6876.
[2] 许诚,葛成芹.羟氯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06):797-799.
[3] 胡煜琳,刘代强.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5,43(02):39-41.
[4] 刁美霞.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03):46-47.
[5] 宁军.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01(05):1754-1756.
[6] 郝冬林,徐东,刘晶,等.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3):9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