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
【摘 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给予剖宫产围手术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血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 vs 24.00%,8.00% vs 4.00%),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发生率,保障母儿安全,防治效果理想,而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临床效果
妊高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妊娠期合并症,血栓形成是妊高征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若延误治疗可导致孕妇和新生儿死亡,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剖宫产是妊高征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及时解除危险,确保母婴生命安全,但妊高征患者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极易发生静脉血栓,报道显示剖宫产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是平时的2~4倍甚至更高[1]。本研究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拟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低分子肝素在妊高征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在血栓防治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妊高征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剖宫产,经本院临床诊断证实为妊高征,血压≥140/90mmHg,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免疫性疾病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已签署知情协议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编号奇数者纳入观察组,编号偶数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39岁,平均年龄(34.90±3.44)岁,孕周29+2~40+1周,平均孕周(35.49±2.76)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40岁,平均年龄(34.76±3.39)岁,孕周30+3~39+2周,平均孕周(36.45±2.34)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11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行剖宫产手术治疗,手术由同一组产科医生完成,采取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剖宫产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密切监测母儿状态,间断吸氧,对全身水肿者适当限盐,补充足量蛋白质、热量,同时进行解痉、扩张血容量、降压、镇静、利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术后12h皮下注射5000U,持续使用5d,第3d复查凝血4项,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与产后出血率,血栓診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对比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有1例单侧血栓,对照组有4例单侧血栓和2例双侧血栓,观察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对比
观察组有2例妊高征患者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8.00%,对照组有1例妊高征患者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4.00%,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情况,围产儿死亡率均为0.00%。
3 讨论
19世纪中期国外学者提出诱发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妊高征围手术期发生血栓的成因也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妊高征本身和剖宫产手术都会对血栓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妊高征使血液处于病理性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广泛,增加了血栓风险。此外妊娠期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卧床时间较长,导致盆腔血管扩张血流缓慢[2]。盆底静脉丛解剖结构复杂,剖宫产术中容易对血管造成意外损伤,引起继发性凝血功能增强,术后卧床活动减少,下肢血液回流缓慢,导致围手术期血栓风险成倍增加[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妊高征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血栓,使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报道显示,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的几率是40%~60%,致命性肺栓塞的几率是0.5%~2.0%,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血栓危险,保障孕妇生命安全的关键[4]。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解聚而来的,其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2~4倍,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可以发挥持久有效的抗血栓作用。此外,低分子肝素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较大,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动物实验也表明其没有胎儿致畸作用。侯彩莉[5]相关研究提及,对妊高征产妇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作为观察组),治疗组妊高征产妇的血栓总计率、产后出血总计率、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比对照组妊高征产妇更低,存在统计学数据意义。说明对妊高征产妇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使围术期血栓以及产后出血情况明显减少,使妊高征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明显降低,存在重要临床治疗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对妊征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围手术期血栓风险,而且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雪兰,陈薪,陈士岭.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10):735-738.
[2] 张丽,王莹,于子荞,等.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效果的系统评价和试验序贯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10):17-26.
[3] 董春锋,王苏杭.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2,18(16):2673-2674.
[4] 付雪梅,王丹,郝鹏锴.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8):1681-1683.
[5] 侯彩莉.低分子肝素在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防治中的疗效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03(1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