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霞
摘 要: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水平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的实际运行需要,必须要从多个角度予以全面考量,运用创新型思维进行设计,确保城市道路的功能可以最大化的展现出来,道路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在此情况下城市道路工程的综合效益必然会有所提升,给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科学性;提升方法
1 道路工程设计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道路工程设计不单单是交通行业的内部问题,而是与道路所在或连接的城市中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道路工程设计时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到道路工程设计的现实意义,结合地域特点及城市特点,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道路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需求来开展设计工作。道路工程设计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针对道路功能的不同来进行工程设计,不断提高设计的水平,更新设计理念,发挥道路工程设计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道路工程设计本身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道路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类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要与各种部门打交道。比如道路工程设计中经常要与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以及各种专业管线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对接。同时,道路工程设计者还要与规划部门、测量单位、造价公司、施工监理单位等多部门配合。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道路工程设计的失误和偏差,影响道路施工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在道路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深入到工程现场充分搜集资料和可能会影响道路工程设计的各种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整个设计方案造价经济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有比较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因为在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中统筹设计工作是重点,需要制定详尽的任务工作目标,此外还要根据各方的反馈信息及时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2.1 用地要求
当确定了城市道路的建设用地以后,接下来要思考功能分区和地段分区,以此为基础设计道路交通模式,一般来说,城市道路需要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使之成为地下道路、地面道路和高架桥道路,以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除此之外,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不能单单考虑交通功能,还要具备排水、供暖、供气等多种功能,更要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2 安全要求
由于人们出行方式比较多样化,交通工具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出行需求不同,选择的交通工具也会呈现差异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需要给车辆和行人设计专用通道,如非机动车道、公交车道、人行道等,不同等级道路要设置隔离设施,且不能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这样城市道路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2.3 视觉要求
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希望居住环境具有生态性和美观性的特征,这就需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在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增添更多的美学元素,加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以赋予城市道路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让人们在出行过程中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
3 提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科学性的方法策略
3.1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需结合规划路网布设,平面线形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并根据道路等级,与两侧的土地利用布局相结合,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根据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确定交叉口的处理形式,为交通组织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为交通管理创造条件。功能性与景观性并重,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营造出优美、和谐的空间环境。
3.2 道路纵断面设计
因地制宜地選用纵断面技术标准,线路平纵线型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做好平纵组合设计。道路竖向设计时需满足道路排水及防、排洪设防及敷设各种地下管线的要求,并结合用地竖向规划、沿线现状地形等进行综合设计,尽量减少填挖方工程量,节省投资,并适应临街建筑布置。
3.3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应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满足市政管线布设的要求,避免沿路地下管线、构筑物等相互干扰,保证雨水的排除。横断面布置与道路功能和性质协调,与当地地形、地物协调,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协调。横断面设计需充分发挥绿化的作用。城市道路中的绿化既能起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和美化城市、美化道路的作用,也可做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的备用地。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首先应该按照城市道路的通行特点,对不同功能的道路采用不同的侧重点。在满足近远期交通流量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使人、车、绿化三者的协调性和安全性,保证城市道路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安排和宽度能够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要,并且满足地下排水和地面排水的要求。
3.4 平面交叉设计
交叉口类型的选用,需要从区块路网交通组织方面考虑,综合道路功能、等级及道路间距,力求沿线车辆出入的便利性及交通组织灵活性与主干道路畅通的协调统一。平面交叉口设计以交通规划为基础,以交叉口流量、流向为依据,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地布置平面交叉口。平面交叉口设计应满足设计年限的服务水平及设计年限末的通行能力要求,进口道通行能力与其上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并注意相邻交叉口的协调。进口道需要满足停车长度;出口道需有足够的疏解能力,满足各向车流迅速驶离交叉口。与主要交叉口相交时转弯车道需要进行拓展,确保交叉口直行车道数目与路段保持一致。
3.5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是为人而服务的,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最终设计目标,需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相关工作中能够着重加强下面几项内容的设计:
第一,隔离带起到了降低噪音、吸附尾气的作用,还能够美化环境,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应加强隔离带的设计,充分保留原有的绿色景观,并在道路两边的沟渠种植绿化带,以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第二,道路规划建设地点与居民区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尽量削弱道路施工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三,城市道路空间涵盖了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机动车、步行等各个区域,各个区域的位置和面积要与其功能相对应,以满足城市道路的运行需要。第四,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盲人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使用城市道路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对此,应设计残疾人和盲人专用道路,加强道路平整性设计,为老年人和儿童设计过街通道,将人本思想真正的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承担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需综合考虑设计、施工的成熟工艺和经验,充分体现环境及功能要求,做到近远结合,交通便捷,管线系统布置合理,景观整体协调,实现市政配套设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谭忆,吕鹤.道路工程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161~162.
[2]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招标,2017(37):36~37.
[3] 张向卫.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的把控[J].门窗,2017(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