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废旧设备可重用性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究

2019-10-21 09:11赵云付晓宁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

赵云 付晓宁

摘 要: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存在大量待报废的废旧设备,简单直接的报废模式降低了设备使用效益,不能使其充分利用。利用废旧设备的可重用性,通过开展开放实验课堂,对废旧设备进行拆装改造和创新,创造出一件件“新设备”,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筛选出具有展示意义的废旧设备,进行设备文化展览,既能发挥废旧设备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又能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设备技术的发展史。

关键词:废旧设备;设备可重用;学生实践;实践创新

在建设创新型大国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基本要求。设立实践教学或认知实习课程是目前很多学校学生的主要实践来源。然而,仅仅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解或者短时间的认知实习是远远达不到专业实践的目的的。高校应鼓励学生主动地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在工业生产上及以后的科学研究,提升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校为了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和环境,逐步更新实验仪器和设备,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废旧设备待处置。如果按照简单直接由回收公司回收的报废模式处置废旧设备,回收残值很少,也无法充分利用废旧设备的剩余价值。为此,我校将废旧设备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尝试了废旧设备拆装和展览的模式。

1、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

1.1现行模式

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构成,开设与课程理论教学配套的实验课程,在理论课教学完毕之后,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以此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1.2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学时少,学生在较少的实验时间,只能了解所做实验项目的基本内容,无法充分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教学方法单一,简单重复性的教学任务多,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思维,相关实验项目完成之后,学生也不能完全知悉所做实验的真正意义,同样不能完全掌握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实验设备台套数及功能受限,部分实验课分组人数过多,并不能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操作;专业交叉和融合性差,实验设备的功能得不到开发[1]。

由于现行实践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及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各大高校开展了以项目的依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实验室开放计划、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校内外各类竞赛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

完善校内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建设能激发学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信心,实践教学条件平台的开拓能有效的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所以,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已有资源,搭建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平台,低成本、高效率的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具有教学改革研究意义的[2]。

2、充分利用废旧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平台

2.1废旧设备的处理现状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高校存在“重购置轻处置”的现象,目前废旧设备的处理结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申请报废、设备管理部门统一审批、集中报废运作模式[3-4];另一种在库房无限期堆积。申请报废回收,一方面的原因是确实无法满足教学科研使用,另一方面原因是与资产配置有关系,大部分高校资产配置跟存量是挂钩的,想申请更新设备,存量的设备就要申请报废[5],这和高校实行预算制度和配置管理是有关的。部分廢旧设备虽然申请报废,但是拆装换件后还能使用。但是很多设备管理人为了省事,往往采取直接报废的做法。在库房堆积,不仅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占用学校面积,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2废旧设备的可重用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备具有可重用性。“可重用”理念不是一种简单的再利用思想, 而是从大局从法, 进行全方位的换位思考,为高校实验设备处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让仪器设备的残值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6]西安某高校基于“循环、创新、再利用、环保”等理念,提出了将报废后的零件进行分类整理,残值进行建账登记,为回收利用提供可能性。[7]中国石油大学在实验室专门留出空间,把部分典型的废旧仪器设备样品进行实物展示,又将仪器设备的功能改进由学生参加毕业设计。[8]

随着技术更新,教学科研的发展,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实验设备已不能够满足实验教学大纲的需求,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实验设备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各大高校开始实行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提折旧,说明已经意识到高校的资产总量虚高。从折旧额可以看出高校资产的新旧程度。高校从发展之初进行硬件建设,至今购置年限超过十年以上的资产不是少量,而相当数量的实验设备在购置之初是行业内技术先进的,如果进行简单的报废处理,无疑是某种意义上的浪费。将尚有价值的设备用于拆装改造或展示,可为学生工程实践提供物质基础。

废旧设备的拆装让学生了解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实现学生从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外部学习到仪器设备内部原理的学习,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通过废旧设备的拆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上计算机课的时候,不会再一看到电脑无法启动就直接换电脑;或者使用示波器,出图出现问题,就只能换设备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维修成本;通过废旧设备的拆装,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创新能力。学生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研制过程中他们能够自觉地查找技术资料以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0]。

3、借助废旧设备搭建学生实践平台的意义和举措

3.1意义

第一、提升学生认知和创新能力。将因技术淘汰或不满足使用的闲置设备汇集在一起,以专业和学科为主题,留存有认知意义和可进行拆改的设备。以两种形式对学校大学生进行开放使用,一种形式为动手拆改,可进行部件拆解和自行组装,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另一种形式为展览,作为技术发展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专业科技发展进程,提供认知实习,促进创新思维。

第二、零成本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所有的设备均为学校已有的闲置资产,拆装或创新项目中可能用到的零部件,均可免费使用。

第三、创新设备报废模式。随着简政放权,扩大了高校对资产处置的权限,尤其是对已达到使用年限并应淘汰的资产处置,授权高校自行处置。高校就应该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资产的处置模式,尤其是报废模式,实现固定资产物尽其用,提高使用效益。

3.2举措

鼓励开放实验课,提供硬件支持,鼓励学生动手拆改,提升动手能力。尤其对于批量设备更新升级时,开设课外开放实践课,在设备退出生命周期前最后发光发亮.比如,计算机学院机房一批09年购置的计算机更新淘汰,可以把这些设备在回收前集中安排几次拆装实践课;再比如电工电子类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等,均可在实验室升级、设备更新前,借助硬件申请开放实验课,开展实践动手课程。面对的受众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刚修完这一课程的学生,一类是下学期即将开始选这一课程的学生.同时可以将开放实验课录制视频,制作成电子课件,供其他学生观看。针对实验室电子类设备集中批量申请报废一批设备前,由相关专业的老师以开放实验课的形式,对相关专业的学生上一节拆装课,在教师的监督下可以进行拆装,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并录制成视频,后续相关专业学生可以进行查看,再设备退出全生命周期时发挥它们最后的价值。此外开发板、单片机等可以提供给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可以自由编程,提升动手和创新,不再是课堂上单一的验证试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分专业分类别做设备陈列展,为创新设备提供思路和灵感。了解技术发展,引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对于有展示意义的设备,分专业分类别进行陈列,通过学科发展,技术进步,设备升级,探索创造的魅力。比如我校将行业特色设备模拟机,按年代各留存一套展示在新模拟机实验室外,学生们可以很直观的观察悼一代二代模拟机到现在使用的模拟机得不同,一方面展示了模拟机历史的延续,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直观的实习认知。在短期的设备陈列展中,展出显微镜,85年显微镜为单目镜,2005年后的为双目镜,现在金工专业使用的显微镜为双目镜,且可以调目距,设备的研制越来越符合人类的使用习惯,也为创新设备提供思路和灵感。

制定制度,理顺废旧设备再利用的管理流程。对于废旧设备处置,各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申请报废前,提交其它使用申请,申请通过后此批存量资产将不影响其新设备的购置预算,并由实际使用单位负责此批用于学生拆装实习设备的最后收集和保管,开放实践课结束后,再由资产管理部门集中回收。对于具有展示价值的资产则由使用单位或专家论证后,由资产主管部门统一按专业按类别进行集中的陈列安排。这样一方面既防止资产浪费,杜绝资产流失也充实了充实废旧设备的处理方式。

4、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科研能力越来越强,经费投入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实验设備已不能满足教学大纲的需求,相当数量的实验设备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简政放权扩大了高校的资产处置权限。科学合理的利用废旧设备,发挥其可重用性,既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娅峰,张巧荣.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J]. 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348-352.

[2]吕小艳,文衍宣.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33(1):.13-16.

[3]刘建秋.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J].高校后勤研究理论探索,2011( 1) : 6-7.

[4]金鑫.浅谈高校实验设备报废的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35(12):284-287.

[5]陈璨等.有效利用报废实验设备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 33(11):37-40.

[6]任蜀焱, 樊泽兴, 谭逢友. 基于可重用理念的高校实验室报废设备再利用性研究[J],甘肃科技,2006年,22(3):109-110.

[7]魏书江.高校实验室报废设备的管理与再利用 [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6):191-192.

[8]刘复玉,郝宪锋,陈璨等.以废旧仪器为载体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0):185-187.

[9]洪燕云,何庆.实验设备管理新模式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5):113-114.

[10]腾利荣,孟庆繁.高等教学实验室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
《数字电路》课程实践创新方式探讨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