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倩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儿童世界转向成人世界的过渡阶段,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发展阶段,这个时候的正确引导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仅仅依靠学校的应试教育和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难以构建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因此建设关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基地有利于弥合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不足。但是由于时间紧张,实践有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会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基地;教育信息化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现状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于【教政法{2016}16号】文件提出了明确指示:“通过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在各地统筹建成60所左右国家级实践基地,各地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标准的实践基地。”此后,各地都在尽快落实这个政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然而由于各地都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各地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有所共性又不尽相同。
(一)基地数量
在文件发布以后,全国各地都开始筹备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截止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已经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有的规模巨大,有4000多平米,如北京的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有的规模较小,以学校为依托,面积仅一个报告厅大小。
(二)基地内容
在基地建设上,现有的基地很多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大纲来设计,注重展示形式,结合多媒体,寓教于乐;在展厅的设计方面,稍具规模的展厅基本都有普通展厅,报告厅,智能体验馆,模拟法庭等;在基地宣传上,不可否认,很多人对基地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发挥到社会认可和社会推广的作用,没有让大家意识到基地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媒體有限,宣传活动较少,学习反馈较少。
(三)基地互动
已经建成的一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一般只有相应的建馆新闻,其他相关介绍和和活动宣传特别少。可能在基地建设上更关注青少年群体本身,但只有和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进行良好互动,才能更好地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氛围。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基地的了解以及其他基地的考察,笔者发现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地鳞次栉比,质量参差不齐
不可否认,现有及在建基地数量很多,但是这些基地对于建设规模以及教学传播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依托当地的法院检察院建立,有的依托高校设立,有的由法治部门主导,有的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有的基地只是一个小型展览馆,因此展馆的建设存在鲜明的差别,除却保留当地特色之外,基地之间的共性不够突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互动都很少。
(二)基地定位不明,没有形成体系
关于基地的定位在当下的基地建设中并不明确,但这个问题关乎到基地本身的设计以及课程的设置等多方面的问题。有的基地规模大,活动形式多样,宣传的知识也比较庞杂;有的基地规模小,宣传知识比较单一,如仅限于青少年犯罪。因此,要想建设一个有用的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定位,以此完善整个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三)多种信息输出,有效输入较少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基地,诸多展馆内容各异,青少年参观时间有限,很可能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满足了一定的好奇心,真正的收获不得而知;对于规模较小的基地,又不能兼顾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或者内容较单一,收获也有限。这是基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如果基地不能发挥作用,那基地的建设和前期的投入也只能打水漂。
(四)宣传力度有限,难被大众知晓
就目前而言,基地的宣传集中在网站,微信,微博这三个平台,平台的选择固然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对基地活动的展示,以及和青少年群体以及家长的互动。但是就现有的宣传来看,一个是本身建立的公众号有限,其次是宣传活动有限,最后和青少年以及家长之间的互动基本没有,网上可以找到资料大多只是展馆本身的介绍。
三、关于解决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问题的办法
(一)依托高校建立,整合法治资源
目前而言,基地建设个有不同,不过笔者更建议以高校为依托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其一,具有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师资源,馆藏资源和数据库;其二,高校和地方政府、公检法,律所,相关部门具有良好的对接关系,方便开展系列活动;其三,高校汇聚了很多有想法,有冲劲儿的青年人,他们更了解青少年的需要,更能贴近青少年的主观状态。
(二)对接学校家庭,明确基地定位
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定位不够明确,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单纯普及,也不是一股脑的灌输给青少年需要的法律知识。首先,基地是和学校家庭的互动和补位,是社会教育的具体化和具体方式,因此需要对知识进行筛选,让适龄少年以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其次,基地对于知识的输出采取不同于课堂的方式,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结合数字多媒体,在互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收获。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治教育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学校重在法治知识的传输,仅靠现有教材《道德与法治》是不够的,可以考虑上升为必修课或者“主课”;家庭重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自我保护;社会本身是融合多种知识,就知识进行实践,转化为能力。
(三)推进信息教育,加快信息输入
展馆众多的基地,可以根据年龄或者青少年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线路,让每一次参观都有所获得;展馆较少的基地可以考虑拓展基地规模,形成自己特色。此外,要对参观进行反馈,不能走马观花。此外,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如引进高校选修课模式,将相关案件,动画,课程内容,讲座等以视频课学习的方式,并设置相关问题以监督学习。当然,根据不同程度可以对受众进行区分,如青少年,青少年的父母,学校老师,学校管理者等。如可以设置家长互动或者家长提问环节,就教育中的困惑进行答疑,以便和孩子有成效的沟通;如针对少管所的工作人员定期相应培训和答疑,以及时适应不同阶段的青少年的特点,对其更好的感化和教育。
(四)应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基地建设中新媒体运营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除了直接对接学校,也要采取其他方式,要有一定的宣传,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云集,只是对接某个学校,影响力有限,难以形成示范效果。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如非正式媒介——抖音快手,或者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慕课或者学习强国这种已经有很好受众的正式媒介;对公众平台的内容的推送要及时且定时更新;加强和学校、家长的互动,聚焦相关法治事项,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深入贯彻党的文件和国家政策,旨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主动学法、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从小树立用法律解决问题,用法治代替暴力和武力的意识。法治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因此如何让现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有所改善,如何让在建基地吸取经验,使基地更好的发挥法治宣传和教育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一直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滕长江,周亮亮.青少年法治教育问题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7月
[2] 秦梦.浅议高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立的前瞻性[J].中国市场.2019:7
[3] 方芳.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现状及改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