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兴废因由浅析

2019-10-21 11:17姜威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遣唐使中日关系

姜威

摘 要:中日两千余年文明交流史中形成的最大规模交流高峰当属遣唐使的派遣,自公元630年首次派遣时起,至894年菅原道真上书建议停止派遣时止的264年间,日本共计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3次因故未能成行;1次仅达百济未至大唐;2次“送唐客大使”;1次“迎入唐大使”;其余12次派遣几乎都以输入制度文物为主、以促进国际贸易为辅。这成行16次的遣唐使对唐日两国交往贡献极大,在两国交流的青史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对日本派遣与废止遣唐使的因由浅作分析,以求加深对中日交流历史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遣唐使;派遣原因;废止原因;中日关系;

引  言

在首次派遣遣唐使之前,日本已向中国隋朝先后派出过四次遣隋使,通过派遣遣隋使,使日本开始直接接触并汲取到中国的先进文明;623年,遣隋留学生惠日、惠光、福因等回国奏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奏请日本朝廷同法制完备的大唐国建立邦交,保持经常的友好往来,建议朝廷继续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以为日本改革之本。鉴于此,日本朝廷终于采纳其意见,与唐修好,在公元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

一、 遣唐使的派遣原因

(一)第一阶段,延续遣隋使时期的历史传统

遣隋使船队规模不大,在曾派往中国隋朝的留学生建议下与唐交通,大致可以视为对遣隋使的延长,另外此阶段的遣唐使还带有重要的外交宣示使命,重点在于彰显日本天皇地位的正统性。日本国内的律令注释书《令集解》中明文载有“邻国者大唐,藩国者新罗也。”前句宣示日本与大唐拥有对等的国际地位,后句含有新罗是日本属国的意味。日本虽也自命为拥有若干附庸的小型帝国,但对于与大唐在当时作为东亚宗主的地位也不敢小觑,在第一次派遣遣唐使时任命原留学隋朝的药师惠日为副使,在第四次派遣时,任命自隋而唐留学三十三年之久的高向玄理为押使(凌驾于大使、副使之上),这样的安排,明显带有向唐朝表明对人才遴选的高度重视以及与唐亲善交好的深切诚意。

(二)第二阶段,改善国家,友好往来

大化改新后,日本角逐朝鲜半岛,与新罗矛盾越发激烈。新罗遣使向唐求援,获准服饰改从唐制,后新罗使着唐服赴日本,日廷震怒,与百济联手对抗新罗,高句丽亦与百济有交,新罗四面楚歌,求援于唐。660年,唐与新罗联军灭百济;663年,又于白村江大败日本。此后日本深畏联盟势力,转而采取与唐修好的外交方针,尽量回避危机,缓和紧张局势。此时唐朝也借此机会对日本一面怀柔安抚、一面武力威慑,软硬兼施,使日本不敢再有染指朝鲜半岛之念,自此开始组织更大规模的使节团并随派大批留学生、僧,专心致力于输入唐的先进文明。

二、 遣唐使的废止原因

(一)由唐风输入转向国风育成

在唐朝文典输入之下,唐风盛行风靡整个贵族社会,当时形容人物华美风流,则称之为“唐国亦犹是也”;赞赏女子美貌亦将之拟作唐女;贵族之间亦互相以唐之珍物攀比;可见其崇拜憧憬之心。到了九世纪唐商船频繁航日,频率高于遣使来往,唐商又对市场信息了如指掌,能够很好地满足日本社会从上到下各阶层的需要。不仅使日本贵族念念而盼的唐朝珍品、特产源源而入,还使得有留唐意图的僧侣、文人能够搭乘商船前往唐土,无需苦候朝廷安排。而日廷不必承担巨额费用,却能对由唐而来的商贾征收税款,增加财政收入,又能经由商贾得知唐、新罗等地的消息,还能得到新的唐朝典籍、佛教经书。而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加强,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风化运动,菅原道真提出“和魂汉才”的方针,强调以日本本土精神吸收消化唐朝文化而形成有日本国风特色的文化,国风文化就此萌芽并有了不小的发展。遣唐使派遣的首要意图在于将唐之文化输入内化为日本自国的文化积淀,吸收只是消化的前提,国风文化业已形成,而此时日本国内文化政策的重心已由吸收唐国文化转向了国风文化的发扬,遣使热情便大不如前了。

(二)遣唐使团牺牲惨重

当时日本造船、航海技术十分落后,海上风险难料,船难频发,整船沉没也时有发生;海上旅途漫长,食物、饮水限量配给,病热时疫易发难愈,时遇海盗侵扰,或漂流至某处荒岛为当地土人虐杀。“日本遣唐使舶在横渡东海的往返全过程中,船破或遭难者往程七次,计失船六只;回程亦有六次,计失船四只;因风中止者,往程一次。总计十四次。而往程无事者十二次,回程无事者十次,总计二十二次,可见遇险出事者近半。”1如第四次坂合部石步等入唐时首船漂流到南海小岛,使团成员多被岛民杀害,仅5人入唐;第十一次藤原清河为大使于唐返日时船舶漂流至安南,全船180余人多为土人所害,仅清河及阿倍仲麻吕等十数人幸免。遣唐使团中皆为日方精心遴选的人才,在渡唐海途中折损极多。而且到了后期即便平安抵达唐土,唐国境内乱兵流民也使日方深以为惧,日本国内忌避入唐之风渐长,受命官员纷纷寻找托辞避免入唐,但事后又会受到天皇的严厉惩处,第十八次任命的副使小野篁因抗拒入唐一事被判绞刑后改流放一事更加剧了官员的恐惧之心。如此一来,菅原道真停派遣唐使的建議迎合了官员们的愿望,一旦得到天皇准许,官员们便不必再陷于这样的两难之境,故建议一出,支持者众。

结  论

前后历时两百六十多年的遣唐使制度,给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政治体制、文化艺术,传入了佛教的各个流派,是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遣唐使派遣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输入唐国精粹,而主要在于使输入的精华内而化为日本自有之物,故国风一兴,遣唐便热情不再。总而言之,遣唐使的兴废,都是日本朝廷在谨慎审度唐、日当时局势的情形下做出的重大决策,显示了日本民族勤学善思的可贵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金林.遣唐使的使命[J].日本研究,1998(03):65-70.

[2][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

[3]孙玉巧.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试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3(02):52-54.

[4]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5]徐跃勤.日本“遣隋唐使”动机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02-104.

[6]汪向荣.夏应元.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4:50-53.81-89.

[7]王勇.从遣隋使到遣唐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95-98.

注:

1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47

猜你喜欢
遣唐使中日关系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加藤嘉一 新时代“遣唐使”的“至暗时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研究
《古事记》中的创世婚姻研究
浅论日本废止“遣唐使”原因
遣唐使废止原因刍议
浅谈《古事记》里“女子军团”的故事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