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菱
[摘 要]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培养人的中心环节,辅导员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第一批“95后”学生大学毕业,第一批“00后”学生进入大学,学生群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辅导员只有不断地通过强化学习意识、教学能力、服务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来加强职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 键 词] 辅导员;成长;职业素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50-02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培养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此次会议的召开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风向标,明确了高校思政工作今后的方向,更坚定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信念和信心。
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个体的变化决定了輔导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辅导员以往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已不足以应对现在的问题。在当前条件下,民办高职辅导员如何成长,从而使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才成长,成为现阶段每个辅导员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十一年的学生工作一线的实践经历,通过对一些优秀辅导员的访谈,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一、民办高职辅导员个人成长现状和制约原因
(一)学历层次偏低,学习动力缺乏
民办高职辅导员大多以本科学历为主,学历层次相比专业教师来说偏低。从辅导员自身专业方向来看,五花八门。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全校47名辅导员中,只有5位是研究生学历,仅4位辅导员是思政和心理学相关专业出身。从发展需求角度考虑,辅导员面临着提升学历的现实问题。但部分辅导员学历提升是为职称评审的需要,并非是现有岗位所需,不但浪费时间、精力,更无益于辅导员自身的长远发展。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年轻化,以“80后”居多,他们大部分已结婚或正处于哺育孩子的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辅导员的学习精力。另外,参加心理、思政、学生管理等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外出交流不多。对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动力缺乏。
(二)工作压力繁重,科研水平较低
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压力更大。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是高考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缺乏自控力;行为习惯养成不好、缺乏上进心;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民办院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学生的学费,生源既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涉及学生违纪违规时对退学和开除学籍之类的处理都需要经过较为繁琐的讨论过程,耗时较长。这也间接影响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对班级建设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辅导员,除了把学生的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外,在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细化原有的一些校纪校规。但即便如此,学生违纪、不安全事件仍有发生。
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工作重心集中在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上,每天疲于应付。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每位辅导员管理3~4个行政班级约150名学生,每天从学生晨练6 ∶ 30开始至晚自习20 ∶ 20结束,去寝室查卫生和违规用电,进教室看学生到课和违纪情况,在办公室接收、编辑并转发相关通知和文件,再遇上一些突发事件,谈心谈话,辅导员基本没有个人时间,更谈不上科学研究和学习的时间、氛围和精力。
(三)自我评价不高,职业怠倦明显
2017年高考改革的新方案推出,上海、浙江两个高考改革排头兵的考试科目采用“3+3”模式,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倾向于先择专业再择校。从学校办学角度出发,学校的工作重心会更倾向于招生宣传、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间接弱化了,工作效果短期也难以体现,势必造成学校对辅导员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大打折扣。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与专业教师相比有明显差距。
全国各高校自2002年持续扩招后,生师比日益扩大,学工线的生师配备是200 ∶ 1,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负荷增大、压力增大、时间增长。工作中具体呈现出凭经验、凭感觉、尽可能少花时间和精力、少思考、不出安全事故,处理问题生搬硬套、工作墨守成规、职业规划不明确,得过且过。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民办高职辅导员成长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不断自我提升。把教学育人与国家使命、爱国担当结合起来,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用好阵地,把为国育才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对学生的关爱蕴藏于心中,与学生同心同行。同时更要重新自我角色定位,注重自身学习、提升职业素养、顺应时代,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强化学习意识,夯实理论基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做好学生工作,必需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而后解惑。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辅导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养成终身学习是自身适应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学习观。辅导员要切实提升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学习思政工作规律,学习教书育人规律,学习学生成长规律。同时,辅导员还需做好三项修炼——好奇、好学、好玩,并在工作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成长合伙人,向业务水平高的人看齐。好奇是好学之源,好奇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和学生一起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生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焦点现象,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多种形式,如学历提升、各种培训和经验交流等。
当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经典、系统深入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也是辅导员夯实理论知识、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强化教学能力,增强职业技能
在高校,辅导员不仅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承担思政、心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也是辅导员朝着职业化、专业化迈进的必经之路。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的过程不仅将书本知识进行内化,而且还要对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在教的时候才能深入浅出、讲透讲深。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而不仅仅只有唯一的评价标准。叶澜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和真实的课。围绕这个范畴,要把课上好,辅导员对教材要理解透彻、有深入的探讨,重难点要把握好,案例引用要贴切,问题分析和思考角度要多元,教学手段要多样、方法要新颖,讲课的过程中语言幽默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触及学生心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辅导员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没有实践工作的感悟,没有亲身经历过研究,不认真思考和及时总结,很难对一些重大问题有一些深入的感悟,教学就易照本宣科、流于形式、缺乏说服力。辅导员通过职业技能的提高,既增强了自信心也提升了学生的认可度,对团队建设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三)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职业素养
当前,以“97后”“00后”的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学生价值观不同,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千差万别,校园安全形势严峻。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立足学生实际,充分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身心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不仅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更要主动寻找对策,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方向。在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疑难杂症,超出能力范围,应巧妙借力,主动向同事、朋友请教,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精准和个性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同时,服务学生要与教育、管理和引导学生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四)强化研究意识,提升科研水平
辅导员是一种职业,这一职业因个人研究能力的提升而更有尊严。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包容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辅导员工作最有效的途径是与学生直面、平等对话,这种方式决定了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结合所带专业、班级的特点,主动性和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科研能力不仅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经验型与专家型辅导员的本质区别。辅导员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學生工作案例,并加以提炼和总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助于理清学生工作各个阶段的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性,助力学校发展目标实现和个人的发展。
(五)强化创新意识,拓展职业途径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高职辅导员来说,要成为运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能手,并能及时掌握网络流行话语,能将教育理念与网络流行语结合,减少说教式、灌输式语言,加强互动性,增强吸引力,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受到更多的关注,提升影响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创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局限于方式方法的改变,也可以是对现行模式的继承发扬或排列重组,扩大视野,打破僵局。
总之,新时期的辅导员,不能仅停留于事务性工作中,而是建立“围绕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工作路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同时,学校在自身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当更注重对辅导员的培养,为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辅导员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打造辅导员成长新引擎。
参考文献:
[1]陈建甫.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2]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教育学报,2013(5).
[3]王琳.探究当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J].时代报告,2016(36).
[4]钟敏.简论高校辅导员从“经验型”到“专家型”的转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
[5]宋蔓.艺术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求知导刊,2017(2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