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一门学科都缺少不了语文的基本功,就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语文知识渗透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咬文嚼字”在审题和读题中的重要性;仔细推敲语言文字能够提高自学的有效性;中外名句对物理学习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语文;物理学;审题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02-02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将以往知识的传授和传承转换成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成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反省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以探究性教育理念为指导组织教学,鼓励并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并自学下一节内容的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深入理解新概念、新规律,并且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细节,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为了达到提升科学素质的目的,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积极改变教学思路。这就需要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来协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概念,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显然,以自主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语文知识渗透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学生才能正确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及原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属于理科,可是在初中阶段往往还需要通过借助一些文科中咬文嚼字的学习方式来帮助领会,如速度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让学生分析这一概念的重点词语:“路程”“单位时间”“内”等。之后要从“单位时间”中得到“一秒钟,一小时”的概念,从“内”中读出“时间段”的这个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作用。又如在阿基米德原理当中有这么一句话“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句话所隐含的是液体所受的重力而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但是和物体的体积又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弄清这里面的道理,学生才能在后续学习浮力的应用时,正确分析出题目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发现物理当中有着特别多一个字词决定全局的情况。对于这种状况,建议大家在平时教授概念和规律时引导学生正確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咬文嚼字”在审题和读题中的重要性
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审题,这一步一定要细心、全面。对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揣摩,搞清楚它的含义,对特殊的字、词、句可以用着重符号标注,这样有助于正确地展示题目的物理情境。这是一个物理信息处理和转变的过程,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读题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关键词语。当拿到题目时,需要多去关注那些带有明确指定意义的名词,如才、都、只有、肯定、全部、恰好、绝对等,还要注意正确解读题目中的文字与图表。
(一)发现信息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问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与外界有哪些联系,哪些量是恒量,哪些量是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问题的条件有哪些,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哪些是我们要求解的,哪些是明显给出的条件,哪些是隐藏的信息,结合自己所说的物理知识,得出哪些物理概念、规律(定律、定理、法则)能解决或解释这一问题等等。例如:“一座大桥长1600米,一列长200米的列车以10米每秒的速度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隐含条件是“火车过桥和隧道时不能忽视火车的长度”,用物理上的语言那就是“火车完全通过桥的实际路程是1800米”而非“1600米”。
(二)透过信息看内涵
在物理问题中,有些信息表述得比较含蓄,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在审题时,我们应当加以揣摩,例如“白气”应理解成“小水滴(液态)”,“排水量”应转译成“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又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其中“匀速直线运动”需转换成“受力平衡”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涵。
(三)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解读信息
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往往会把它当作纯粹的代数式来看待,这就首先需要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去弄清这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一般要求将一些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转换成文字语言,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它,而且对学生加深印象有很大益处。
(四)注重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知识的支撑,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测试能力是通过测试知识及其应用来实现的。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能力的培养。
1.审题能力
任何问题的解决总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能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要求我们要做到迅速、完整、准确。审题时要咬文嚼字,理解关键字句的含义。审题时要弄懂题目中所描述的内容以及物理现象生成的过程,这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所谓“咬文嚼字”,就是我们在审题时要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反复斟酌、推敲,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副清晰的物理图景,形成正确的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要审清楚,例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前几秒内”与“第几秒内”,“提高了”与“提高到”,“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限定词语一定要看清楚,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答题方向的错误。审题过程中要做好理解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这三件事。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语文功底——阅读能力。
2.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能力是物理解题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物理概念及习题,课后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才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式,鑒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要准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我们可以用文字叙述物理概念规律,用公式表示物理概念规律,用图像表示物理概念规律。
三、仔细推敲语言文字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它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主要宗旨,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一项长远的教学目标。一个人要想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最基本素养。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只要学生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可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途径,以此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基本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平时多看一些科普读物以及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八年级开始上物理课时,我们就应该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学会阅读”的要求,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还要激发并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阅读课本,并让学生在阅读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图片信息,解释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此外,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掌握适合自身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目的。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习伴随我们的一生,同时也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所以掌握自学的能力尤为重要。
四、中外名句对物理学习的促进作用
没有人不想成为一名好学生!但是一名好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并养成自学的习惯,坚信自己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其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还要珍惜时间,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关于以上三点,请看以下几句名言:
我们必须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中国数学家)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
《为学》中: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也。古人的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难与不难,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就看你如何对待它们。做事如此,做学问更是如此,这些我们是深有体会的。所以,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名言的作用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解决他们思想方法问题。
总之,物理学科是学生认知生活中的现象本质,学习理论推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物理课本中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不可能由老师一一解答。作为老师,应该“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会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渗透物理学的思维方法,自觉地运用他们所学的语文工具去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使信息转化为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学的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勤动手、爱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唱丽明.浅谈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物理实验素材[J].职业,2009(27).
[2]边晓光.浅谈物理教学中直观教学素材的组织[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3).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