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新
时代要求,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格,进而为社会造就创新型人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充分、高效互动; 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行为和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深入,致力于高效课堂教学; 教师作为引导策划、合作开发者,要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为学生拓展“课堂空间”。可见,重新审视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今天实施创新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体会,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脑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他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创造性是个性的充分张扬,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中的权威,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才能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进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提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探索的意识,是培养创造力的起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多角度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灵活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负数的引时入,教师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5—3=?3—4=?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即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有小学阶段演算的减法,学生会说“不能减”,教师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生肯定会说“欠2”,然后在这时引进记号“-2”表示欠2,从而引入“负数”的定义。这样的导言符合初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可以使其很自然地接受负数的概念,且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三、给予学生思考、创造的自主空间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减少教师、教材和应试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教师不能仅仅靠自己的讲解传授,应讲一部分,留一部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学生继续补充和创造,琢磨其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你能正确迅速地算出它的结果吗?
有了前一道题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每个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题目难度毕竟加大了许多,因此,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可能想不出来,开始想打退堂鼓。于是,我又改变了游戏规则,要求独立思考3分钟后,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任意在各小组内分别选取一名同学来回答,然后小组间进行比赛。 这项规则一出,学生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已经想出方法的同学开始在小组内兴奋地进行教学,还没有思路的同学更是紧张忙碌,害怕老师选他回答,如果答不出来就丢了小组的荣誉,所以正在认真的听同伴的講解。
学生在自己的补充探究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发挥,领悟数学思想。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心智活动和操作活动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树立科学正确的教学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要因材施教,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要通过数学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学会自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