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2019-10-21 08:53李露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实践中职

李露芳

摘 要:现阶段,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我国也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作为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中职院校中,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本文针对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两方面,来探索中职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德育教学;中职;实践

现如今,在中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工匠精神,明确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待工作的良好态度,让学生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为了让学生走出校园能更加适应岗位工作,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中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

一、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教学课堂中融入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职德育课程的教育职责

当下,在中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手机,对于网络游戏比较沉迷,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对待学习的态度不认真,没有爱岗敬业精神;同时,学生的心不沉静,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想快速获得结果,职业精神缺乏;此外,部分学生自身的家庭条件优越,缺乏耐心,不能吃苦,缺乏上进精神。但是现如今,我国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基于此,就需要中职院校培养符合相应社会条件的人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中职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输送基地,就要以此作为标准来培养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等,更要在现有的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

(二)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提升中职德育课堂的价值

在现阶段的大部分中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相应技能,基于此,对待其他的文化课,例如:语数外等,都不重视其教学质量。在中职院校中,大多数人认为不必开设德育课程,在课程的的制定方面,只对相应的技能课安排课时较多,文化课以及德育课的课时几乎没有,同时,教导这些课程的教師基本上是由即将退休的教师或者兼职教师来担任,导致目前中职院校中,学校自身不重视,学生就更加不重视,无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1]。基于此情形,国家制定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培养人才方式,同时,政府层面也在倡导工匠精神教育核心,在这样的形势下,中职院校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加大课时安排的同时,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提高中职院校自身应有的教育价值,大力培养具有匠人精神的高专业人才。

二、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最新发布的教育改革中,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要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围绕工匠精神主题教育下,以学生为本,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创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教学方法[2]。为了养成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实地探究、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等,在活动制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现有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来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现下多媒体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为学生提供在线的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

(二)开展以班级为载体的工匠精神教育活动

在现有的中职院校中,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载体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班级是一个集体,在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归属感,基于此,在开展德育教育工匠精神时就可以以班级为载体来进行。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学生的价值观[3]。例如在班会课、晨读、晚自习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阅读工匠精神的相关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同时,教师要利用好班级内班干部的作用,让班干部先做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来提高其他学生的自觉性,以便于更好的让学生遵守相应校规校纪。与此同时,在进行以工匠精神为主体的德育教育时,更要注重对班级载体的应用,通过班级集体的形式,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讲解,并将新时期的文化内涵充分融入到工匠精神之中,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要把班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集思广益式的德育教学,让学生勇于抒发自己对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在班级载体内进行相互探讨,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还可以开展不同班级载体之间的工匠精神主题德育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为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中职院校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来丰富学生的企业实践经验。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最新课程改革中就有明确的指出,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来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岗位实践中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手段。中职院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来丰富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实践出来。此外,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来我校进行工匠精神讲座,让学生更加明确企业对工匠精神的相关要求,来更好的清晰自身学习的目标与方向[5]。中职院校要根据企业用人要求以及规划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使现有的德育教育能够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有助于丰富现有的德育教学内容。同时,中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内进行岗位实习,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明确工匠精神内在含义。

(四)建立并完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院校要根据现有的德育工匠精神工作开展现状,建立并完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在评价原则的制定上可以结合知与行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原则、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原则等,来丰富评价原则的多样化。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在评价学生的工匠精神时,可以使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例如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在评价主体上,也需要多方面,可以包含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家长评价等。除此之外,在学校进行德育考核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实习企业参与进来,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以及工匠精神的认识。

结束语

在现有中职院校中,有效落实工匠精神,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技术的认知水平,纠正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助于中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中职院校自身也要针对匠人精神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德育教育中开展匠人精神主体教育时,要明确其包含内容以及具体含义,有助于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建录,袁会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教育研究,2018(5):71-74.

[2] 娄权鑫.工匠精神:没有工匠哪来精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45-49.

[3] 徐宏伟.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8(2):91-95.

[4] 孙嘉伟,杜陈晨.浅谈工匠精神与兵团精神结合下的中职德育主题班会设计和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23):153-155.

[5] 孙甜.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及路径探究[J].品牌研究,2018(4):227-228.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实践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