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探讨

2019-10-21 08:48蔡海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尿路尿路感染小儿

蔡海燕

【摘 要】 目的:对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探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2例尿路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分为26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尿路感染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84.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尿路感染早期给予有效护理对策及防治措施,可有效減少患儿发病率,同时获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小儿尿路感染;防治措施;护理探讨

泌尿系感染(Urinary Infection)是由于细菌直接侵入到尿路而引起的炎症,小儿时期反复感染在临床儿科较为常见,且发病率高[1]。其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针对小儿时期的尿路感染,通常尿路刺激症相对较轻,严重可引起全身中毒现象,如发热、寒颤、头痛等症状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极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此,对本院52例尿路感染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及防治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2例尿路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均经患儿家属知晓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合不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者和对对照组,每组均分为26例。其中观察者男患儿16例,女患儿10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年龄(8.25±1.6)岁;对照组男患儿12例,女患儿14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8.27±2.2)岁;以上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符合小儿尿路感染诊断标准。52例尿路感染患儿中,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异常等症状。以上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年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本组患儿进行:1)观察病情变化,如体征,如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身体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应保证给予患儿卧床休息,在患儿少尿期或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3)对于少尿期的患儿应限制水、盐、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4)每日应保持室内紫外线消毒,做好患儿皮肤护理等。

1.2.2 观察组 采取防治措施。1)急性期的患儿应需卧床休息,在早期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宜选用毒性小、强效杀菌、血、尿及肾组织中的浓度高如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呋喃妥因等药物。对于高热、头痛、芽破土的患儿及早给予解热阵痛剂缓解症状,对于尿路刺激明显的患儿,可用拉氧头孢药物治疗,以减轻患儿尿路刺激症状。用药24h后应做尿培养,连续用药3d后继续做尿培;并密切观察患儿尿路畸形出现的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矫正,一部分患儿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重视并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尽早排除尿路畸形的出现;患儿出现腹泻时,发病时易容易引起脱水现象,需遵医嘱合理进行补液,做到既要保持防止身体脱水,又要避免补液过多引起的水肿,给尿路带来不必要的损害,诱发尿路感染的产生。2)护理干预措施:应嘱患儿家长为患儿养成多喝开水的好习惯,增加尿量促使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作用,减少细菌在膀胱内的滞留;给予患儿足够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应对患儿做好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对于女孩会阴部清洗时,应特别注意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擦洗,以免造成再次污染。对婴幼儿需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应及时冲净臀部,保持干爽,以免导致引起湿疹或加重感染的发生;对于发热的患儿应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冷敷,或采取药物治疗使其患儿达到正常体温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尿路感染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症状。

1.4 疗效判定

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恢复正常,尿菌检验呈阴性,则判定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尿菌检验呈阳性,则判定为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任何改善,尿菌检验为阳性,则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种尿路感染患儿经护理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6.15%(2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84.62%(2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小儿泌尿系统中排名第三位[2]。该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2岁以下小儿较为多见,且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严重危害到小儿的身心健康。为此,笔者对本院52例尿路感染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儿易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1)生理结构特点:由于小儿使用长期使用尿布,导致尿道口受粪便的污染,局部防卫能力差,极易引起上行感染,且女孩尿道短,感染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针对婴儿机体抗体能力较差,极易患菌血症,导致下行感染;2)尿返流:一般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通常输尿管一段行径于膀胱壁内,当膀胱内的尿液充盈或排出尿液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导致尿液不能返流。在婴幼儿阶段,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卵管较短,部分小儿排尿时关闭不完全而引起返流,致使细菌随返流上行引起感染的发生,尿反流的危害严重会引起肾病及肾脏瘢痕的形成,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阶段[3];3)不按时服药:由于婴幼儿本身自身免疫力较差,生病的几率较高,通过自身免疫很难恢复,直接会引起药物用量的叠加,部分家长对患儿过度使用的抗生素时,极易引起患儿体内致病菌对耐药性的增加,同时破坏了患儿尿道屏障,导致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侵入,从而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更高[4]。

因此,尿路感染的防护措施包括:1)结合患儿及家长的接受能力制定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及防护要点,如指导家长给幼儿不穿开裆裤的情况,应保持婴幼儿外阴清洁,并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积极配合治疗感染性疾病。2)护理人员应亲自示范指导家长,每日应为婴儿勤换尿布、勤洗臀部,女孩清洗时需特别注意擦洗顺序,并且为患儿提供单独的日常用品,以减少尿道口再次污染,若发现男孩有包茎现象,应及时清除污垢,避免上行感染的发生。3)嘱患儿家长遵医嘱应按时给予患儿服药,指导到院复查时间,对于急性感染于疗程结束后的患儿进行每月随访1次。

本次研究对两种尿路感染患儿经护理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6.15%(2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84.62%(22例),这与孜依丹·买买提在研究报告中的观察者组的总有效94.0%(47例)的结果基本相当[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对于小儿尿路感染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儿泌尿感染发病率,同时还有效减轻患儿身体上带来的痛苦以及心理方面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尿路感染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及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发展,提升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获得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林成云.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7):195-196.

[2] 刘月月,宾丹.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9):169-170.

[3] 邱娟娟.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办法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701-3702.

[4] 刘月月,宾丹.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9):169-170.

[5] 孜依丹·买买提,陈建梅.小儿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1):162-163.

猜你喜欢
尿路尿路感染小儿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患上上尿路结石,是选择输尿管软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中医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