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 顾珂 孙明辉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虽然《西游记》写的是妖魔鬼怪,但是它是由历史真实不断神话、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虽然其中的唐僧师徒和常人不同,但是他们和都是在人或者动物的形象基础上而加以创造的。《西游记》中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西游记;现实生活;启示
《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 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西游记》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孙悟空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心地善良、信仰坚定、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 拔,但有时过于迂腐,太糊涂太慈悲。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沙和尚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困难重重,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而且路上他们经常遭遇生命的危险,更别提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这就启示着我们为了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路上难免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保持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初心,努力克服战胜困难和挫折,这样才会一步一步的离成功更近。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虽然形象上和普通人不一样,但是它们的身上都有着人的性格特点。它们像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群人也像我们每个人。我们生活中有的人暴躁如孙悟空,有的人懒惰如猪八戒,有的人憨痴如沙僧;唐僧对于他的每个徒弟取名都不同也寓意了每个徒弟要戒的都不同,对于每个徒弟的方法也不同。这启示着我们对于不同的人要有所变通,对不同的人要懂得用不同的相处之道。另一角度,它們又好像我们每个人的不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愤怒、懒惰、憨痴的一面,有时没有显现,但一显现难免不会伤害到被人。除了徒弟,唐僧也有着不好的一面,他虽代表真理,但是身上也有着迂腐的一面,比如他会不分青红皂白皂白就下定义认为孙悟空本性难改草菅人命,会因为猪八戒几句挑拨就怪罪孙悟空。他们师徒都有着不好的一面,但历经劫难,最终成佛;这启示着我们,人没有十全十美,但经历克服克制,是可以调节或者改掉坏的方面,使自己越来越好的。
除了整体看,其中孙悟空作为它们当中法力强大,但却被收服为徒来看也是很有启示的。孙悟空在拜师求学时说:“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这时的孙悟空没有法术却有此觉悟,但后来他法力强大时却又出现了暴躁、自负的性格。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例子,有的人在成功之后往往忘了初心,变得自负自大。这启示着我们人要保持一颗初心虽然难,但在我们成功之后应该努力克制自己,严于律己。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认为自己法力无边,但最终逃不过如来佛的五指山下五百年定性的命运,这启示我们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切不可骄傲自大;牢记胜不骄败不馁。
鲁迅先生说《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西游记中虽是妖神魔鬼怪,但到处都是人情世故。比如天界也有着人间权利的争斗,各方势力的交叉,神魔界也是有着往来;取经路上阻拦唐僧师徒的大部分妖怪头目是来自神界的神兽,最后都被领了回去。再比如神佛界讲的是无欲无求,但唐僧等人在到达西天之后看过经书;但阿傩、迦叶却问他们:“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在听到唐僧说没有人事准备后就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把无字经书传与唐僧;最后还是唐僧以钵想换才取得些经书。可见可真是到处是人情世故味;在充满世故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与人世故,才能在社会上生存。
《西游记》可以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它的价值是很高的,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也是多方多面的,只要有心注意,对个人的成长启示也是很大的。看世故书学人情世故,每个人对《西游记》的理解角度不同,但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