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琪
“致乐以致心”,乐可以修身养性,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其本在人心之而感与物也。迄今琵琶学了十五载,还没学之前我只听说过古筝,那时候把古筝认为大家闺秀的“典范”,当然,关注的更多是可以戴指甲,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周芷若黑化的真指甲十分酷炫,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凭靠着自己的努力夺来的,不是傻白甜也不是从头到尾只靠着男主的拯救才能存活的女主,这是我心中向往的女强人的形象。所以,想学。因为小时候那个年代古筝学的人过多,就选了琵琶。琵琶自古以来都是很受欢迎的乐器,那可是连无量佛莲座下的妙音鸟都有着无比高超技艺的乐器。要知道,在传说中,妙音鸟本身嘴上就有七个音孔,可以随着季节变换,吹奏不同的曲调。这样一只奇妙的鸟,都能如此熟练的演奏琵琶,由此可见琵琶受欢迎的程度。“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恨当年识字差”,这句话出自小学课本,记了好多年,不过那时候我是不知道枇杷是什么鬼噢。
我拥有一把紫檀、红木、香红木的琵琶。感觉人生美满,香红木是小时候的练习琴,在练习琴之前还有一把小琴,我们现在所见的都是大琴,要说区别呢就是我那时候小抱不动啊。说到这其实我觉得练习曲就是音乐,练习曲是需要感情的并不是弹乐曲的时候才需要。一个长音,一个音阶、一种模进皆可以注入美的想象。由音乐语言元素速度、强度、音色、节奏节拍和丰富的技术组装成变化的语言,让你感受层析变化、直线美、曲线美,简单的想象美。一开始是会觉得基本功和练习曲枯躁,琵琶是众所周知技法最多的一项古老乐器,每个基本功定时练20分钟。到了后来开始觉得有趣。把所有的大曲子比如《十面埋伏》、《龙船》《狼牙山五壮士》里面所有你觉得弹得吃力的地方你就把它当作练习曲单独挑出来练。自己整理出哪项基本功是你的薄弱点,记录下那首曲子能加强它。从来没有低谷练习曲的力量,我觉得谱面上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表达,因为看起来简单谁都会那谁弹得更好就不是单纯的靠指间的记忆了。就像“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指的是一整首曲子的结束,那一瞬的无声仅仅是观众的方应。而是指音乐进行中的某些间歇、暂时停顿的“无声”没有有声又哪来的“无声”这并不向庄子所推崇的大象无音,大爱无声。这里的无声是指能引起观众“绕梁”而“三日不知肉味”。琵琶是印度传过中原的古老乐器,流传了许多佛曲,演奏佛曲跟需要心境清静。是需要“三分乐谱七分心境”,厚积薄发,崇尚简约。就像古琴曲的《碣石调.幽兰》平缓优美。弹佛曲时心里有一种从来都有的不可言状的感觉,舒缓超脱感,“感觉”尽不在言中,这算有了“宗教情节”。我弹过的佛曲不多,因为师父跟我说40岁以上的乐手,可以考虑在琵琶上多做一点佛事,年轻人应该有拼尽和朝气。《红尘菩提》让我印象深刻,听了就差点流泪,《一指禅》让我的大拇指在技巧上感受到了解放。《喜欢》我或许要顿悟了吧。
上了大学以后我开始去中学当助教,或者收收学生,体会一下赚钱的感受,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思索着自己琴技的突破,以前觉得简单的都不是那么简单,觉得练好了的,现在看来都有许多小瑕疵。比如句与句之间抬手呼吸的动作不够夸张,觉得奇怪吧又不是匏类为啥还要呼吸这不是“作”嘛。不是的,呼吸只是音乐在情感上在肢体语言中的流露,俗称乐感,每小节抬手呼吸,手比头高,身子向前倾,腰正琴斜的同时在点点头,“琵琶”这两个字上面都有两个“玉”,意为二玉相碰发出的悦耳碰击声。“琵”字下面的“比”,是指这些琴弦并列在一起的样子,而“琶”下面的“巴”字,不正是琴附着在演奏者的身上的样子吗?立即有股大师风范,越是简单的谱子越要表现出动作的潇洒与浮夸。算是音乐留白审美自由度的极大体现吧。以身体带动乐感,如果感到手腕累,那就是肩膀在用力。用力点应全在指尖上,声音才会有律动。孔子曾向卫国的师襄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几个月不愿换,是他自己觉得弹得太垃圾了吗?不是的,他是由想技术、想音符、想感情,死记乐谱到理性切入,进入情技理统一“想”的模糊思维,达到新到手到声音到的境界。是一段创造美、渐进式的过程,也算是“想”的过程。同样一首乐曲,心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心理活动比较复杂。
琵琶好的琴大概分两种紫檀和老红木。十分荣幸我拥有了紫檀。大抵是好琴一般都比较敏感,它在演奏时不适合镶嵌银弦,只适合一般好的琴弦,好弦和好琴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因为音响的重合会产生出一定的噪音。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唐朝的一种镶嵌质地乐器。唐朝出了许多琵琶大家,如段善本的著名《新翻羽调绿腰》。唐代出了许多琵琶名曲《六幺》、《霓裳》、《凉州》、《郁轮袍》…唐朝是音乐交流空前繁盛的时代,除了清商大曲流行的还有龟兹大曲和燕乐大曲,是建立在和少数民族和周围地区不断交流的基础上。琵琶在唐代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也是从那时候传过去的,现属于御物等级文物,收藏于宫内厅正仓院北院。此种五弦琵琶现已失传,但在敦煌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飞天弹奏此种乐器。在这一件存世的五弦琵琶上,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在此琵琶上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师父曾对我说她特别想要收藏小叶紫檀琵琶。已是琵琶届的珍品,紫檀已是好琴小叶紫檀也是如此,只不过音色和紫檀无异,价钱十分昂贵,用于收藏,十分难寻,大部分的小叶紫檀已在民间用作家具的木材。其实平常演出我才会带着我的紫檀,当然是因为舍不得还是一位平常练习会有一些幅度大的联系生怕划上了紫檀的板面。
传统的琵琶曲可分为文曲、武曲、大曲、小曲。舞曲多描绘事件,文曲多抒隋,大曲兼其两者。小曲之一般的曲。平常师父在教学的时候会将文曲和武曲交叉式地传授,舞武曲以描写楚汉相争的《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较为著名前者为得胜之师之威武,后者为败军之众之悲壮。但在同一段时间你练习的都是武曲,你的性格也会随之变得非常暴躁,不想练琴,情绪难以控制,这是时候就要有文曲来相以控制。文曲一般听起来抒情,曲调也甚为缓慢,但大都韵味深远有着较浓厚的文人气息,在这些乐曲中或静观自然、或放情山水、也有深闺怨愁,以简朴,婉约的方式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感受,著名乐曲有《塞上曲》、《月儿高》、《陈隋》、《夕阳箫鼓》、《出水莲》、《寒鸦戏水》,悄悄地说上一句有写文曲是我小时候的噩梦,回环反复,太难记了。这些作品都是没有署名作者的,所以统称为“古曲”,1980s中国出现了许多现代曲,比如《樱花》、《阳光》、《山之舞》、《律动》这些乐曲中采用了不规则的音程、密集分布的的十六分音符的进行和和声复调的运用。并把琵琶的演奏技巧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强调单音并没有西方音乐低调和声的概念。第一次弹樱花觉得傻眼了,好难,现在回过头看也就如此,只是不习惯。
琵琶是一项很容易学错的乐器,纠正错误的学习方式,比没学过琵琶的朋友还要痛苦,不断与之前的指尖状态进行调整。这是因为中国历来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为主,所以在传承过程中自然地也会有许多变化,即使同一个流派里的演奏家们所演奏出的乐曲版本也尽不相同,里面往往有许多自我的艺术创造,换句话说琵琶教学落后,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造成许多乐手常常处于没完没了的调整状态。它并没有钢琴、提琴那么科学,或许是五线谱的存在。基础教学的成型期十分漫长。因为任何乐器都是要去指尖和手臂之间通透的状态,手腕是调节音色的主要部位。手腕松紧直接影响手型的整体松紧。凡强度训练、耐力训练、音色训练,手腕起到了“主角”作用。所以手腕一定要放松,弄清楚强度力度的关键是手型和角度,光靠手腕紧张却解决不了问题。二是因为中国美学崇尚模糊哲学,传统音乐虚实之间更强调“虚”境,民间音乐追求风格韵味,这一切美学要求恰恰很難编成可以操作的符号,过于自由没有西方音乐的严谨。
孔子把音乐作为终生不渝的爱好,甚至把“乐”放在六乐的第二位,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雅乐作为作为中国因为的主流文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能教化人心,一种把乐和礼相配合的礼乐制度。即使在燕乐大曲盛行的唐代,雅乐的辉煌也是犹存,西周的宫廷音乐家大多盲人,他们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弹会所有书中甚至流传于各所高校的新曲是我的梦想,就像古代师文、师襄、秦青那样是我的追求,毕竟刻在心上的东西是想忘也忘不了的,音乐有着尽善尽美的美学批评思想。曲折的学琴道路让我这颗心知道了怎样去做一位好的琵琶老师,怎么用正确的方式去教学,需要有自己详细的记谱、规范的指法和自己的美学陈述。这几年总是能看到一些负面的新闻,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多了,比如公车上让不让座问题,民法上强调就是一元一票,一人一票,让座是美德,没必要被强求。时常让我的这颗心感到迷茫。不断习琴的过程让我知道了学习音乐的过程能够养心,平常可以练练字,读读书,学学仁,泡泡茶。老师曾说一万小时定律只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即使最冷门的哲学也可以混得很好。让我坚定地拥有一颗打不垮的自信心,更坚定地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研究和深专自己的琴技,领悟人生,不断敢于拉黑给你带来负面情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