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宇 李诗武 陈桢干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篮球防守的攻击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研究从篮球攻击性防守的概念、篮球攻击性防守的指导思想、篮球攻击性防守重要性的认识、篮球攻击性防守在技术和战术方面的表现形式、加强防守技,战术训练,提高防守的攻击性、提高抢断球能力、防守对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篮球攻击性防守训练建议。
关键词:篮球;攻击性;防守
根据《篮球大词典》中将攻击性防守界定为:“攻击性防守是在防守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给进攻者以强大的压力,控制进攻者的一种防守配合方式”;刘斌《浅谈篮球运动中的攻击性防守》中指出: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攻守兼备,对传统防守观念的改变构筑了攻击性防守的思想基础【1】,只靠自然球权和对方自我失误来进攻已成为历史,攻击性防守以积极的逼抢迫使对方犯错误,力争在对方投篮前就夺得控制球权的新理念引导了防守水平向前迈进,一场球如能因防守而不断取得对方投篮前的球权,减少对方有效进攻次数,降低对方控制球得分率,已成为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
1.攻击性防守的概念
攻击性防守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篮球理论界。但是,攻击性防守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篮球大词典》将攻击性防守界定为:“攻击性防守是在防守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给进攻者一强大的压力,控制进攻者的一种防守配合方式。”我国的《体育大词典》对攻击性防守的主导思想和主要表现进行了相关述论,但没有提出攻击性防守的准确概念。虽然攻击性防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人们对攻击性防守的认识,已经约定俗成:一是个人防守的攻击性,二是全队防守的攻击性。
2.攻击性防守的指导思想及重要性
防守應是积极的行动,积极破坏对方的习惯进攻,限制对方的技术发挥,要明确防守是进攻的开始,防守是要凶猛地攻击这一理念。只有坚强的防守,才能巩固胜利扩大战果,才能为进攻创造条件,使我们要做到“攻守兼备、能攻善守、攻守平衡”。
在比赛中,攻与守在制约和反制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使其技战术不断发展和提高,一个球队只注意进攻,不重视防守不是一个高水平的队伍。任何“重攻轻守”、“以攻代守”、“练防守得不偿失”等各种错误思想是不可取的,应转变以防守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重视防守、研究防守、加强防守训练,通过防守中一系列积极行动来争得主动权【2】。
3.攻击性防守在技术和战术方面的表现形式
3.1个人的攻击性防守
个人的攻击性防守具有鲜明的破坏性和攻击性。就防守姿势而言,随进攻队员的动作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良好的姿势为队员突然改变身体重心进行抢、打、断球等攻击性动作提供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就防守站位而言,防外线采用近身,抢前防守站位;防内线采用贴身,抢步卡位。就防守位置而言,近球区以多防少,运球区以少防多。就防守动作而言,以准确判断,快速起动,不失时机地抢球、打球、断球、盖帽、紧逼封堵、夹击,迫使对方失去有利位置或时机,以致失误、失球。就防守能力而言,打破了以往大个防大个,小个防小个的常规。可见,扎实过硬的个人防守技术是实施攻击性防守的前提和基础。
3.2全队的攻击性防守
全队的攻击性防守主要表现为防守战术上的综合多变。具体表现为防区扩大,形式增多,有全场、三分之二场、半场的紧逼盯人和区域联防有对位联防,混合防守和多边盯人,混合盯人等,运用是综合多变,造成对方总是处在不适应或来不及适应状态。
4. 攻击性防守的培养
世界高水平的篮球队员变被动型防守为主动型防守,积极地去攻击进攻队员,防守战术中出现了半场带夹击式的盯人,各种区域紧逼,带夹击式的半场扩大联防、综合防守等等。代表现代女子篮球最高水平的美国女篮,她们在整个比赛中,就一直用各种攻击型的防守,不停地追击、夹击围攻对方的持球队员,在球场上拼命地奔跑,大范围地移动,补位、迫使对手传球失误或不到位,进行抢断,使自己获得进攻的机会。
攻守是相互转化的,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要使防守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时刻准备破坏对方进攻,伺机抢断,转守为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战果取得胜利。防守战术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一种战术,都要力求体现出防守的主动性,加强防守战术,才能增强防守的攻击性。
4.1抢断球能力的培养
4.1.1抢断球时机
积极的抢断是防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运用抢断球技术,会加强防守中的攻击力,迫使对方传球失误。首先断球时机的选择,阵地战中的断球时机,要在做好防守的原则上去选择。对于篮下的防守更应该积极堵截,外围队员抢断球主要是针对对方外围之间的传递和对方外围传给内线的球,内线防守队员则主要是抢断由外围传到内线的球。
4.1.2协同补位时的抢断球
可以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利用真假动作的结合诱骗对手,使其上当而突然出击进行抢断。利用假动作来抢断球,是防守中不可缺少的。防守队员不仅在盯人、联防等防守中能抢断球,而且在全场紧逼,半场区域紧逼中同样也能抢断球。后卫队员更要是具备在堵截快攻时伺机抢球的能力。在对方一传时,堵截对方的接应。
4.1.3抢断球时要果断出击
抢断球时要果断出击才能造成抢断的突然性,才会造成对方的措手不及,达到破坏对方相互联系的目的。抢断球的成功多是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或者在对方配合时大意所致。要想使对方意想不到就要突然,同时还要有勇敢精神,勇敢在抢断球中起重要的作用。抢断球成功有些是在高难动作的情况下完成的,如鱼跃断球后身体很可能要倒地,这样的断球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因为勇敢精神会增强断球的效果。综上所述,这样去积极抢断球,才能加强防守的攻击性。
4.2防守无球队员
4.2.1防守不持球队员的目的
首先是防接球,其次是阻截其空切路线和破坏掩护配合,在三秒区内不能轻易地让进攻队员来回穿插。外线防守则要积极地移动迫使进攻队员退出习惯的攻击点,要积极抢占进攻队员想要抢占的点或面,使其改变原来的移动路线。
4.2.2防守位置的选择
根据“球—我—他”的原则,使球、我、对手三者要形成三角形,破坏对手的传、接球路线,不让对手轻易接球并伺机断球,在有球侧45°地面区防无球队员时要大胆靠近对手,不让对手轻易接球,并应注意进攻队员的掩护意图,及时破坏其掩护配合。
4.2.3球在异侧时
球在异侧防无球队员时,防其空切,在远离球的弱侧防守时,可大胆远离对手,向篮下、向有球侧靠拢,保护篮下加强协防。底线防无球队员时,应堵住其移动路线,不让对手在底线随便来回穿插。
4.2.4在限制区一带
在限制区一带防守无球队员时,应争取侧前防守,合理运用身体抢占空间、堵截对手的横向纵向切入,始终保持“球—我—他”的合理位置,阻止对手在限制区内接球,加强对球的争夺,特别注意加强挡抢篮板球的意识,积极抢位防守【4】。
4.3防守持球队员
4.3.1目的
防持球队员的目的是阻拦和干扰对手的投、传、运、突,防守位置的选择一般应处于球和篮之间的有利位置。对于持球队员必须逼近防守,在精神上给对方以压力【5】。
4.3.2投篮时防守
当对手处于投篮的距离和位置时,应靠近防守并积极干扰,阻止其起跳投篮,如对方起跳也应随之跳起干扰封盖,以影响其命中率,进攻队员一旦在内线获球,则应进行围抢和夹击破坏其投篮迫使外传或违例。
4.3.3外围防守
在外围要偏于一侧地防守持球队员,根据对手的特点,只准对方向既定的方向移动,既可迫使其向内侧移动,利用同伴的防守或迫使起向外侧移动,阻拦其突破路线和造成停球夹击。
4.3.4抢先防守
在防运球防突破路线时,应该快速抢先移动脚步,不断调整防守位置及时在对手移动的路线上抢占合法的有利位置,用身体堵住对手的突破路线,借以造成对方撞人犯规,当对手运球后停球,要快速靠近防守,挥臂干扰迫使其传反弹球或高吊球,在底线要坚决堵死持球者从底线突破。
4.4两人夹击
4.4.1原則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任何形式的防守,都要体现出两人夹击的原则。在一区域内以多防少,其他队员立即错位抢断或进行补防,才能使防守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两名防守队员在预定的区域里同时上去袭击一名持球队员,其他队员轮转补位,随时准备抢断或保护同伴,经过全队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的保证。
4.4.2前后线配合
如果用夹击防守,就要求防守的前后线之间要有紧密的配合,后线运动员必须准备迅速向前移动。同时,在必要时也要防守身后的区域,以防止对方轻易得分。如果防守队能够在进攻队员刚要越过中线之后,运用有效的夹击,那么防守最有效的。如果将进攻队员逼至端线的一个死角并进行夹击,都会形成防守所希望出现的局面。
4.5.综合防守
在对抗性日趋激烈的现代篮球比赛中,人们又大胆地将多种防守形式和不同防守区域进行了合理的组合,并频繁地加以变换运用,形成了独特的防守战术体系——综合防守。综合防守是在一个防守回合中,合理地组织和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防守,并及时进行变化性应用的防守战术。运用综合防守战术要体现出其主动性,针对性,隐蔽性,攻击性和统一性【3】。
作为一个防守队员不论在对方持球或无球时,都必须通过不停的敏锐判断、迅速的分析,以争取主动,采取对策与具体的防守方法去破坏对方的进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防守的攻击性。防守战术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一种战术,都要力求体现出防守的主动性,加强防守战术,才能增强防守的攻击性。
在篮球运动中,只靠自然球权和对方自我失误来进攻已成为历史,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攻守兼备、能攻善守、攻守平衡。在进攻和防守这两大技术类别当中,防守往往是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防守技术倍受球员的重视,攻击性防守便是其中一种形式。
攻击性防守是篮球运动发展中的一种防守趋势,也是一场比赛能因其有效运用而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攻击性防守成为一种在现代篮球进攻战术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重视的防守形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篮球运动中的攻击性防守[C].山东体育学院五专部球类教研室,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28卷第4期.
[2]姚卫宇,刘连科.论篮球的攻击性防守[C].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2月、第17卷第1期.
[3] 卢亮球,黄春萍,成惜今.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1年第22卷第4期.
[4] 周绍忠.略论“以球为主、球、人、区兼顾”抢位防守的原则及其运用[C].华中师院体系,2001年7月第21卷第4期.
[5] 宋丽萍.综合防守的概念及其特点[J].篮球,1986年6月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