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经济提升之下,我国当前餐饮行业的发展快速,而别是在整体行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与影响之下,但是其自身的稳定与长久发展受到餐饮企业管理人员的本身决定影响。就当前整体的市场发展而言,日益增大的竞争力对餐饮行业的管理工作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当前的餐饮发展而言,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激发餐饮行业的更好发展,为此需要针对当前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采取更为有效的培养措施,促进餐饮行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餐饮业;管理人才;培养措施;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141-02
当前经济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大,同时为市场环境提供了更加多样性的变化基础。在此发展背景下,餐饮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有效的人才支撑,是在当前巨大的市场发展影响之下的有效改善方式。但是就现阶段针对餐饮企业所采取的人才管理工作而言,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难以保证其实际实施中的系统性。因此在针对餐饮管理工作实施中,对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培养措施的综合采取,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餐饮行业的更好发展。
1 酒店餐饮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1.1 餐饮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就当前我国针对餐饮企业发展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而言,针对人才的管理与行业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部分地区的餐饮酒店行业发展中,专业化的人才十分缺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大部分餐饮酒店建设与发展中,中层的管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其中中职学历占整体的1/2,大专学历以上不足1/2,其中专业的餐饮管理学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针对高层的管理人员学历而言,其中大专的学历人数占比为1/10,而本科学历的人数占比大概在占3/4,但其中餐饮管理专业的人才占比十分稀少。就当前整体餐饮行业中的管理人员而言,大部分人才专业是以财务会计、工商管理与党政管理等专业为主。在整体的发展中由于专业不对口,外行管理实施等多种行为的存在,导致一些酒店餐饮管理工作的实施存在较多不足,对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出现极大的经济损失,难以保证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
1.2 餐饮结构不合理
当前餐饮市场发展中,随着酒店餐饮行业建设规范化要求的不断增多,大型酒店成为餐饮行业主流,中低档的大众性餐饮场所成为市场发展的主体。但是就当前酒店的发展以及餐饮行业的整体结构设置而言,由于中高档餐厅的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对其结构的设置并不合理,难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但是对于低档餐厅的建设与发展,其整体存在着较为常见的不文明现象,普遍发展形态属于低水平发展层级,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难以做到更好地满足,就其根本的发展情况而言,主要的产生原因是在发展中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构建不完善导致实际工作的展开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餐饮结构十分不合理。
1.3 餐饮管理专业教育缺乏
当前餐饮行业的发展中缺少专业对口的学校建设以及专业设置。针对餐饮行业所开展的教育学校与专业大部分属于职业化的烹饪学校,学生在校接受培训的时间较短,且对实际的理论性知识掌握较为片面,实践操作能力较为缺乏。但是当前众多餐饮部的厨师与管理者大部分来源于此。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人员的技能达标,但是就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由于系统的管理理念与专业的管理能力缺乏,导致管理水平家都,且大部分高校中针对餐饮管理所设置的专业较少,人才输出相对缺乏,无法满足餐饮行业发展中地人才的大量需求。
1.4 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较多的餐饮行业品牌大部分是从社会中较为常见的小餐馆发展形成。因此,大部分人对餐饮行业发展中专业知识储备较少,并没有较大的就职意愿。即使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促进下现代酒店餐饮也的快速发展下,该情况同样十分常见,由于对其认知不清,对其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导致现代化的酒店餐饮管理工作中难以配备专业的人才。这种在认知是所存在的误区逐渐成为餐饮行业发展受限,人才招聘不足,管理人员能力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餐饮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2.1 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及行业背景确定餐饮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更好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餐饮行业的更快发展。随着餐饮行业发展的快速,其建设规模同样在不断扩大,同时对相关管理人员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样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此对其实际需求与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针对餐饮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对人才的综合培养,确保所培养出的实用型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下餐饮行业的实际需求。
对餐饮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强化对人才目标的有效培养,确保人才的培养与餐饮所设置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相符合,在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具备了高素质的品质,将综合性的应用人才作为现代化餐饮行业发展的培养目标。此外,在针对餐饮管理人才实施培养过程中,其所采取的培养措施与模式同样需要保证其与综合性应用管理人才的模式相符合。当餐饮发展下对管理人才目标的培养措施与模式做到了科学合理的设置与保证之后,需要保证在模式实施中定位准确性,以此保障所指定的培养方案与實际人才的发展相适应。
2.2 强化实践性教学
在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对管理岗位的设置需要保证人才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管理者,其对自身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在餐饮管理培养工作的实施中,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强化对其实践能力的教学,提高在培养措施采取中对人才实践性的重视度,以求能够为餐饮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管理人才,为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人才。例如,在当前一些高职大专院校的发展与建设中,随着我国在教育中对餐饮管理人才培养重视度的不断提高,课程的设置逐渐将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转化为对人才的实践性教学培养,以此保证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促进餐饮管理人才的能力提升,掌握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技能与操作方法,在基础上促进餐饮管理人才对餐饮行业的正确了解与明确的认知,更好地促进餐饮管理者创新与建设发展意识的全面培养,建立与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体制。
2.3 增加餐饮管理专业的课程实践
随着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部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所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并在相关的条例要求中指出,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与课程占比,促进其在整体教学中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课程的有效支撑。对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的采取加强对其实践课程的开展作用,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實践组合的发展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实习条件。在当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实施中,该方法的主要采取措施为:每学期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配备相对应的实习周,一定的理论课程与相对应的实践课程相对应。例如,每一个月的理论课程实施中都需要配备三次专业课程的实习时间,与当地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更多的实习学生,在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实施的同时为酒店的发展储备更多潜在人才资源。其实,这种做法使实践时间缩短,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巩固。在该方式的采取中,通过在酒店的真实操作与实践学习,根据课程规划实施,与课程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确保课时不受影响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其毕业之后的就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1)内部培训与外出进修相结合
酒店餐饮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员工进行培训,是职工教育工作实施的中亚组成,同时也是促进餐饮管理工作更好开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酒店在针对人员实施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严格且系统的培训计划与制度,对餐饮工作中一些优秀服务员与管理人才进行更好地提升,当其技能过硬且专业较强的情况下,应该为其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条件,可以强化对人员管理理念的系统培训与能力的综合提高,或者将其派送至更高级或上级酒店与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与学习,加强对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更新知识体系,促进管理水平质量的更好提升。
(2)加强管理员的考绩
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对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以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保证对人才发展的公正评价,为此,对人员实施考核工作应该加强其实际工作的贡献度与工作成绩为主相结合的绩效考察原则,不仅能够做到对管理人员工作能力评价的综合保证,同时也是对其工作是否称职的整体评价。通过规范化的考绩制度与培养制度的综合采取,促进餐饮管理人员的更好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餐饮行业发展中,随着餐饮市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餐饮企业为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需要对当前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对管理措施的更好提高,促进对整体餐饮行业的发展,需要实施更为多样化的措施与管理方案,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落实,促进餐饮工作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燕.“订单式”餐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才智,2017(36):217.
[2] 王斌强.工学结合模式下餐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03):95-96.
[3] 闫学春.餐饮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现代食品,2016(03):25-26.
[4] 张大中.浙江省餐饮连锁管理人才需求及高等院校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目标定位的研究[J].特区经济,2015(02):66-68.
[5] 肖华.论餐饮管理人才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8):48-49.
[6] 韦飞.酒店餐饮管理人才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