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景教学法到实地自然教学法

2019-10-21 10:25李莹
度假旅游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莹

摘要:鉴于当前的导游专业教学普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始终存在问题,职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本文围绕导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展开,探究传统导游课程中的情景教学法向实地自然教学法转变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实地自然教学法;导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64-03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旅游教育仍无法跟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脚步,为行业及时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积极发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面向旅游业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通过改革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改革意义

从理论意义层面看,作为导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的价值指向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专业操作和应变能力。从实践意义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在教室或者模拟导游实训室内进行授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景点影像资料或者角色扮演、情景设定等方法途径,模拟室外带团工作场景,虽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限定的时间内能够较快地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景点讲解技能和导游带团业务操作流程,但还是跟实际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距离。

本专业的综合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让模拟走向现实。坚持从传统课堂的情景教学法到实地自然教学法的改革,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向社区教学的拓展,技能知识的传授向实践能力提升的转型,书面的知识向社会型能力的演变。

2 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1)教学实践性不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践环节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因为师资力量的限制,教学的实践性不是很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不能从社会、企业及学生的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活动的引导,在教学中,有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这也造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不强。

2)学科教材不完善。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材未突出高职特色,大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的,教材内容落后,理论性强,缺乏实用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练习,教材内容之间的层进关系不明显,内容有重复现象,逻辑性不强,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原因。

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够开放。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发展的速度极快,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力度很大。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基本还是以学校为主,按照学科要求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播工作,没有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也没能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这种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严重限制了學生的理论素养的提升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造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实地自然教学法改革的模式构建

3.1 改革的内涵

在导游专业课堂的传统情景教学法局限于课堂或校园内进行授课,与学生实际的工作环境仍有一定的差距,对景点景区的实际认知和对导游工作的实践情境无法有真实体验。依托校园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关键的《模拟导游》课程进行改革,把传统的情景式课堂搬到景区实地的开放性课堂中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走出去,引进来;将景点讲解、带团流程操作的教学内容到实地景区中完成,坚持学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同步研究,坚持稻草式教学和阳光式教学的同步进行。

3.2 改革的目标

改革将在情景教学法基础上,形成依托自然区位优势资源的情境教学自然教学法的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建构以此为主要内容的自然教学组织形式及策略,同时建构以此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积极完善课程教材内容。最终,必然要提高旅游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步前行。

3.3 改革实施过程

1)学生课堂内的情景教学法模拟

在《模拟导游》课程中设计适合学生的情景教学,分析情景需要的材料、情景场所,积极做好场景布置工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收集相关景区的各类资料,让学生先对实地景区景点有初步了解。以视频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直观介绍即将“走进”的景区,本研究以海岛风情的南沙沙雕主题公园和佛教文化的朱家尖禅意小镇两种旅游类型为例,明确进行情景模拟的场景。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角色做表演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对角色和情景进行研究,对自己在情景中所要扮演的角色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开展角色扮演模拟课堂,学生模拟扮演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如导游员、游客、司机、景点导游员等。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演情况,可以结合每一次课堂内容的不同,交换不同的旅游场景,并提供导游所需的物品及情景仿真道具,对学生在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随时的记录,如果学生在表演中出现问题,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使学生能够将表演活动与实际更相近。在表演前,教师对学生角色扮演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在表演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出现任何问题时,能够及时为学生进行解答,可以结合自身导游实践经验和学生说明在景区导游过程中的各种奇闻异事,使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都能了解如何有效的解决。

2)开展“走进景区”的实地自然教学

借助我校所处舟山群岛新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朱家尖的优良地理位置,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已经进行情景预演准备的学生正式带入景区实地的开放性课堂中进行教学。以小组合作、情景模拟为基本形式,分组分批次带领学生走进南沙沙雕主题公园、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观音文化苑、大青山国家海岛生态公园、沈家门渔港等众多周边旅游景点。在实践前在实地教学实践前向学生强调各类注意事项,尤其是佛教文化特色和禁忌以及海岛旅游的安全事项。

学生轮流以导游员的身份出现,在前往景点途中致欢迎词、进行沿途风光介绍、才艺展示并解决在带团过程中的突发事故,而剩下的学生扮演“游客”,互相评价,并从游客角度向“导游”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朱家尖禅意小镇作为情景教学法的实践基地为例,学生在校园课堂内学习朱家尖的旅游资源,由小组商讨并完成校外景点线路的设计,随后以4-6人为一小组自由分组,每组同学分别选择慈航广场、白山、观音法界、松冒尖四大区块之一来进行导游词的撰写。

到达景区实地后,由各个组准备相应导游词的学生完成景点讲解服务,其他学生扮演游客,根据景点游览的情况随机提出关于该景点的各个问题,以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对景点知识的熟悉程度。每个小组在完成演练后,其小组对其进行打分,其打分根据其景点讲解的内容、应变能力、礼仪,并做出评价。在所有小组演示结束后,教师结合各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进行总评,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住重点、把握细节。同时教师的评价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促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节知识点,并为今后演练时创设的情景、演练的方式、内容等奠定基础、提高效果。

在學生的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对表演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且深入分析,从中发现相应的具体问题,并且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提前避免许多实地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

3)学生带团岗位实习

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人-景-游三者互联的情景教学。根据已达成合作意向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实际需求,分散派遣学生前往实践基地。教师需为学生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实践培养计划,应科学制定带团岗位实习的安排与目标。学生则需要在心理状态、专业技能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实习带团中去。进入工作岗位开展实践工作是实习过程的核心,直接影响了岗位实习的实效性。因此,学生带团岗位实习工作管理十分重要。学校需要安排指导教师在学生岗位实习期间进行密切的贯彻与指导。学生导员通过参与带团实习工作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导游服务技能,深入了解导游服务规范,还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工作中,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带团实践技能。学生在岗位实习带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学生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自我综合实力。

3.4 改革模式评价

旅游专业从情景教学法到实地自然教学法的改革是一次循序渐进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在教学方法已经相对成熟的情景教学法基础上,逐步带学生进入实地景区环境面对更加实际的问题,并能够胜任定岗实习上岗。

这个过程中情景教学法是导游专业《模拟导游》课程走出去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为学生大胆进行实地自然实践的预演准备,使学生能够了解导游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导游讲解水平,为有效的情景教学将让学生进入景区更加有底气。而关键的实地自然教学的锻炼,则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观念和行业意识,使其具备规范化接待与服务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能使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观察学生,掌握学生在能力各方面的强弱点,以便在日后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加强和改进。最后,顶岗实习阶段是对实地自然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实地景区带团实习让学生快速构建系统的对导游工作的认识,学生在非校园的环境中锻炼了导游讲解能力、活跃气氛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4 改革的优势与成果

4.1 采用实地自然教学法的优势

1)挖掘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地自然教学法与传统情景教学法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在实地导游任务前必须主动查阅资料、准备导游材料、思考如何应对问题,多次演练。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给出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把指向模糊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指向明确的自我提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增强学生对职场的适应性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进入旅游企事业单位工作,往往是从景区一线的岗位开始,学生熟悉一线工作流程,适应导游一线的具体工作,掌握工作技能和技巧才有可能获得晋职机会。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弱的问题,借助实地自然教学的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创造培养和锻炼职业技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校企结合的实操性实施过程丰富学生的从业经历,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提升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毕业后实现高位就业。

3)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实地自然教学以团队、小组为单位展开,需要学生明确项目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实践过程中既需要团队成员积极努力,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也需要各成员之间保持沟通和配合。经历调整和优化,这一过程不仅是一种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过程。丰富的景区团队合作经历,能使学生对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能适应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要求。

4.2 改革的实践成果

1)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不仅是旅游行业发展对导游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根本体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但学生只有自主的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实现构思与创造。在项目化实践考核的推动下,在项目成员的触动和激励下,教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于竞争的自主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的内驱力,当条件具备时,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才有可能转化为创新创业行为。

2)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导游专业是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一直是教学的侧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导游人才的关键。以往的《导游业务》《模拟导游》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是在教室里进行。不管是景点讲解还是接待礼仪都可谓是纸上谈兵。学生对自己服务的城市和景点不了解、不熟悉,对客人的需要更是知之甚少。改革后的实地教学不断强调专业的实践性,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旅游景点实地授课,演示导游带团技巧、解决临场问题,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3)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实用型教学经验

在导游课程由传统的情景式课堂升级至景区实地的开放性课堂,这中间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教学改革不仅是对在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考验,更是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机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4)真正建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充分准备之下的实地自然教学法,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践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具针对性,操作指导更具体,教学考核与绩效管理更规范,实景的成果转化更便利。学生在课堂之后,能够迅速进入带团导游角色,能够更直接得将实践课程中所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形成校企合作、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共同体,显著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5 结论

实行“走进景区”的实地自然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导游专业课程突破原有的教材体系,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得到了整合,教学模式大大创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都有了全面的理解与掌握,能较好地完成导游服务流程,学生反映较好。学生结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课程后,进入旅行社、景区等相关企事业实习后的上岗表现均有明显提升,实践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也明显好于往届学生。课堂与景区互联的立体化教学形式的优势显著,成果明显,将在未来的专业课程中不断深化、完善。

参考文献:

[1] 廖涛.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47-48.

[2] 刘启云.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J].中国-东盟博览,2011(3):69-70,73.

[3] 彭志敏. 情境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沈宏洁. 校企合作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2017(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