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留白”处的风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策略

2019-10-21 15:57李佳红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留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佳红

摘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让课堂真正的属于学生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思。因此,我们要留出空间,适时巧妙地“留白”给学生。本文对语文课堂的现状作了客观分析,认为留白教学手法可作以下梯度进行理解:“留白”意识,扬起“留白”之帆—留之有识;初揭秘妙,施以留白的“拐杖“—留之有法;留白之地,促生成长—留之有长。

关键词:留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审问之:雾里看花花非花——现状分析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为时髦和被众人推崇首推“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是三个关键词语:效果,效率,效益。但实际的教学中人们最关注和可以量化的是效率,因此知识学习的高效率几乎就等同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学习知识÷学习时间。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二种结果:

1.“满堂灌”:高容量不是高效率。在学习时间一定的前提下,必然要加大课堂知识的总量,我们看到不少高效课堂都概括为“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课堂上的“各种多媒体资料信息充斥着课堂”,老师们一厢情愿通过大量信息的灌输来拓展课堂的容量。一节课,老师安排的内容满满当当的,学生真正思考谈论的时间少之又少。“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教学都是老师一手包办,占用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了学生自身想象转化过程,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与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让学生的情感萎缩。

2.“堂堂清”:追求每一分钟效率的最大化,要求每一节课都要“立竿见影”,这种“急功急利”“拔苗助长”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与人发展的成长规律。

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还课堂与学生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的课堂。要想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当务之急该怎么做?

二.明辨之:磨刀不误砍柴工——深度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留空白,省略一些不须要讲学生自己也能够领会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并且自己走出文本,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知识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整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

三.深识之:绝知此事要探究——揭探秘妙

(一)“留白”意识,扬起“留白”之帆——留之有识

1.思维引导要有“留白”意识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自己发挥地机会。在语文的文学作品的主题中有这样的说法,作品的主题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我们在读文学作品时应该从个性化多元的角度来欣赏领悟。

2.问题设计要有“留白”意识。

问题的设计只有适时有效才有利于实现高效。问题应该设置导向性的课堂提问,是一种高层次上的各类问题的整合,优化。这种问题不但能筹划全篇,联系各个问题,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学习,给学生留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3.课堂提问要有“留白”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4.提问方式要有“留白”意识。

学生的质疑问难有价值大小之分,甚至有的问题可能偏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但决不能置之不理。要是把质疑和教学是“两条道上跑的车”,很有可能课堂教学生成的机会便会失之交臂。

5.教学语言要有“留白”意识。

教学中的“留白”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不能为“留白”而“留白”。要是老师留的“白”太多,或者是没有一点意义的空白,这样让学生无从捉摸,就不能取得发散学生思维的成果。只有留“实白”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才能生出“实果”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揭秘妙,施以留白的“拐杖“——留之有法

1.“留白”让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识字和写字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师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把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看形、读音、想义的习惯,进而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汉字。这样,不仅能为学生听、说、读、写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留白”让阅读教学引人入胜。

“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在课堂上通过“留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这比只教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一生的阅读兴趣都能起到影响。

3.“留白”让习作教学畅所欲言。

留白-让内容意蕴丰赡:不要把知识讲解得太详细,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是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相反抓住主要的关键内容进行教学,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留白-腾出思考时间:不要占尽课堂的全部时间,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更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讲得太多,讲述一段后,应有意识的停顿,此时留出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

(三)留白之地,促生成长——留之有长。

1.表达上留白,体验和感受学生自我。

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每一次的文本阅读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与文本进行交流沟通就是自身对文本最好的解读,此时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2.知識上留白,构建和完善学生自我。

在课堂上,把有些知识下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种空白的设计来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来获得空白处的内容,进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例如讲偏旁的知识,教师感知指导学生发现月字旁的字与身体有关,进而出示一组词语(木字旁),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观察字词的偏旁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甚至于可以训练学生给同类词归类的能力。

3.心理上留白,燃起学生探索热情。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心理状态的空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教师要把握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语文“留白”艺术就是体现出“生本课堂”的教

理念。“留白”艺术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心理感悟,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享受中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傅道春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5月.

猜你喜欢
留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