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红外线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安全性分析

2019-10-21 11:03赵娟樊文玲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肠蠕动红外线术后

赵娟 樊文玲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红外线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个人资料,术后,对照组(n=40)对症治疗;观察组(n=40)采用针灸联合红外线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肠蠕动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0.75±3.48)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0.52±5.36)min、术后首次排便时间(52.93±9.8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8.54±5.76)min、(48.31±9.74)min和(63.42±11.46)min(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通过针灸和红外线干预,有助于促进产妇的肠蠕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针灸;红外线;肠蠕动;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49-02

数据显示[1]: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呈现上升势态。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愈发受到临床重视,如抑制产妇的胃肠道蠕动,影响剖宫产术后饮食、术口愈合、休息和恢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肠梗阻、肠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腹胀还会让膈肌升高,干扰呼吸功能,压迫下腔静脉,不利于血液回流。为解决剖宫产术后肠蠕动障碍这一问题,本研究分别对8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和针灸、红外线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研究的80例产妇均选自2018年1月,且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对照组40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64±2.34)岁;术前禁饮食4~15h,平均(8.42±2.75)h。观察组40例,年龄29~37岁,平均年龄(28.53±2.26)岁;术前禁饮食3~14h,平均(8.25±2.28)h。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基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产妇常规对症治疗,给予产妇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 2g、林格氏液1000ml静脉滴注一次,每日一次,头孢唑林钠1g静滴,1次/日,保持输液及输尿管通常,注意保暖;根据电解质情况进行饮食指导或者补钾,持续胃肠减压,生理盐水灌肠每日2次;如在术后4小时协助产妇翻身、叩背,术后回房护士予听诊肠鸣音开始饮食指导,术后6h可进流食,并根据医嘱更改饮食。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外线照射下针灸治疗,患者排空尿液取平卧位,暴露腹部,红外线灯照于腹部上方,距离约30厘米,以腹部感觉微热为宜;后取合谷、太冲、天枢、足三里、中脘、气海、三阴交等穴位,留针30min,拔针后停止红外线治疗,一天一次,连续治疗2d。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手术后的第二天7点、15点、19点、22点听诊产妇的腹部,3min/次,术后听诊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以听诊4-5次/min的频率作为肠鸣音恢复的标准,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

②向产妇强调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第一次排气的重要性,告知医生和护士进行下一步饮食指导。记录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的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产妇在麻醉、手术刺激、术后卧床、精神紧张、应用止痛和镇静药物、禁食、活动量减少以及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抑制了胃肠功能[2],导致胃肠功能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在术后早期很容易出现肠麻痹症状。胃肠功能长时间受到抑制,会引起腹胀、腹痛、术口疼痛,甚至会造成术口开裂、术后感染、吻合口瘘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十分不利于预后。寻找一种科学的方法,促进术后产妇的胃肠道蠕动,减少并发症,预防腹胀和腹痛,对于产妇而言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学理论提出:麻醉、手术操作的刺激会导致气血瘀滞,让胃肠道功能出现异常,最终引起腹胀和腹痛。临床治疗此类产妇,应遵循“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治疗原则[3]。《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记载[4]:合治内府指的是,治疗六腑相关的疾病,首选下合穴。本研究中,取观察组产妇双侧的足三里穴、天枢穴针灸。外膝眼下的3寸便是足三里,胫骨前缘旁边的一横指,便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能够强筋壮骨。足三里属于经腧穴,又属于胃经的下合穴,针灸此穴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天枢穴在剖宫产术口附近,即脐水平旁开2寸,属于大肠的募穴,针刺天枢穴,能起到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样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天枢穴和足三里穴合用,可培生化之源,促中焦健旺,生气化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针刺足三里穴能够双向调节胃肠功能,在胃痉挛时,具有舒缓效果;在胃弛缓时,又能收缩加强,还能够治疗幽门痉挛梗阻。联合红外线刺激,可提高局部皮肤的温度,扩张毛细血管,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还具有杀菌、抑菌、清除有害自由基的效果。

綜上所述:针灸联合红外线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肠蠕动,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马文成.针灸配合红外线及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5):18-19.

[2]缪海燕,吴佳如,张金凤等.烫熨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35):254-255.

[3]邵玉莲,金丹阳.大黄敷脐配合超声导药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1):26.

[4]马力凤,刘忆菁,邵红梅等.中药敷脐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2):100-101.

[5]剖宫产术后妇女嚼口香糖有助于肠蠕动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1):73-73.

猜你喜欢
肠蠕动红外线术后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物品寻找器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